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智慧
——评散文集《一江春水》
水是氢氧原子的合体,好像夫妻,好像父子,好像母女,极富感情。它会随着周围的环境而变换自己,它有着自己的表达方式,听着不同的音乐变换着不同的结晶体,很美也很凄凉,水会看,水会听,水知道生命的答案。如果人也用水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去感受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或许会变得纯净许多。
春江花月夜是用水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去感受这个世界,去教导这个世界的平民哲学家。散文集《一江春水》,春江花月夜著,华文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书号ISBN 978-7-5075-3169-5。一本厚度达266页文字的读本,无处不体现着水的智慧。首先,这本书是写给春江花月夜的女儿虫虫飞的。春江开篇的自序就是《石依水12岁生日寄言》,而在第252页的《代跋》中的倒数第4行的文字说:留下来的这些孩子,但愿能够成为石依水的伙伴,引领她成长。这些孩子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呢?自序中说,是时间,是生命,是智慧,是女性,是苏醒,是萌生,是灵动,是温暖,是奔流,是追寻,是勇往直前,是永不止息。赋予这么多性格的物质,在我们这个世界,唯有水才可以承担。
如果说,这本书仅仅是写给虫虫飞的,那么就不会有着这本书的存在。所以其次,这本书是以水的智慧教导这个世界的。春江透明地告诉读者,对待世界,要自饮,要自斟,要自染,要自逝。强调一个“要”字,体现了一个智者的创世动能。《圣经》开天辟地地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这部全世界最伟大的经典,就是以“要”字开头,而赋予了这个世界最真诚的博爱。在《一江春水》中,春江还强调了4个“自”,这4个“自”是对阅读者的反身指代,突出说明了面对世界的智慧力量的源泉所在。大势至菩萨问观音:众人合十参拜谁?观音大士说:众人合十拜观音。大势至菩萨又问:观音合十参拜谁?观音大士说:观音合十拜自己。大势至菩萨再问:为什么观音合十拜自己呢?观音大士说了4个字,这就是震动华夏民族的伟大智慧,叫做“命自我立”。命自我立原称了凡四训,是明朝了凡先生把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他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知道人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就在他的下半生中,又验证了人们完全可以自我“立命”,自求多福的准确性。不过,光是知命安命是消极的无益的;而自强不息改造命运的“立命之学”则是积极的和有益的。他教导子孙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从“要”“自”这两个字的不同的中西方文化背景来看,春江既强调了神的主观能动性,又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自然的、超自然的、人的三方面的能量以水一般的清晰,展现在探索人生哲理者的面前。而在“要”“自”不同的东西方文化背景后面,连接的所谓的“饮、斟、染、逝”的系列动词中,每个动词也都与水凝成了依存关系。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一江春水》全书4个辑子,可谓激越而不极端,中和而又中庸,以柔软的水的形体叙述了人生方方面面的经历。在春江的江南里,春江如杜丽娘或者白娘子,为爱而生死。在春江的江南里,扬州是前戏,苏杭是高潮,徽州是后戏。春江在江南里寻找并遇见了她的书生,并与书生结了一段尘缘,尔后,他们分离了。怎么分离的?不知道。为什么分离的?也不知道。这里太平凡了,望一望我们的邻居,春江的叙述犹如昨日的故事,说着说着世界就改变了。而智,就像水一样,非常善于根据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在一些段落我们可以读到:一些水杯是圆的,把水倒进去水就是圆的;一些水杯是方的,水倒进去就是方的;一些水杯是扁的,水倒进去水就是扁的。这真是一种特高的智慧,它所告诉我们的是:我们面对这个物质世界,不要指望环境顺从于我,而要主动地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你看,春江在江南里寻找并遇见了书生,与他结一段尘缘,尔后,分离。这就是随缘,不执着于我,不执着于法,极为隆重地推出了一种随缘而变的人生智慧。在这之前的生活中,春江随缘地生活着,她舀了一勺虎跑的水,煮了几片龙进的茶。规劝书生莫要再在寒夜里临窗苦读,明确告诉书生不会为他添冷香,但又告诉书生会添热茶的。春江跟书生说:如果你饿了,我就去后山挖几株新笋,做一盘最鲜嫩的菜。春江还跟书生说:富贵如浮云,功名如尘土,我不要你黄榜高中,只求和你一起,耕种这片茶园。清明谷雨时分,我要像那个最快乐的采茶女,从这片山头飞到那片山头,为你唱一首《采茶歌》。
