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804 14
2010-08-18
新书图片2.jpg 新书图片1.jpg 新书图片3.jpg 新书图片4.jpg
第1章无处不在的经济学(上)/
市场是个好东西
经济学如何揭穿谎言
民主如何让抢劫合法化
生活中的制度成本
竞争是歧视的同义词
第2章无处不在的经济学(下)/
愚公移山值得学习吗
你会讨价还价吗
公共场所禁烟的经济学
为何黄牛党挥之不去
从经济学看文明养犬
为什么男孩比女孩多
第3章真的有免费的午餐吗/
路边的李子树
从经济学看宽容
做好事的经济学
第4章爱情和经济学(上)/
大学生是否拥有亲吻权
应该和网友约会吗
网恋的经济学思考
从市盈率角度看爱情

第5章爱情和经济学(下)/
不要迷恋美女,美女只是传说
追女孩的经济学分析
婚前要不要有性行为

第6章聊聊婚姻(上)/
为什么剩女不结婚
从丈母娘最低幸福标准说起
为什么中国人的结婚成本偏高

第7章聊聊婚姻(下)/
婚姻的经济学解释
妻子和母亲同时落水
男人有钱就变坏

第8章教育、医疗和养老/
上课该不该点名
从经济学看高校腐败
为何“看病难、看病贵”
解决养老问题并不难

第9章调控的陷阱/
为什么富人要多纳税
征收道路拥堵费能改善交通吗
最低工资将使穷人更穷
发改委能够解决蒜价暴涨问题吗
没有收入讲消费是笑话
刺激消费就是制造灾难
第10章躲不开的房子/
中国房价为何不断上涨
2/3的房子由政府供应,将会有更多人无家可归
高房价是如何调控出来的
打压房价对谁有好处

第11章就业与人力资源/
农民工工资比大学生高很正常
为何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精英移民海外

