 
    中国人崇洋心理非常严重,部分“海龟”经济学家确实水平非常高,比如郎咸平等,但他们都是出身名校,接受的是第一手知识,咸平所在的沃顿商学院是美国第一所商学院,现在也是美国最优秀的商学院之一。由于郎咸平等个别因素的影响,我们习惯于将“海龟学者”当成世界一流的学者,但这次我们必须修正我们的观念,陈志武只是一个一流大学里的二流学科的教授,并不能代表世界的先进水平,从陈志武与郎咸平的分歧就可以明显的看到。
陈志武的治学方法存在大问题,众所周知,任何理论都不是万能的,经济学只是社会科学众多学科的一个学科,而金融学更少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现在陈志武想着用金融学来解释一切,这些问题乍一听很新鲜,但仔细考虑一下,基本上是错多对少,笔者不赞同金融的逻辑,因为这样的逻辑不但不能强国,反而会误国、害国,下面是笔者对这本是的一些质疑。
1、关于中国钱多的问题
《金融的逻辑》一书,一上来就讲中国人“钱多”的问题,他看到中国人“买房有钱,投资有钱,到境外旅游有钱,买奢侈品、买高档车有钱”,因此提出了中国人“钱多”的问题,我们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脱离货币发行原理来谈钱多钱少没有意义
首先,陈志武脱离货币发行原理,而是从资本化的角度来谈中国人钱为什么多了,钱多钱少,归根结底是货币发行的问题,与资本化关系不大,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一般以GDP为参照标准,按照陈志武的逻辑,资本化程度越高,私有化程度越高,这个国家的钱就会越多,那么美国应该比中国钱多,但是以GDP为参照,美国的货币总量并不比中国多,这是因为中国货币的流动速度没有美国高,所有总量要多一点。
中国钱多是假象
其次,笔者认为中国“钱多”是假象,这种假象首先是由贫富分化造成的,诚然中国出现了买奢侈品的盛况,但富人掀起奢侈品购买狂潮是以穷人的更加贫困为代价的。重庆打黑暴露,文强和各个黑社会老大都拥有非常多的奢侈品,但这些都是贪污、受贿和从事黑恶行为所得,我们在看到富人“钱多”的时候,也应该看到穷人的“钱少”,黎强确实富了,但是其他司机却靠低保生活,陈志武只看到中国富人大把花钱,就说中国钱多了,而没有看到另一面,因此陈志武提出为了更加有钱,应该将国有企业、国有土地彻底私有化,但是这种私有化同样会造成极度的贫富分化,中国的国企改革确实出现了不少的改制大鳄,但更多的是下岗职工的贫困,陈志武还在以“让中国人更有钱”的口号叫嚣这种私有化,可见学者的“选择性失明”是多么的可怕。
投机严重与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
第三,中国“钱多”的假象是疯狂投机造成的,这些本来应该成为银行储蓄,以支持企业投资的钱,不幸被用来了进行资产投机,因此中国一方面股市、楼市、黄金市场交相红火,另一面是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而陈志武只看到楼市、股市红火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面。
消费多 ,投资少会造成钱多的假象
第四,当钱被用于消费时就会给人以有钱的假象,如果用于投资则不会造成这种假象,不仅在中国,这几年全世界都出现了消费狂潮,这主要是全世界各国都实行低利率政策所致,与钱多没有什么关系,这些用于消费,当然是以信贷消费为主的钱也是银行储蓄的转移,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总之,中国的钱在总量上并不多,中国钱多是假象,现在的中国,富人的奢侈性消费与穷人的生存型消费并存,资产投机市场的火爆与实体经济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如果只看到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的,中国钱多的假象主要来源于贫富分化和银行储蓄的转移,这才是主因,与资本化关系不大。
2、关于中国人为什么不安的问题
陈志武在提出中国“钱多”的论调后,开始论证“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还不安”,陈志武认为“中国人钱多后,如果各类品种的保险、养老、医疗、投资、理财产品不能够发展到位,那么,在中国人钱多的同时,可能反而对未来充满不安”。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