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类求职与招聘
1621 3
2010-08-15
主持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高博士给我们演讲!



高博士:谢谢大家!确实美林在这次金融风暴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最后谁活下来,谁死掉,那都是运气。大家可能都记得那个周末,那个时候本来美国银行要买雷曼的,结果星期六话锋一转不买雷曼了,买了美林,最后雷曼死掉了,我们活着。那么现在面临着一个问题,以前叫做美林,名字很好记,那么新合并的公司叫做什么呢?我们叫做美银美林,那么他们说干脆叫做美美吧!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名字。现在言归正传。


那么对于这个危机的起因,大家知道了很多的版本,从华尔街的贪婪,到政客的无能,还有监管的缺位,还有热钱的阴谋,惟一一个热钱的阴谋比较的奇怪,以前这个热钱都是对着中国的,怎么这次搞到美国去了,可能没有弄好。那么今天我在这里主要表示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主要是想澄清一些问题,同时能适当的连带中国的企业里面,可能也有一些类比性,至于结论的对错,希望以后有机会跟大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东京是一个很好的城市,然后又是一个日语的城市,我不会日语,所以这六年比较的郁闷,那么香港感觉比较好,我住的地方是维多利亚港,环境非常的棒,有一天早上感觉非常好就拍了几张照片。然后贴到网络,贴了以后反响不错,点击率非常高,大多数是赞美之词,扬扬得意的时候突然一个网友发表了评论,“污染很厉害…”,那么这个网友发这个评论,可能听说了一个问题,就是香港的污染现在越来越严重了,的确现在香港的污染的确严重了,但是有一年香港的环境非常好,就是08年的四季度非常好,大家可能知道这个原因的了。那么虽然那天的天气非常不错,但是实际上并不妨碍这位网友先入为主,他觉得这个污染很严重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两个问题,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第二面对既有的问题,大家是不是有一致的结论,但是很不幸,过去的这一场危机我们既搞不清楚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样子,第二是面对我们现在听到、看到的,都不同,我这里讲的是自己的,大家不同意可以探讨一下。


首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或者叫做屁股决定脑袋,我现在这个人坐在“美美”公司,是个银行或者投行一站式服务的全球性的金融公司,我既然站在这里就要为华尔街说话。那么从某个角度来说,有人说和数据相比,我们可以看,如果大家简单的看这张图的话(图),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我的结论很简单,每当金融产业的产出占到GDP一个相当高比例的时候,必然发生非常大的危机。因为第一次达到一个很高的比例是1929年,然后是大的金融危机,这个时间很长,大萧条,持续到二战结束,1945年以后大家可以发展经济了,金融行业又开始扩张,一直扩张到07年,08年就结束了,大家只看到顶端,顶端以后就掉下来很多,金融产出占的很低了。这是大家得得出的第一结论,我看到的这张图也是这个结论。但是这个结论并不一定正确,这张图从哪里来呢?我已经很多年不做学术研究了,所以学术研究的成果都是读了别人的文章的来的,这张图是从一个美国大学的教授研究得来的,其实光看这张图是不对,你因为建一个模型,因为这个金融产出的比例是和经济结构有关系的,那么这位专家发现这张图很多时候都是合适的,惟一的不合理的是02年到07年的时候,即使金融产出占到8%的时候,他说没有什么不合理,后来他说有些不合理。


那么很多人看到这张图说不合理,其实很多原因,一个金融服务是虚拟经济,这一个简单的行当占到了GDP的将近10%,肯定这是很不正常,但是回到一个简单的经济体系,小农经济的时候,这肯定是不懂金融的,那个时候的比例肯定很低,那么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整个金融服务业占GDP的比也比较低,那个时候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呢?那个时候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大企业为主,经济的扩张是以大企业自有资金扩张进行的,这个时候是不是很需要金融服务业?也不是很需要,那么什么情况下比较重要呢?在现金流需要投资的时候分离的时候,可以这么说,如果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依赖于自有资金扩张的话,其实这个经济是很不幸的,如果经济走这样一个模式,我们就可能不再有今天的Google、百度等,因为这些公司在成立发展的时候现金流是富的,成立了很长时间也是富的,但是这些企业靠什么发展?一定要有一个强大的金融服务业为他服务,那么现在很多的企业家也是投入到了金融服务业当中了,现在很多成立了一些基金,成了一个PE,可能是一个非常热闹的事情了,这个肯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但是到了什么程度上可能就会有问题?这个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8-15 00:35:23
感谢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5 00:38:07