第12章大政府,小国民/
中国经济奇迹的真正源泉
一代“首富”为何走向没落
压低人民币汇率等于给老外送礼
国民收入倍增的前提就是减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8-19 01:02:07
市场是个好东西
在计划经济时代,如果要买米的话,就必须到粮所。粮所那些人服务态度非常差,和他们关系好的话,就可以买到好的米,否则就只能买到差的米,并且还短斤缺两。总之,老是要看他们眼色,不敢显露半点不满。
那个时代,有很多东西,是无法用金钱直接买到的。也就是说,没有明码标价,你永远不知道要获取它的代价是多少。单纯从价格角度来看,很多东西确实很便宜,但就是买不到。买不到的东西,即使价格便宜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没有市场的地方,只是人们获取东西的竞争规则发生了变化,从货币转变为其他方式,但代价是永远存在的。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尽管法律规定某些东西是免费的,但是人们并不能就可以免费获得。如果规定树上的李子是免费的,也就是无主的,那么并不等于人们可以免费获取李子。因为既然是免费的,必然有很多人过来抢,争得头破血流,直到这个代价等于在市场购买李子的价格。市场的好处就是能够避免头破血流,这对社会是有利的。
市场并不是万能的,不能改变一加一等于二的事实,但是却可以解决很多东西。凡是有代价的交换,市场都可以做到。吃早餐是你的权利,但是你为了省一些钱,放弃了这个权利。有一份早餐,但是两个人都要吃,到底给谁吃?其实,竞争规则是有很多种的。可以出题考试,谁考分高,就给谁吃;也可以看看谁长得漂亮,就给谁吃。要是选择市场制度,就必须尊重“投钞票”,看看谁投得多。
很多人还是觉得市场经济是金钱至上,太庸俗了。他们总觉得讲钱是很伤感情的,因此就回避金钱话题,但是他们并没有不图回报,只是形式有所改变而已。今天,他帮人家做了一件事情,人家给他货币报酬,他坚决不要。但是他并不是无私奉献,而是要求人家下次也要帮他。也就是说,虽然不谈论货币报酬,但是实际上只是这场交易的媒介不是货币,而是其他东西。货币存在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因此,没有货币参与的交易,交易成本就会相当高。毕竟,人情是说不清楚的。
所以,我们不能随意说某种东西是无价的。很多人说,自己买房子是为了住的,多少钱都不卖。实际上,这些话只是随便说说而已,不愿卖,只是觉得价格还不够高。对于任何人来说,生命是最重要的,但是生命也是有价的。金钱可以买到生命。一个有钱人,可以享受好的医疗服务,选择好的工作环境,这些都可以延长生命。一个穷人为了生存,他可能从事对生命有危害的工作,从而让他的寿命缩短。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生命是有价的。
如果没有了市场,各种交易就变得困难。例如,我要从湛江到广州,但是如果车票不是通过货币方式购买,而是要写申请,通过审批。这种制度下,我可能就会花心思去研究人际关系,如何走后门,从而获取这张车票。这种制度安排下,很难鼓励人们从事生产,只是鼓励人们如何走后门,进而导致各种腐败的产生。
市场越发达,腐败就越少,这是一个常识。道理很简单,如果我可以按照市价买到车票,就没有必要走后门。因此,茅于轼先生说,商品房是没有腐败的。也就是说,消费者买商品房并不需要走后门。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最好的制度安排之一,市场是个好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9 15:02:44
经济学如何揭穿谎言
我和一个女生说,自己想租一张校园卡,租期是半年。她说没有人愿意出租,毕竟这张校园卡很重要。我说,如果没有人愿意出租,只是能说明我出的价格还不够高。她说,这不是钱的问题,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用钱买到的。我又问她,给她1000元,她能否放弃这张卡的使用权,她说不行。然后我就加到1万元,她还是说不行,她说即使是100万元,她也不会放弃。
她对于一张校园卡的半年使用权评价真的能超过了100万元吗?我们可以轻易认定她是说谎,但是问题就是我无法拿出这么多真实钞票在她面前。也就是说,她知道我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来买这张卡,因此她可以非常坚定地拒绝我。其实,一张校园卡对她的意义也就是到饭堂吃饭。学校外面饭菜价格和饭堂基本一样,只是要多走几百米的路程,半年累计起来的时间就是60个小时。当地,很多学生做兼职的工资一般是3到5元一个小时。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张校园卡半年使用权租金的市价大约就是300元。
这位女生说这张校园卡很重要,即使100万元也不愿意换。的确,我很难拿出100万元来验证她的话是否属实,也没必要。即使退一步来说,拿出1万元来验证她的话,实验的代价也是很大的。思来想去,我终于找到一个办法。我问她,如果校园卡丢失了,补办需要多长时间?她说需要一个星期。我说,如果她的卡丢失了,有人捡到,但是这个人要求她支付100元报酬,她是否愿意。她说,不愿意。我把价格调到50元,她还是不愿意。补办一张卡成本需要30元,实际就等于用20元购买了校园卡一个星期的使用权。她之前说这张校园卡对她很重要,就算给100万元也不愿意放弃半年的使用权,而现在她却愿意为了这20元,放弃校园卡一个星期的使用权利。按照20元换一个星期使用权利来折算,这张校园卡半年的使用权在她心中不值500元。
这张校园卡曾经以为自己在主人心中的地位非常高,价值超过100万元,但是经过测试之后,原来500元都不如。很多人喜欢夸夸其谈,说什么东西非常重要,甚至比他的生命还重要。这番豪言壮语确实催人流泪,但是实际上,又有多少能够经得起推敲呢?
谎言在文学世界里是非常有市场的。所谓“春节回家是无价的”,也就是不管代价多高,都必须要回家。其实,这些都是彻头彻尾的谎言。谎言可以在文学世界里发挥到极致,但是却被经济学揭穿。因此,谎言遇到经济学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5 01:09:13
民主如何让抢劫合法化

