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 发表于 2010-8-16 15:08 
由于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中国的大型国企主要集中在上海,同时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总部基本都集中在上海,加上北京名校太多,所以考生考上海的名校比考北京的名校要好就业些,从而上海交大安泰金融和复旦金融性价比要高于清华北大。
中国的大型国企总部主要集中在上海还是北京?你真的不知道吗?
清华北大可是全国粮票啊,你最好放尊重点.
最后再给楼主转个老文,希望能帮助您改变对“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总部基本都集中在上海”的刻板印象。
从“世界500强在华投资企业排行榜”看中国经济发展
2007-1-5
《南方周末》推出了“世界500强在华最佳投资企业排行榜”,将《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0强企业中,符合两大条件的企业——条件一:直接在中国内地设有独资和合资的企业实体;条件二:在中国内地的经营时间在1年以上——挑选出来进行在华投资及其经营状况排序。通过从在华投资额、在华经营状况、社会责任、地区贡献和在华品牌形象五个方面的综合评估得到了一份容纳有70家在华投资企业的排行榜。该份榜单给出了所涉在华投资企业的中国总部所在地,本文即借此信息从旁考量上海总部经济的发展状况。
数量上,上海逊于北京
从这份榜单看来,70家最佳在华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主要把中国总部设在了北京(33家)、上海(31家)、深圳(2家)、广州和厦门(1家)。前3位最佳在华投资企业(三星、大众汽车和飞利浦电子)都将中国总部设在了北京。将中国总部设在上海的最佳在华投资企业是列榜单第5位的通用汽车集团。(参见表 1)
表1:世界500强在华最佳投资企业排行榜前五名
排名------------企业------------集团总部-----主要业务------中国总部--总得分
1------------中国三星-------------韩国----电子、电器设备-----北京---69.409
2----------大众汽车中国集团-------德国------汽车与零件-------北京---57.705
3-------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荷兰----网络通讯设备------北京---53.282
4---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美国-----通讯设备--------北京----53.187
5----------通用汽车中国公司--------美国---网络通讯设备-------上海---51.630
注:本文所有图表来源于2006.12.8出版的《南方周末》
“质量”上,北京与上海拉开差距
如果仅从世界500强企业在某个城市设立的中国总部数量来比较,上海与北京的经济发展并无太大差距。但进一步分析四份延伸榜单——涉及到这些在华投资的500强企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在当地的形象等,也许就能看到一些问题:
根据500强在华投资企业的总销售收入和对外销售收入情况进行排名获得的“最佳经营榜”显示,前8位企业中,中国总部设在上海的仅有美国英特尔有限公司,列于第7。前6席均为中国总部设在北京的跨国企业所占据。(参见表2)
表2:最佳经营榜
排名------------企业------------集团总部--------主要业务--------中国总部
1-------------中国三星------------韩国-------电子、电器设备-------北京
2--------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荷兰-------电子、电器设备-------北京
3---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美国--------网络通讯设备--------北京
4-----------大众汽车集团----------德国----------汽车与零件--------北京
5-----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芬兰---------网络通讯设备-------北京
6------L.G电子(中国)有限公司-------韩国-------电子、电气设备-------北京
7------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美国------------半导体---------上海
8-------戴尔(中国)有限公司-------美国-------计算机办公设备-------厦门
根据500强在华投资企业在网站上获得读者投票支持率排名所得的“公众形象榜”显示,在公众心目中,中国总部设在上海的500强企业仅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形象较好,跻身前8位。最深入人心的美国宝洁有限公司将中国总部设在了广州。而在这一榜单上,将中国总部设在北京的企业占了前8名上的5席。(参见表 3)
表3:公众形象榜
排名------------企业------------集团总部--------主要业务--------中国总部
1-------宝洁(中国)有限公司--------美国---------家居个人用品-------广州
2----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芬兰---------网络通讯设备-------北京
3------------中国三星------------韩国--------电子、电器设备------北京
4----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美国------------饮料-----------上海
5------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美国---------计算机软件--------北京
6-------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德国---------汽车与零件--------北京
7------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美国-------一般商品零售--------深圳
8----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德国-------电子、电气设备-------北京
根据500强在华投资企业在华纳税额、雇佣员工人数、研发投入、培训投入和本地采购额5方面的指标进行排名得到的“地区贡献榜”显示,对中国当地经济贡献最大的在华投资企业是德国的大众汽车集团,其中国总部设于北京。将中国总部设于上海的企业——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和麦当劳有限公司位于第4和第6,仅占8 强内的两个席位。(参见表4)
表4:地区贡献榜
排名------------企业------------集团总部--------主要业务--------中国总部
1--------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德国---------汽车与零件---------北京
2---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日本------电子、电气设备--------北京
3-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日本--------汽车与零件---------广州
4--------通用汽车中国公司---------美国---------汽车与零件---------上海
5------------中国三星------------韩国-------电子、电器设备--------北京
6----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美国----------饮食服务----------上海
7-------日立(中国)有限公司--------日本------电子、电气设备--------北京
8-------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荷兰------电子、电器设备--------北京
根据500强在华投资企业的员工人数、员工培训投入和保护员工合法权益情况进行排名所得的“关爱员工榜”上,前8名的企业中,将中国总部设在北京和上海的各占4席,但列第一位的日本的日产投资有限公司仍是中国总部在北京的企业。(参见表5)
表5:关爱员工榜
排名------------企业------------集团总部--------主要业务--------中国总部
1-----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日本---------汽车与零件---------北京
2-------------中国三星------------韩国------电子、电器设备--------北京
3---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美国-----------饮料-------------上海
4-------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荷兰-------电子、电器设备--------北京
5------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德国-------电子、电气设备--------北京
6-----------家乐福中国-----------法国--------食品、药品店---------上海
7----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美国-----------饮食服务----------上海
8---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有限公司------法国------------电信------------上海
上述分析结果基本同12月4日北京社科院首次发布的《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相符。蓝皮书就国内35个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估,北京以87.33 的得分位居榜首,上海得分84.74,排名第二。蓝皮书还对基础条件、研发能力、政府服务和开放程度等6项一级指标进行了分项排名,在基础条件、商务设施、政府服务三个方面,上海排名首位;而在研发能力、专业服务、开放程度三个方面,上海都次于北京。这可能恰好对上海的总部经济发展稍逊北京作出了一番解读。
投资规模与总部数量之外,总部经济的要义何在?
上述比较的初衷并不在于凸显在总部经济的发展方面,北京更胜于上海。实际上,总部经济在一个城市发展的优劣,不仅仅通过吸引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和投资规模来得以反映,更要看这些总部经济在为这个城市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营商机会、研发投入、缴纳税收额、对当地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多寡。仅仅抱着 “抓到篮子里便是菜”的态度一味吸引强大的跨国企业将总部设立于自己的城市中,不过是为一个城市增加一些吸引眼球的机会,如何利用这些总部经济更好地为本地市场服务,才是个中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