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在这个里面有一个演化的过程,越往后的话碰到一个现象,就是债务和资产价格的不断上升,这两个上升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债务的上升主要是量的上升,其实利息变动一般不会很大,那么随着购买越来越多,我需要不断的借债,债本身的价格变化不是特别大,但是资产这边不一样的,我借了越来越多的债买到的资产是不是越来越多了?当然买的资产肯定是多的,但是远远不如我的债多的,因为我的债一方面是用于资产,另一部分是用于价格的上升,所以这边既有数量的上升,又有上升。
这个在美国的情况下反映很明显,看美国的家庭负债的情况(图),大家看蓝色的线,美国家庭的负债和可支配收入比,在早期60年代的时候,当时是30%,到了下一个20%的上升花了十年多一点的时间,再一个上升只花了四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里面这个债务越来越高。其实这个是不对的,美国人并不是这样生活的,这条橘黄色的线是储蓄率(图),这个时候的储蓄率很低,整个60年代到90年代的时候储蓄率是6%以上的,很长时间他们也是存钱的,但是这段时间,02到07年这段时间,真的不足了,可能是负债越来越多,资产越来越少,蓝色的线是美国平均每年房价上涨的速度,到了07年底的时候每年上升的幅度是10%,甚至是20%,过去我们一年的房产翻了倍,08年是下降了一些,2%,或者3%。
这个里面我们注意到房价的上涨是96年就开始了,到06年一直在上涨,有的是2%,10%,15%,但是这个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就是房子的可负担指数,就是美国能不能买得起房子,按说房价不断的上涨,债务越来越多,这个时候负担的指数基本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然后这段时间开始下降了一些,那么既然这个负担指数没有变化的话,房价上涨是有道理的,房子不断的上涨,大家还是买得起的,房子应该上涨,但是有一个问题?一方面美国的家庭债务和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负担越来越沉重,另外一方面,房屋的价格上涨很多,为什么可负担的指数没有什么变化呢?这里面惟一一个原因就是利息一定是低,收入肯定是增长的,但是债务和收入的比是变高,所以惟一的情况可能是,什么时候能够借很多的钱,利息很低的时候,如果利息很高的时候就借不了了。所以这个时候的利息是很低,事实也如此。
这个里面问题不只是利息低,而且整个贷款形式的演化,使得利息比实际应该的低得更多,这种低是增长了今天金融危机很大的原因。首先我们看这个资质要求,美国以前买房贷款主要你要有良好的信用和收入,后来演化到05、06年的时候有一个次级贷款,是贷给三无人员,美国的三无就是NIGNA,就是没有收入的,没有工作,没有资产。那么什么人可以贷款?在美国只要一个人嚼着口香糖可以走路的话,你就可以贷款。这些人可以想象,这些人买了房子,下个月就要支付利息了,那么他们没有收入和工作,利息哪里出?这就是金融创新,贷款形式的演化。
这个贷款的演化是长期固定利息贷款加上20%的首付,这个很多人说支付不起,那么首付低一些,甚至零首付行不行?那么我也付不起,因为30年的利息很高,所以每月的返本付息行不行,你每个月只还利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钱还本金了,只有还利息。但是后来光是还利息也还不起,我能不能不拿固定利息贷款,我能不能拿浮动利率贷款,因为这个比较低,短期利率比较低的,以后利息上涨的时候那个时候再说。但是浮动利息贷款还是有人还不起,那么正常情况是3%,但是我可以第一年只要1%,第二年再增加,即使这样还是有人付不起。那么从97年到04年我中间贷款三次,我最后贷款的时候就有人推荐这种贷款,就是一分钱利息不用付,那么利息跑哪里了?他说你可以选择,比如每个月你付两千块钱,你可以选择付2000还是付800,那么剩下的钱呢?就滚到后面的本金里面去。演化到这里,我04年走的时候并不一定要卖,因为那个时候要走了,我说卖了算了,但是你看这个时候,你知道这个房地产市场肯定是要出事的。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谁承担这个责任?现在最多的看法是银行应该承担这个责任。为什么?银行不应该给这种贷款?我举一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有一天上海的房子跌了,在座的说是有五套房子,亏了很多钱,回去找谁呢?这五套房子可能是贷款买的,说是你应该负这个责任,你贷款给我的,还要去找中介公司,说是你应该这个房价很高了,还是推荐让我买了五套,你觉得这个是不是很有道理?其实这个并不一定很有道理,并不是银行一点责任没有,但是银行这个里面并不一定负最大的责任,银行只是一个中介,只是生产产品,银行业不把这个留给自己,它只是中介。所以第一我认为银行要负一些责任,但并不是全部的责任,甚至不是最主要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