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朝鲜编辑]企业,“爱国”还是“生存”
朝鲜日报产业新闻组
车学峰 (2010.08.06 17:10)
http://chinese.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10/08/06/20100806000025.html
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总部所在的丰田市,有一个保见共同住宅区。数千名日裔巴西人(移民到巴西的日本人后裔)生活在这里。这些人大多是丰田旗下承包商的临时工。甚至有人讽刺说,这些人才是丰田的核心竞争力。丰田公司能够实现“勒紧腰带”式的成本竞争力,是因为对承包商供货单价的不断打压。这些承包商为了配合低廉的供货单价,不得不聘用工资水平低的日裔巴西人。由于雷曼兄弟破产事态和丰田“召回门”,汽车销量骤减,供货量也随之减少,承包商不得不实施大规模裁员。人们纷纷炮轰丰田最终是凭借日裔巴西人的血泪支撑到现在。
业绩低迷的丰田公司成本节约计划的核心是,从2012年生产的新车,其零配件价格下降30%.虽说有人指出发生“召回门”是由于过度降低成本,但丰田认为,不降低成本,就无法在全球竞争中生存。
日本日产汽车公司近日将小型车“玛驰(March)”的价格下调10万至99.96万日元。日产降价的秘诀是,因为该车型在工资水平低的泰国生产后,重新进口到日本。过去日本汽车厂商遵守“内销产品在国内生产、海外销售产品在海外生产”的原则。日产公司宁可忍受“促使日本制造业出现空洞”的谴责,也要打破这一原则,就是为了确保价格竞争力。为削减成本,日产公司还在推进由韩国企业提供零配件的方案。那么,丰田和日产真的是冷酷无情,缺乏爱国之心吗?
当前全球竞争极为激烈,难以用爱国或者道德标准来评判企业。凭借席卷全球的“iPhone”手机,苹果公司成为美国的脸面。而真正生产iPhone产品的却是富士康这家台湾企业,液晶显示器、芯片等主要零配件由三星和LG等韩国企业供货。生产iPhone的工厂则位于中国深圳。这些都是为了iPhone的价格竞争力。但从未听说有人批判苹果“不爱国”。
LG化学将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电池)生产厂设在美国的一个小城市而不是韩国,也不是因为不爱国。在美国建厂才有利于向美国汽车企业供货。
在韩国,人们谴责大企业在创下史上最大利润的情况下仍打压中小企业供货单价,还不愿进行国内投资。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和知识经济部将实施供货单价现状调查。但如果企业认为在国际市场上缺乏价格竞争力,就会逐渐转移到海外建厂,在海外采购零配件。这不是因为“不爱国”,而是为了“生存”。
近两、三年来,韩国的大企业大规模投资建设的造船、汽车、家电生产厂大多在国外,不是因为不爱国或缺乏道德。如果不在工资和地价低廉、纳税和寻找经销商方面便利的海外进行生产,就无法生存。
企业应该要摆脱价格竞争,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中心进行产业结构改革。不然的话,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共存就是纸上谈兵。关键就在于改善产业结构。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