那么在这个里面有一个演化的过程,越往后的话碰到一个现象,就是债务和资产价格的不断上升,这两个上升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债务的上升主要是量的上升,其实利息变动一般不会很大,那么随着购买越来越多,我需要不断的借债,债本身的价格变化不是特别大,但是资产这边不一样的,我借了越来越多的债买到的资产是不是越来越多了?当然买的资产肯定是多的,但是远远不如我的债多的,因为我的债一方面是用于资产,另一部分是用于价格的上升,所以这边既有数量的上升,又有上升。


这个在美国的情况下反映很明显,看美国的家庭负债的情况(图),大家看蓝色的线,美国家庭的负债和可支配收入比,在早期60年代的时候,当时是30%,到了下一个20%的上升花了十年多一点的时间,再一个上升只花了四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里面这个债务越来越高。其实这个是不对的,美国人并不是这样生活的,这条橘黄色的线是储蓄率(图),这个时候的储蓄率很低,整个60年代到90年代的时候储蓄率是6%以上的,很长时间他们也是存钱的,但是这段时间,02到07年这段时间,真的不足了,可能是负债越来越多,资产越来越少,蓝色的线是美国平均每年房价上涨的速度,到了07年底的时候每年上升的幅度是10%,甚至是20%,过去我们一年的房产翻了倍,08年是下降了一些,2%,或者3%。


这个里面我们注意到房价的上涨是96年就开始了,到06年一直在上涨,有的是2%,10%,15%,但是这个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就是房子的可负担指数,就是美国能不能买得起房子,按说房价不断的上涨,债务越来越多,这个时候负担的指数基本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然后这段时间开始下降了一些,那么既然这个负担指数没有变化的话,房价上涨是有道理的,房子不断的上涨,大家还是买得起的,房子应该上涨,但是有一个问题?一方面美国的家庭债务和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负担越来越沉重,另外一方面,房屋的价格上涨很多,为什么可负担的指数没有什么变化呢?这里面惟一一个原因就是利息一定是低,收入肯定是增长的,但是债务和收入的比是变高,所以惟一的情况可能是,什么时候能够借很多的钱,利息很低的时候,如果利息很高的时候就借不了了。所以这个时候的利息是很低,事实也如此。


这个里面问题不只是利息低,而且整个贷款形式的演化,使得利息比实际应该的低得更多,这种低是增长了今天金融危机很大的原因。首先我们看这个资质要求,美国以前买房贷款主要你要有良好的信用和收入,后来演化到05、06年的时候有一个次级贷款,是贷给三无人员,美国的三无就是
NIGNA,就是没有收入的,没有工作,没有资产。那么什么人可以贷款?在美国只要一个人嚼着口香糖可以走路的话,你就可以贷款。这些人可以想象,这些人买了房子,下个月就要支付利息了,那么他们没有收入和工作,利息哪里出?这就是金融创新,贷款形式的演化。


