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两年里,我如果想保证每个月3000元以上的收入,必须要为公司创造2万元以上的利润。房租扣除700元,吃饭扣除700元,一半的收入没有了。在骂声中渡过了一两年,我却始终一无所有:房子、车子、票子等已经成为了火柴昏黄光线中的烤鸭。现在的我依然蜗居在不足10平米的小巢里,每天撕破脸皮的大声招揽顾客,每天工作长达10小时,每天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中一样挤公交上班,每天吃着不堪忍受的垃圾食品……而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未来更是让我喘不过来气,我真的很累。
在这两年中,身边的同事始终在不停的变换,在一个店面工作时间超过一年的在中关村卖场里绝对凤毛麟角。“小强,忍忍吧,这个社会就这样,你不骗别人你就一无所有。”——总店长的这句话虽然是某次酒后告诉我的,但是我却深深的记住了,每次想起这句话心中都会泛起一阵悲凉,欲哭无泪。
那么,每天都在无数骂声中渡过的我们,作为消费者的你真的了解吗?
也许,过多的抽象的文字描述已是多余,也许用几张图片表现则更为简洁直观。
公交车的空间就像乳沟,挤挤总会有

"
中关村附近的城中村基本都是一次性用品,这里比农村好不到哪里,建筑都是豆腐渣,没有厕所,大冬天的,晚上得全副武装才敢到外头去上厕所,那种公用厕所一进去就必须得捂着鼻子。
这里,居住着无数的中关村人……
中关村的促销员,身上同时打着“蚁族”的烙印(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了几年的我,还能对生活有多大的信心?今年,在家人的帮助下,我在老家县城开了一个小型服装店,也顺利相亲成功。现在,是和中关村说再见的时候了。
小强走了,但是数以千记的“村里人”还在大声吆喝,中关村依然存在。领导说这叫劣币驱逐良币,谁不想做良币立牌坊?但身边都是劣币,被驱逐是必然的结果。
但是“小强们”不仅仅存在于中关村,探讨这个话题,也许我们该对IT界和经济界等做一定的了解。
前不久,笔者在同事的推荐下拜读了《魔鬼经济学》这本著作,其中揭示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普通人的印象中,贩毒往往是一本万利的工作,一些大毒贩的资本甚至富可敌国。但是事实上,在20世纪90年代,这个可卡因生意如火如荼的时期,美国很多毒品贩子却被迫和自己的妈妈住在一起,原因就是他们付不起房租,买房子对她们更是一个不可企及的梦想。
事实总是惊人的相似:毒品巨头富可敌国,底层毒品贩子却只能和妈妈住在一起;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超市,但是其一个普通的卸货工工资却少的可怜;麦当劳拥有无数的连锁店,但是一个点单员的日子却好过不到哪去;戴尔、苹果、联想等IT公司的老总们风光无限,完全可以躺在钞票中睡觉,但是底层卖场的一名促销员只能像前文中的小强一样生活……

风光无限的乔布斯,你是否在默许苹果中国代工厂的黑暗?
没办法,整个社会就是一个金字塔形结构,处于底层的小强们只能仰视塔尖乔布斯、柳传志们,底层?在相对这些上位者,中关村的小强也许连底层的算不上,顶多算金字塔下面的下面的下面的一颗尘埃。
但小强总是期待明年自己能爬到店长的位置或者创业当老板,这就是他们依然在IT卖场中卖力吆喝中的原因,处于塔尖的乔布斯、柳传志们生活是否如意大部分人都心里有数,那么处于中层的中关村小公司老板们好过吗?
“最艰难的时候,中关村有一半以上的公司在亏损,但是大家都在死扛,都希望自己成为第一个扛过这个冬天的胜利者。”——吴霆如是说,现在的他手下有七八个员工,由于实力偏弱,以炒货(倒卖产品赚取差价)谋生。
“中关村卖场一楼的每家店面月租金都在数万元,厂家们还要求其完成上百台的销量才会给予相应的优惠和返点,压力可想而知。”——吴霆这句话是实话,小强曾经向笔者透露他们店面每个月的都要完成12万的纯利润和120台的笔记本的销量。
“在04年我来中关村的时候,平均利润还能保证在30%左右,但如今不走歪门邪道的产品利润已经降至了5%。在最近的半年,我身边小公司的死了很多。听说海淀区的政策出来了,中关村还要搬迁,大钟寺的那个菜市场也要成为IT卖场了,哎。关于明天,谁知道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在整个交谈过程中,吴霆很少表达积极乐观的看法。
大学一毕业,我就踏进了中关村,对这片土地笔者也是又爱又恨,但是不管怎样,我都打心眼里拒绝外界妖魔化中关村的行为。由于工作原因,笔者在中关村的朋友很多,自己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村里人”。在笔者的眼中,“村里人”和普通人无异:每个月拿着两三千的工资,盼望着下一个朝阳的升起。
对于中关村的不诚信现象,其实从一开始就存在,只不过刚开始主要是针对企业级用户,暗箱操作的幕后不为大众所知晓(现在厂家骗人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而现在由于竞争的恶化,却转嫁到了普通大众消费者的身上。小强是一名笔记本促销人员,相比之下他对笔记本市场更为了解(笔记本市场也是中关村最为混乱的组成部分),但是其他诸如数码相机、手机、DIY、办公企业设备就真的是风平浪静吗?
中关村的饮食店盈利状况比笔记本店更好——再怎么不赚钱你总得吃饭吧
在淘宝京东们(网购)的冲击,国美苏宁们(家电卖场)的虎视眈眈下,每个IT卖场促销员都能感到莫名的压力。“以淘宝的最低价为准,以国美的连锁品牌服务等最高要求。上帝们,求你们别这么折腾我们行吗?”——无数IT卖场的促销员在心里发出了这样的呐喊。
从厂家层面来看,某些行业品牌甚至严格禁止旗下的产品进入中关村IT零售卖场销售,比如我们熟悉的高端家庭影院音响等。在这些企业的眼中,中关村的凭借价格方面的影响力会让整个小众而尖端的市场混乱不堪,最终的结局就是大家全部玩完。
笔者并不是为小强们说好话,虽然坑蒙拐骗是每个消费者都深恶痛绝的事情,但是现如今的局面并不是单一的原因所造成的,难道高高在上的厂商们,斤斤计较的消费者们就没有错吗?曾经也有经销商旗帜鲜明的表示中关村欺诈现象是由厂家、工商、法院、警察、卖场、经销商等多方促成的,这种观点固然偏激,但是细细品味不无道理。
对行政执法部门笔者不甚了解,但是对品牌厂家,笔者可以站在一个消费者的立场上谈谈一些直观的感受。
在去年中旬,笔者准备为自己平时休闲娱乐选购一台笔记本电脑,预算5000元。当时联想“彪悍的小Y”广告非常火爆,于是笔者也跟风选定了Y450。仔细一查,Y450A-TF0(L)、Y450A-PEI(W)、Y150A-TSI(H)……整整19个不同的机种!再看看X200,近30个不同的型号!当然,每种型号配置价格都有所不同。再看看其他笔记本品牌,基本上也全部如此。
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我只知道“X200”很牛,配置不同?价格差异悬殊?有几个敢声称自己了如指掌的?问了一下笔记本部门的同事,同事告诉我这差异化定制化生产。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对于很多个性化的用户来说能满足大部分需求,但是对于入门级的消费者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也是为销售提供“宰客”的空间吗?而且,这明显是厂商在默许和纵容的模糊差异化。
你知道吗?有近30款配置完全不同的X200!
——————————————以上内容来自太平洋电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