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9706 525
2010-08-11

本帖主要是综合了上财
中财
东财,西财
中南财经,对外经贸的发展史及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做的一个总结。本帖尽量多引用些客观数据,当然不可避免的会夹带些感情色彩,各位看官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但别砸场,本人贫下中农出身,少先队员,政治成分好,望各位阶级弟兄别上纲上线搞阶级斗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但别动辄用lzsb这样形而上学的东西来表示您的爱憎分明的立场!



第一个阶段 1949-1978,财经院校艰苦创业史,2+4阶段。


1949年 中央税务税校成立


1950年 上海财政经济学院成立


1951年 商业高级干部学校成立(对外前身)


1952年 东北财经学院成立


1953年 四川财经学院成立


1953年 中南财经学院成立


天空一声巨响,几所主角就闪亮登场了。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那个时候如同现在的朝鲜一样实行先军政治,在1949-1955年这个期间,军费开支占了全国财政支出的45%,实际支出还要高于这个比例,前几个五年计划在苏联老大哥的支持下主要是以发展重工业(国防工业为主),自然那时候也需要一批理工科实力强的院校,所以理工科院校非常受重视,而财经院校由于国家缺乏经济管理人才,也相继成立,当然与其说是缺乏经济管理人才更不如说紧缺经济管理干部,因为国家那些管理者都是从战争中走不来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会打天下但不一定会治理天下,所以让那些拿枪杆子的人转变为拿笔杆子的人最快捷的办法就干部培训,流水线般的培训作业,很多人因此成功转行,所以那时候很多高校,都干起了干部培训的副业,包括人大,几所财经院校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也纷纷效尤,只是有些是被动的,有些是主动的,其中以中央财经学院在1953年后全职转变为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的干校尤为突出,中财在53年-59年是全职做干校的,1960年改名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后做回普通高等院校,其实中财在53年成为干校之前,在财经院校里还是有很多先创性的,包括国内现代金融学,税务,保险,国民经济等几个学科均是在中央财经学院创立的,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的财经系科均在1952年并入了中央财经学院,并在1953年就招收了国内首批金融,国家预算的研究生,实力还是蛮强的,但是做那6年的全职干校相当程度还是影响了中财学科的发展,当然任何事情有利有弊,虽然对学科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因此拉近了与党国的关系,巩固了在人行和财政部的地位(当然那时候人行财政不分家),那时候包括78年以后一段时间,中财的校长都是由财政部副部长兼,那时候中财在党国的财经院校中,可谓根正苗红。


所谓2+4阶段,就是2所中央部署院校(财政部的中央财经学院,对外贸易部的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四所地方重点区域部署(上海财政经济学院,湖北财经学院,辽宁财经学院,四川财经学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8-11 14:15:29
但是当时的四所区域重点部署财经院校50年代被高教部下放到地方后命运比较曲折:
上海财政经济学院 58年的时候被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校名被取消,直到1960年才在上海商业学校大专部的历史上组建成了新上海财经学院。
四川财经学院1960年的时候番号都取消了,改成了成都大学, 1954年,根据中央高教部指示,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一年后奉命撤销;1956年,四川省委为满足地方工业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在四川财经学院增设工业专科,学院单独招收工科机械制造工艺、精品物工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三个专业的学生。学院花大力气把工科办了起来,仅仅一年,却因1957年所谓“反 右 派”斗争,工科建设倏然夭折;1959年下半年,在高举三面红旗,“大 跃 进”的时候,四川财经学院又接受指示建立科技学院,并于1960年开始暑期招生。四川科技学院没有一平米房子,没有指派一名科技专业教师,对于原子核、半导体、流体力,财经专业的老师知之甚少,只得在第一年基础课教学中靠讲授政治理论与财经技术课程暂时度过难关。多事之秋,变化无常。四川科技学院办了一年,又因为国家经济形势困难被命停办,1961年9月,为妥善安排科技专业所招的学生,四川财经学院与四川科技学院合并,作为四川省属大学,命名为成都大学。
东北财经学院1958年并入辽宁大学,以至于后来成立辽宁财经学院的时候元气大伤!
中南财经学院1958年并入湖北大学,后一度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
当然在60年代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在砸烂公检法的同时,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同时,全国大部分都被停办闹wg去了,很多高校教师都被批斗了,连北大都被毛主席说成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财经院校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就更可想而知了,所以那时候财经院校除了剩下一所半(辽宁财经学院一所,中南财经前身湖北财经专科学校半所)其余均被停办,当然那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历史已如过眼烟云!

在50 60年代这个历史期间,财经类大学有三件事情值得关注
一是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60年被列入全国重点大学,直至211工程实施前,对外是经济类大学里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
二是中央财经学院1953年被改制成干校后,1960年招收了我国金融专业第一批本科生.
三 辽宁财经学院在文革中是唯一没被停办的财经院校,这位78年后恢复高考,各高校恢复办学奠定了一个比较高的起点!

附注:关于上财的建校史,个人认为是应该从1950年的上海财政经济学院算起,但是上财的官方和民间会认为应该从1917年6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算起,至于应该从何时算起比较合理,这个难以明断!