  两年前,我遇到一件小事。我朋友的班长到他宿舍里告诉大家,他们以前多交的钱,现在被学校退回来了。经过大家投票决定,用这些钱去唱卡拉OK,剩下的再发给每个人。有个人问她,如果不去的话,可以吗?她说,可以,但是钱不可以退回来,因为这是大家的决定。

  这些钱并不是公共财产,而是属于每个同学的。这位班长通过民主的方式,认定属于每个同学的财产就要用在唱卡拉OK上。如果全班共50人,有30人同意,这也只能代表30人愿意花钱去唱卡拉OK,并不代表其他20人也同意。如果学校给每个人退回100元,那么这100元就是属于私人的。未经过本人同意,剥夺他们的财产,这和抢劫有什么区别?如果这位班长没有经过民主投票,便扣留每个同学的钱,我们会感觉她侵犯了全班同学的私人财产。但如果经过投票的方式,大家就不再觉得这是侵犯私人财产了。侵犯全班同学的私人财产是可耻的,但是以多数人的利益侵犯少数人的利益,难道就是高尚吗?如果这位女班长认为从多数人利益出发就是对的,那么如果班上有一位男同学想和她上床,能否进行一次公投?她可能就会说,这简直太荒谬了。可是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本身就是非常荒谬的。她的做法本质上就是抢劫同学的钱,只是披上了“民主”这件合法的外衣。

  很多人都认为民主是个好东西,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行使自己的权利。然而,民主必须有个前提——尊重私有产权。比如,班里组织活动,到底是旅游还是唱卡拉OK?如果在自愿的基础上,这个民主就没有问题。如果有些同学不愿意参与,却被强制拉进来,这种民主就有问题。因此,民主必须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

  一个人很努力,赚了很多钱。很多时候,人们都希望他能够拿钱出来做一些公益事业。但是问题就在这里,这些钱都是人家合法赚来的,如何花这些钱,都是个人自由。有人就觉得很气愤,说有了这么多钱,也不出来做点好事,甚至有一点抢劫他的冲动。如果一个人去打劫他,肯定是违法的。怎么办?于是有人提议,通过民主投票方式,对他进行征税。因此,只要多数人同意抢劫他的财产,不仅没有违法,并且还高尚了起来。正如邓新华说:单个的抢劫是违法的,但是如果经由多数表决而剥夺某人财产或其他权利,则是合乎法律的。这种民主就是合法的抢劫。

  在这里,我并不反对民主,而是强调一个前提,民主必须以保护私有产权为前提。凡是侵犯了私有产权的,就不应该通过民主方式对待。如果没有保护少数人的利益,那么最终也就没有保护到多数人的利益。如果每次投票都是多数人的利益侵犯少数人的利益,那么通过多轮投票之后,多数人的利益最终也会受伤。一个国家要是没有积极保护少数人的利益,最终也将无法保护多数人的利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5 00:13:00
竞争是歧视的同义词

    阿尔钦(A. Alchian)说过,竞争是歧视的同义词。在真实世界里,歧视无处不在。如果学校坚持高分到低分的录取原则,那么就是高分歧视低分;如果谁有钱就可以读书,那么就是有钱者歧视没钱者。因此,所谓的歧视,无非就是竞争的准则。

    只要竞争存在,那么就无法消灭歧视。就业时,有学历的歧视没学历的,学历高歧视学历低的。所谓的靓女先嫁,就是漂亮的歧视不漂亮的。先到先得的原则,就是有时间的歧视没时间的。自助餐的准则就是食量大的歧视食量小的。其实,不同的歧视方式,就是不同的竞争准则。因此,竞争激烈程度就决定了歧视程度。

