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610 5
2010-08-06


最近在论坛又看到有人评论一稿多发问题,据说是因为有罗姓学者同时在国内两家顶级刊

物发了同一篇文章。在下就此叙说。

首先,罗博士的文章可能真的很不错,否则,怎会在国内两家一流的经济学期刊上发表呢?单从这一点,我们应该肯定罗博士的学术水平。

    其次,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期刊和高校科研领域的制度缺陷,这是问题的关键之一。各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对教师的论文科研要求比较高,一般是一年两篇或更多文章。这些文章或者是CSSCI,或者是SCI。而且有些高校要求一年内应有一篇CSSCI的一流核心期刊文章。另一方面,很多期刊的审稿时间很长,尤其是一些一流期刊。在这样的双重约束下,高校教师在论文科研方面压力很大。为了分散风险,一稿多投的现象很多。这是作者的理性选择,也是客观形势使然。一旦作者的论文被两家甚至两家以上的重要杂志(甚或是一流杂志)录用,作者可能选择一稿多发,因为怕得罪相关杂志社。总之,在论文科研上,大多数的高校教师处于极端弱势地位。一稿多投,甚至一稿多发,制度之过为先,人之所为其后也!
   第三,一稿多发的价值判断问题。一稿多发的优劣短长应如何评判?这也是问题的关键之一。反对一稿多发的人,主要认为一稿多发者浪费了期刊资源,挤占了别人的机会。的确如此,尤其后者是一稿多发的最大弊端。但是,仅仅从其弊端来否定一稿多发则有失公允。因为一稿多发也有其大功德。其一,鼓励作者的创作激情;其二,为作者提供更广泛的社会认知舞台,实现其社会价值。由此看来,一稿多发的好处具有很大的“个人自由主义”倾向,而反一稿多发则具有“反过度个人自由主义”的倾向。从提倡个人自由发展和鼓励创新的角度看,一稿多发其利大焉。而且一定存在制度创新的可能性,在该制度创新下,既可以张扬一稿多发的个人自由主义,还能不致损害他人的自由和机会。在新制度下,损失的可能是所谓的一些杂志社的“颜面”,以及所谓的杂志社的人力、物力资源。但是,与鼓励创新和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比较起来,孰轻孰重,君自能度之。学界文人雅士,科技导师,口口声声要话语自由,然而却在不自觉中加入了扼杀自由思想之表达的行列,岂不羞愧?
   第四,要学会见贤思齐。如果看到自己的同事(尤其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同事)在重要期刊上发了文章,甚至是一稿多发,为君子者,应该充分看到人家的学术水平的确不错,应该虚心请教。如果对方在你请教时傲慢自居,藏头露尾,闪烁其词,则其小人也,虽有美文刊出,绝非大器之才也。谦谦君子可不与之计较。
   最后补充说明:如果哪家杂志社反对一稿多发,自然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实施其主张。但是,其他人等休要多言。
一家之言,任凭批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8-6 11:07:24
一直搞不清楚一稿多投、一稿多发到底是什么程度的道德问题~~~
一部电视剧卖给很多家电视台不是很正常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6 11:08:04
一稿多发,本人认为利大于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6 13:12:45
其实我很想一稿多投呀~~要是一棵树上吊死~风险太大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6 18:54:02
一稿多投,公平竞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6 21:59: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