VIP=更多下载+获赠论坛币+更高阅读权限+免费悬赏+ccerdata数据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1 14:16:10
继续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1 14:20:23
有人会觉得中财的录取分数是最近10来年才火爆起来的,其实在60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的时候,包括整个60年代,中财的录取分数都是财经院校里最高的,所以那几年选拔出来的人才到后来到位居全国各财经系统的要职,80年代的时候也很高,那时候对外经贸的优势还没显现出来,90年代初的时候,对外经贸的生源成了财经院校里的独秀,因为他是经济院校的唯一全国重点,外贸刚开始火爆,所以生源非常好,中财,上财居其次,其实现在招生分数的格局,早在90年代初就形成了,就是对外 中财 上财为分数的领头羊,唯一有些变化的是,中财 上财的分数越来越高了,对外相对于90年代初是下降了.













VIP=更多下载+获赠论坛币+更高阅读权限+免费悬赏+ccerdata数据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1 14:28:50
4# 庙风 个人觉得 几年 中财 上财 分数线越来越高 是和地理位置有关的。 北京 上海,黄金宝地啊! 是个学校分数都能高的吓死人,因为你可以转成当地户口啊!
另外,这么好的地方,老师,教授都愿意去,而且那些地方的学校也有钱,给得起价码。就像深圳 广州的学校以后肯定也会上去的
相比来说 其他地方的院校就可怜了,尤其是一些贫穷省份的学校(尤其还不是在省会的),那更像是后妈养的孩子,爹不疼娘不爱的。

一般来说 省部共建中 地方主管的院校(非富裕省份)都比较惨,这不是学校的错,也不是学生的错,而是……
不相信的话,试想,将北大  清华 等知名院校 搬到 内地偏远地区 ,看看有几个老师愿意留下?有几个学生愿意跟随?
谁不是 嫌贫爱富啊 ,没办法,中国自古有句古话叫 笑贫不笑娼。








VIP=更多下载+获赠论坛币+更高阅读权限+免费悬赏+ccerdata数据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1 15:18:20
第二阶段  1978-2000 群雄并起,百家争鸣阶段
1978年复校后,财经院校进入了群雄并起的阶段,主要是四所区域部署财经相继成为了财政部人行部署高校,再加上原有的两所部署高校,加上财政部人行分家后暗自较劲,外经贸委不甘寂寞,各自扶持和新建了一批高校,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财政部除了原有的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一家部署院校后,1979年先后收编了湖北财经学院,辽宁财经学院,1981年收编了上海财经学院,后还收编了江西财经学院,建立了山东财政学院。
人行在80年代相继收编了四川财经学院,湖南财经学院,陕西财经学院,80年代末建立了中国金融学院!
外经贸委除了重点扶持对外经贸外,还收编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广东外贸学院
几所财经大学转为部署院校后,一改往日的颓势,状态渐佳,先是从上海财经学院81获得首批博士点开始,然后在80年代中期,纷纷改名大学,上海财经学院改名为上海财经大学,辽宁财经学院改名为东北财经,湖北财经学院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改为对外经贸大学。并且均在80年代获得了博士点。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财政部部署院校最强的并不是上海财经,而是东北财经,上财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成为财政部部署最强院校的。
而这一时期的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是低迷的,寂寞的。按理说,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作为财政部第一所高校,又在财政部后院,理应成为财政部第一高校才对,可是在这期间却落后于上述几所了,虽然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始的时间并不比其他财经院校晚,但是博士点是94年最后一个拿到了,也是最后一所由学院更名为大学的,其中原因,一是那时候招生的规模小,比如85年,全校在校生才500多人,而其他几所均在3000人以上,二是虽然是财政部第一所院校,校长是财政部副部长兼,但是因此受到的政策指令干扰太多,反而束缚了手脚,受到的关照多,却养成了惰性,成了体制的牺牲品,而其他几所财经在大刀破釜的大干时,中财却在财政部老母怀抱里酣睡,吃的多锻炼少,等他醒来时,发现自己比其他兄弟矮了一截。中财可谓痛失先机,可悲可叹!
90年代中期,211工程开始了,自然以中财当时的实力,是难以进211的,而教育部为了权衡各部委利益,自然实力不俗的东北财经 中南财经也成了利益斗争牺牲品,与211无缘。而西南财经成了财经院校里面211的最大收益者,为后来争夺天下的局面赢得了几年宝贵时间。

2000年,各部委均开始交出了自己的部署院校,中财 上财 中南财经  对外经贸均独立建制划给了教育部,而东北财经却被下放到了地方,东财的杯具才刚刚开始,而教育部直属又相当于给了块免死金牌。
而这一期间也是教育产业化开始,打造大学航空母舰的时候,可惜把几艘快艇绑在一块是不能叫航空母舰的,财经大学里也不能免俗,中南财经合并了中南政法,对外经贸大学兼并了中国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兼并了原本就属于财政部的中央财政干部管理学院,这三所兼并里,中南财经兼并中南政法无疑是失败的,影响了中南财经的牌子,又拖累了财经学科的发展,搞的不不伦不类,对外经贸兼并中国金融学院是成功的,对外本来财经学科很单薄,很长时间内,他们学校的外语学科强过经济学科,兼并了中国金融学院后,强化了对外在金融 会计学科上的影响力,为对外在财经领域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中财兼并中央财政干部管理学院是无关痛痒的,没得到什么,也没失去什么,只是帮财政部蒸发了一个包袱而已。




VIP=更多下载+获赠论坛币+更高阅读权限+免费悬赏+ccerdata数据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