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陈彦斌和张成思,人大的教授,人大还有几个,要比楼主说的复旦的***等研究能力强,看看怎样:
张成思
英文期刊(全部为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
2010,Zhang, C., “Inflation Expectations, Inflation Persistence and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Economic Modeling, forthcoming.
2010,Zhang, C., and J. Clovis, “China Inflation Dynamics:Persistence and Policy Regimes.” Journal of Policy Modelling, 32(3),373-388.
2010,Zhang, C., and J. Clovis, “The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ofRational Expectations: A Serial Correlation Extension.” Journal ofApplied Economics, 13(1), 159-179.
2010,Zhang, C., “Inflation Uncertainty and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China & World Economy, 18(3), 40-55.
2010, “Beyond Credit Crunch: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Its Repercussions on China Economy.”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2009, “Excess Liquidity, Inflation, and Yuan Appreciation: What CanChina Learn From the Recent History?” The World Economy, 32(7),998-1018.
2009, “Observed Inflation Forecasts and the New Keynesian PhillipsCurve.”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71(3), 375-398.
2009, “Modeling US Inflation Dynamics: Persistence and Monetary PolicyRegime Shifts.” Empirical Economics, 36(2), 455-477.
2009, “Financial Market Turmoil: Implications for Monetary PolicyTransmission in China.” China & World Economy, 17(3), 1-22. (lead article)
2009, “Modeling China Inflation Persistence.” 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0(1), 89-110.
2009, “Structural Instability of China Inflation Dynamics.”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4(1), 30-45.
2008, “The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from Sticky Inflation toSticky Price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40(4), 667-699.( cover article)
2008, “Excess Liquidity and Inflation Dynamics in China: 1997-2007.”China & World Economy, 16(4), 1-15. (lead article)
2008, “Structural Instability of US Inflation Persistence.”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15(14), 1147-1151.
2007, “Low Inflation, Pass-through, and a Discrete Inflation Dynamicsfor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China & World Economy, 15(2), 59-73.
张成思中文期刊(未说明的全部是独立作者):
2010,《长期均衡、价格倒逼与货币驱动》,《经济研究》第6期(封面文章)。
2010,《随机波动与经济周期平稳化研究》,《财贸经济》第1期。
2010,《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结构性转变与启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期。
2010,《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新前沿:全球新型金融危机视角下的理论述评》,《国际经济评论》第8期。
2009,《强制性技术变迁、不平衡增长与中国经济周期模型》,《经济研究》第12期(封面文章,与袁江合作)。
2009,《中国CPI通胀率子成分动态传导机制研究》,《世界经济》第9期(刊首文)。
2009,《外生冲击、货币政策与通胀持久性转变》,《管理世界》第7期。
2009,《基于多变量动态模型的产出缺口估算》,《统计研究》第7期。
2009,《人民币汇率变动与通货膨胀动态走势》 ,《国际金融研究》第5期。
2009,《中国通胀周期回顾与宏观政策启示》,《亚太经济》第2期。
2008,《中国通胀惯性特征与货币政策启示》,《经济研究》第2期。
2008,《通货膨胀动态路径转变及其启示》,《金融研究》第3期(封面文章,刊首文)。
2008,《理性预期与通货膨胀:美国经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3期。
2008,《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与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战略调整》,《国际金融研究》第11期(刊首文)。
2007,《短期通胀率动态机制理论述评》,《管理世界》第5期。
2007,《中国通货膨胀率持久性变化研究及政策含义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3期(刊首文)。
陈彦斌:
Chen,Yanbinand Zhen Huo, A Conjecture of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Rule: Evidencefrom Survey Data, Markov Regime Switching and Drifting Coefficients,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9, 10-1, 111–155. (SSCI期刊) 陈彦斌,唐诗磊,信心、动物精神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金融研究,2009年第9期。
陈彦斌,霍震,陈军,灾难风险与中国城镇居民财产分布,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陈彦斌,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经济研究,2008年第12期。
陈彦斌,马莉莉,中国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4期。
陈彦斌,情绪波动和资产价格的波动,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
陈彦斌,周业安,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综述,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陈彦斌,徐绪松,基于风险基金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经济研究,2003年第12期。
陈彦斌,唐诗磊,李杜,货币供应量能预测中国通货膨胀吗?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2期。
陈彦斌,中国城乡财富分布的比较分析,金融研究,2008年第12期。
陈彦斌,中国城乡无财富家庭的财富分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陈彦斌,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第2期。
陈彦斌,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
陈彦斌,中国经济周期的异质性信念与福利成本,管理世界,2007年第9期。
陈彦斌,韩旭,中国经济波动可预测性的福利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第2期。
陈彦斌,周业安,异质性财富偏好和资产定价,经济学(季刊),2006年,第5卷第2期。 陈彦斌,周业安,中国商业周期的福利成本,世界经济,2006年第2期。
陈彦斌,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何者更为重要,管理世界,2005年第7期。
陈彦斌,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何者更为重要,人大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陈彦斌,投资者行为、风险与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期。
陈彦斌,投资者行为、风险与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西方经济学新进展》全文转载,方福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陈彦斌,肖争艳,基于高斯冲击和习惯形成的资产定价模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第10期。
陈彦斌,徐绪松,财富偏好、习惯形成与股票溢价之谜,统计与决策,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