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说明
已经很久没来过应届生论坛了,昨天一个为了帮朋友查东西又来到这里。想起去年8月份开始的求职,感慨万千。去年我在这个论坛里获得了很多帮助,当然不仅仅是中化的,我也在这里分享了无数求职信息,每次笔试面试回来都会写些东西造福“后人”,这个积攒RP值的方法看来还是非常管用的。对于最终能够签约中化,应该说,在我拥有的5个选择里,这个是最合适的。
这篇文章是5月份写的,发表在我校内的日志里,此处转载自己的文章,也算是在应届生里画个句号吧。当然,因为写文章的时间比较早,里面的一些时间和信息会有误差,我也不修改了。
希望对今年想来中化的朋友有帮助。
2010年7月26日
从三月份就开始在中化全职实习,每天朝九晚五,开始慢慢转变自己的状态,还未正式走出校门就已经开始了一个所谓白领的生活。之前写过一个名为“求职100天”的系列,给自己的求职作了总结,最后一篇“中化招聘全程回顾”一直没抽出时间来写,这次连同在国企的感受一起交代一下,在走出校门前求个圆满吧。
因为隔了很长时间,所以很多细节记不清了,只能采用关键词的形式,把还能想起的事情交代清楚。说明的是,本文提到的国企,泛指国企和央企,所谈到的一些东西,都是我目前理解能力下的感受,权当参考。
关键词:中化
很多人不知道中化,我不意外,每次别人问我签了哪里都会尴尬一番,要么是不知道,要么是当成了中石化。在这简单用三句话介绍一下中化。
第一,像中石油、中石化、中粮等中字头企业一样,中化也是一个集团性质的国企,全称是“中国中化集团”,下面有分公司若干,主营业务不尽相同。
第二,按照世界500强的企业性质分类,中化是一家“贸易服务类”公司,内外贸是中化的看家本领,这一类型比较有名的企业包括中粮、五矿等等,中国中化集团在行业内排在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第三,中化是我国十大国企之一,总部设在北京复兴门的凯晨世贸。其他九名包括,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中移动、中国保险以及四大行。
关键词:宣讲会
年前中化在人大做了一场宣讲会,我提前半个小时到了逸夫四百,结果还是没能进去,于是干脆不听了,临走的时候托了里面的朋友在结束的时候给我打个电话,我好过来把简历散了。
中化是以集团的名义过来的,底下的分公司来了大概八九家的样子,可以给每个公司投递简历,简历数量不受限制。
我在宣讲会结束之后回到逸夫四百,投递了6 家,最后得到了中化国际的面试通知。
关键词:中化国际
我也用三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个分公司。
第一,中化国际全称“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部在上海金茂大厦18至26层,在全国的另外很多城市设有分公司和办事处。
第二,中化国际是中化集团下三个上市公司之一,换句话说,集团是中化国际的最大股东。
第三,中化国际在改革过程中较多的借鉴了外企的经验,并且由于总部长期设在上海,所以公司整体氛围上并不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国企。
关键词:群面
中化国际的群面是10个人的小组讨论。一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自我介绍,3分钟以内;第二部分是5对5辩论;我们这组的辩论题目很土,“竞争与合作哪个更重要”,25分钟。
事隔很久,具体细节有些记不清楚了,印象比较深的几件事是:10个人里只有我一个本科生;10个人里有3个女生,其中一个人大的,一个北大的,还有一个记不住了;10个人最终进入下一轮的有3个。
感觉群面能成功有三个因素。
第一,我的位置不错。是距离HR最近的一个,再加上我是最后一个做自我介绍的,所以比较有优势,HR的印象会比较深刻。
第二,我的自我介绍比较成功。在我之前的9个自我介绍里,有7个姓李的;3各参加过宝洁公司的活动;我比较灵巧的利用了这两点;另外,在三分钟的时间里我除了自我介绍,只说了我的志愿经历,提到了一句担任的社团职务,关于我的实习、学术、英语、计算机、兴趣爱好和体育特长则一句没提。我回想一下,我的自我介绍一个是比较灵活,表现了我认真聆听了前面同学的介绍,另外比较准专,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自我介绍比较好,所以辩论环节不需要太出彩的表现了。
第三,我在面试的前两天刚刚做完一个眼眶脓包切除手术,半张脸都缠着纱布,所以可能有一点同情分。
另外补充的是,中化国际的HR老总是人大校友,这我进公司后知道的。
关键词:笔试 & 英语口语
群面的当天晚上收到笔试通知,当时正在跟俱乐部是师兄师姐在大悦城腐败,印象比较深刻,笔试地点仍是南礼士路的中化大厦。
笔试没有太多可说的,像很多其他国企一样,笔试的题型是Mini公务员考试,2个半小时还是2个小时记不清楚了;作文稍有不同,一篇英语一片中文。
笔试之前是英语口语考试,就是一个面试官跟你狂聊,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我跟面试官用英语狂聊,这个环节时间不一定,面试官觉得问题不大可能时间就很短,我大概在这个环节用了5、6分钟。话题如下:
你的家庭?
你喜欢的工作环境?
为什么是中化国际?
关键词:终面
笔试完一周左右收到终面通知邮件,地点是上海金茂大厦,公司的总部。最开始我以为是单面,到了之后才发现一轮自我介绍之后仍然是群面,有点出乎意料。
小组讨论背景:哥本哈根气候环境会议召开在即,各国政府先后公布了自己的减排目标,而印度政府却迟迟不作出承诺。
讨论形式:自愿选择印度政府官员或者环境委员会成员,先由印度政府官员作政府陈述,然后再由环境委员会的官员质询。
讨论要求:双方都需要准备PPT,准备时间1个小时(这个记不清了)。每个组各有一台连着网的笔记本电脑,PPT制作所需资料自己上网去查。
我们这一组一共9个人,3个本科生。不过我们同组的9个人申请的职位两两不同,相互之间没有竞争关系。我选择了印度政府官员。
最终我们组只有我一个拿了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