    如果我们承认竞争,那么盲目禁止歧视,实际上就是自相矛盾。既然竞争是歧视的同义词,那么问题不是在于讨论歧视好不好,而是歧视制度安排。春运火车票的问题,无非就是争论如何选择歧视方式。如果按照出价高得票的原则,那么就是出价高者歧视出价低者;如果实现低票价原则,通过排队方式获取车票,那么就是有时间歧视的歧视没时间的;如果按照权力级别进行分配车票,那么就是有政治地位歧视没政治地位。这么多的竞争准则,能够避免对社会资源浪费的就是市价准则。按照排队方式,浪费了整个社会的时间,本来这些时间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但是都白白浪费,因此就是让整个社会财富遭受损失。

    不同的歧视准则,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效果。如果高校录取以貌取人,那么大学校园里到处都是美女和帅哥,但是未必录取学业优秀的学生;如果以这个社会考试分配财富,那么这个社会就多出很多考试高手,但是也就没有人愿意创造财富。因此,歧视的准则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遇到歧视这两个字,就高呼公平两个字。实际上,歧视并不可怕,可怕就是不合理的歧视准则。一个社会是否能够保证人民富有起来,关键能否找到激励财富创造的歧视制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10 05:39:46
一部充满趣味的实用主义经济学

                         ——————读《为什么剩女不结婚》

侯金亮

“剩女”是一个出镜率较高的词汇,在时下是颇为时髦的。有关“为什么会产生剩女”、“如何解决剩女危机”等等,上至各路专家学者,下到普通公众,都试图给出更为准确的答案。就在各式观点鱼龙混杂,生发的组合时,一本趣味兼具实用性的《为什么剩女不结婚》诞生了。这本书一改经济学带给人们的生冷感与距离感,用最通俗,最简练,最有趣的语言和实例借助经济学原理对一些平常我们最为关心的两性关系问题、婚姻情感等等进行了深入剖析。仔细品读让人获益匪浅,以前感觉模棱两可的问题在书里都有鞭辟入里的解析。

《为什么剩女不结婚》的作者李俊对经济学有着研读与思考。他能把生涩难懂的经济学通俗化,又能写出大众化的文章,使得没读过经济学人也能看懂且喜欢读,着实不简单。除了对经济学原理有深入独到的理解或研究,他深厚的知识积淀与对生活细致的体察也令人赞叹。读完这本书使我对经济学有了新的看法,也深感自己平日应该汲取经济学养分。我不禁问自己,还有经济学不能解决或分析的问题吗?

      李俊对“剩女现象”、“红颜薄命”、“丈母娘最低幸福标准”、“婚姻经济学”、“爱情”、“美女”、“婚前性行为”等方面用经济学进行了解读。我本身作为一个评论写手,对于类似的文章也写过,但是读完这本书,感到自己理论支撑,所作的分析远不如李俊有说服力,实感惭愧。正如他自己所说,“普及经济学常识有利提高国民辨别能力”。这本书里包涵了很多最常用、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譬如,我们对“爱情”、“婚姻”、“两性”等的认识只是通过他人或一般的大众传播,并不系统,全面,对有些问题甚至存在偏见。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自己对情感婚姻的看法会发生一些改变,会变的更加理性。李俊写的这篇《从市盈率角度看爱情》完全可以作为青年男女的择偶秘籍;看了《追女孩的经济学分析》,各位不会追女孩的男士会得到启发;读了《不要迷恋美女,美女只是个传说》你会发现美女并不是你平常所认为的美女;看了《婚前要不要性行为的经济学》那些对此迷茫的人会得到有价值的参考……

经济学真是个好东西,感谢李俊把它用文字变的那么有参考价值。经济学是一座宝藏,我们期待更多的仁人志士对它进行发掘,写出好作品以飨读者,让更多读者受益。当然,《为什么剩女不结婚》一书也对其它公众较为关注的现象或热点进行了有趣而有价值解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的作者李俊仅是个80后,可谓是80后的卓越代表,其文笔的老练与深厚,知识面的广度与深度值得学习。

(侯金亮,西南大学传播学专业研究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