这个贷款的演化是长期固定利息贷款加上20%的首付,这个很多人说支付不起,那么首付低一些,甚至零首付行不行?那么我也付不起,因为30年的利息很高,所以每月的返本付息行不行,你每个月只还利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钱还本金了,只有还利息。但是后来光是还利息也还不起,我能不能不拿固定利息贷款,我能不能拿浮动利率贷款,因为这个比较低,短期利率比较低的,以后利息上涨的时候那个时候再说。但是浮动利息贷款还是有人还不起,那么正常情况是3%,但是我可以第一年只要1%,第二年再增加,即使这样还是有人付不起。那么从97年到04年我中间贷款三次,我最后贷款的时候就有人推荐这种贷款,就是一分钱利息不用付,那么利息跑哪里了?他说你可以选择,比如每个月你付两千块钱,你可以选择付2000还是付800,那么剩下的钱呢?就滚到后面的本金里面去。演化到这里,我04年走的时候并不一定要卖,因为那个时候要走了,我说卖了算了,但是你看这个时候,你知道这个房地产市场肯定是要出事的。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谁承担这个责任?现在最多的看法是银行应该承担这个责任。为什么?银行不应该给这种贷款?我举一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有一天上海的房子跌了,在座的说是有五套房子,亏了很多钱,回去找谁呢?这五套房子可能是贷款买的,说是你应该负这个责任,你贷款给我的,还要去找中介公司,说是你应该这个房价很高了,还是推荐让我买了五套,你觉得这个是不是很有道理?其实这个并不一定很有道理,并不是银行一点责任没有,但是银行这个里面并不一定负最大的责任,银行只是一个中介,只是生产产品,银行业不把这个留给自己,它只是中介。所以第一我认为银行要负一些责任,但并不是全部的责任,甚至不是最主要的责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5 00:49:54
所以我们不能简简单单的来看,就是说金融服务业占的GDP比例的高低是否就决定了经济体系里面是不是有这么一个金融泡沫,所以站在这里说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应该说我们金融服务业做了很好的事情,当然现在有很多的问题。那么继续看有什么问题?
首先是金融创新造成产品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里面在过去20年来看,全球债券的总市值从5万亿美元上升到了30万亿出头,过去一年债券的量就更多了,现在政府很多都是在救,现在主要是发债,那么股票市场的波动比较大,现在全球股票市场也是恢复了不少了,那么大家看这个发展速度相当快,但是这个速度和衍生产品的速度不能相比,这是98年利率衍生产品的本金额,98年的时候不到50万亿,到了08中期的时候450万亿,这里面差不多有十倍的增长,这是十年期间,这个是20年的区间,这个衍生产品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还有一个增长非常快的,那就是信用衍生产品,比如CDS信用违约到期,这个增长90年代末期基本不存在的,到了07年的时候到了接近60万亿美元,这个数字比债券高了一倍,信用违约到期你所承担的风险和你买债券的风险是一样大的,这个已经超过了一倍。结论是什么呢?其实产品多本身并不一定会造成金融危机,但是这个力量会变大。过去远古的时候钢铁可以做成刀杀人,但是比较慢,所以造成了炸弹,接着又发明了核能,这个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造成原子弹。其实这个产品和武器越来越厉害,用得好就很好,用得不好的时候危害就非常大。
所以金融市场本身是一个很脆弱的东西,金融市场危机发生基本都有这么三部曲:第一步叫投资参与,市场总是有机会,就会吸引资金过来投资,一开始很好,投资的收入一个资产或者项目,收入的钱足够的支付资金成本,同时很容易的把本金还掉,这个叫做投资参与。这个大家看到很好,大家会来买,借钱买东西,利息由别人支付,本金很容易还掉,剩下的都是我的,这样购买的资产价格上升,更多的钱报来追逐这些投资机会,这样机会变得越来越少,这个时候资本越来越多,下一步就变成了一个投机参与,就是我拿着钱投资这个东西,收入够我支付资金成本或利息的,但是如果本金到期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赚到很多的钱还本金,如果要把这个项目赚下去的话,要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我可以以这个项目本身做抵押重新贷款,只要这个资产或者项目的价格不下跌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已经有一些投机参与了,我的钱只有还利息,但不能还本金,所以我继续贷款,让这个项目继续转。这个时候还可以说得过去,但是到了下一步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了。接下来,大家还在不断的购买这些资产,因为这个价格还是不断上升的,但是并不产生很多的现金流,但是它每年都在涨,这样有更多的资金进入,结果现在这个项目产生的现金流连项目都无法支付,我怎样运转?所以我可以借债,都投入到利息里面去,但是这个本金就很高了,但是你到期能够还本金的话,惟一的条件就是这个价格要不断的上涨,而且要加速上涨,这样就变成了传销了,这个时候不断的有新钱进来才能维持这价格不断的上涨,这个就是叫做“旁氏骗局”,你收入的现金不足以支付利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