我今天有幸与野渡兄探讨过人生与人的生活方式,谈到了激越和极端,也谈到了中和与中庸。野渡兄认为,唐宋以降,茶道盛行。“廉和敬美”在表达中国茶道精髓的同时也为人们的人生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有情趣、有乐趣的生活方式,这个生活方式就是“勤勉但不激进、谦和但不颓废”的茶意生活。野渡兄极力推荐的这种中庸式的生活方式实质上就是如水的生活方式。我们知道,水是人们生命的源泉,它孕育世上万事万物,滋润哺育,丰富了人们的文化。水本是无生命的,在自然环境和人为的影响下,使它呈现出各种形态,有动态、静态,有雨状、露状,有复杂的感情,有奔驰的目标。然而,它虽势大却不灭天,他虽力小却可穿石。2010年04月29日由北青网发布的消息称,传说中的诺亚方舟残骸已经找到。参与此次探索的中国香港队员李耀辉介绍,方舟共有7个空间,最大的空间高5米、长10米。方舟共分上中下三层,内部分为多个类似房间的间隔,部分建筑推算是圈养动物的木栏,猜测是诺亚人用来圈养动物的,而有些已发现的房间则存放了陶器物品。可见,正是远古时期的一种超自然的中庸之道,才使这个世界存活到了今天。进而言之,这种历史事件的凸显让人们潜意识地认可着中庸思想的先进性和不可颠仆性。这种中庸理念刻骨铭心地脉动着春江的每一句话语,活生生地化做日常生活的片片羽毛。春江似乎混在逛街的人群里,进入徽园。人潮汹涌着,把不愿分离的人们分开了。明明见你进了那幢有着高高的马头墙的城堡,好像还在“美人靠”那儿停了片刻的,怎么转身间就不见了呢?那些画面优美生动、线条飘逸激荡的砖雕、石雕和木雕,难道有摄人魂魄的力量么?或者,你正在林立的店铺里,挑选徽墨歙砚?在那家据说是胡氏传人的店堂,二楼深锁着许多名贵的石头和砚台,观之纹理清晰,摸之如如孩儿面、美人肤,扣之玉德金声。你若见到,定会跟在蔡君漠之后同赞: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这些事情四平八稳地生活在春江的生活里,也时时刻刻地可可能能地平平静静地莫名奇妙地就这样生成了,这种生成传达了超自然力量的伟大的中庸述说。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是位持有辨证学说的哲学家。“上善”的智慧当如“若水”之柔中有刚,刚柔一体。水,貌似弱,实则强;貌似柔,但可克刚。滴水久之可穿石,流水载歌载舞可使角角棱棱的石头日臻完美成滴流滴流的鹅卵石。柔软的水,加压能把巨岩击碎,能把成吨的钢材像揉面团般锻压。春江把水的这种特质揉进了她的文本。春江说:一夜风雪,晨起是冰天雪地,去个园。我一再地误识这个园子,固执地把它和板桥绑在一起。他画了那么多竹,写了那么多“个”,在他心里,隐藏着多少人世的孤独?他说:我要买尽青山当画屏,汲来江水烹新茗。如此,个园是盛不下他孤独的,另外那七个怪人也分担不了。有个地方能,徐凝门77号,寄啸山庄。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这只是山庄众景之一。更胜的景是水心亭,可以承载《红楼梦》。而最胜,当然片石山房。我的孤独没有板桥那么多,只要石涛垒起的那两间小小石房,一间住着我,一间住着你。这里,春江明白无误地柔中有刚,刚柔一体地把自己和书生物化成了鹅卵石,携着手,看那镜中画,看那水中月。这时,春帷未揭,瘦西湖两堤花柳不开,但一路楼台依旧长十里。风里雨里,我走过虹桥,看得见画船,却不见书生的身影;二十四桥上,亦不见书生吹箫。铃声清洌,宛如书生声声急切的呼唤,是在五亭桥上吗?春江焦急地寻觅着恩爱的亲人。眼前,五朵莲花绽放在水面,莲亭之下,十五桥洞洞洞相连。就在这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特别时空里,春江钢铁般的意志与很柔弱的期待和谐地一统在了超时空的中庸境界。春江对书生说:如果你在那里等我,一定等了二百年,看惯200×12×15次月圆月缺。你已经做了二十个扬州梦,不要玉人,不要青楼薄幸。你要我,成为你檐前的柳,耳畔的风。这篇极为优美的情感散文以其多姿多彩的形态,给人深刻感染,触景生情,影响人们的思想、陶冶人们的情操。此时此刻,春江的文字如明亮洁净的水,令人追述清白和愿望;如水天一色的江湖,广袤无边的大海,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心胸开阔;如凑涌澎湃的水,狂风巨浪、翻江倒海,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文人未必都临水,但临水生感叹者,必是文人,他们看到水中的哭与笑、悲与乐、光阴与生命;看到水中的兴旺与衰败,繁荣与没落,看到月映万川,看到远古,看到当下,看到未来。有水,便有临水者,也便有临水而生之感慨。水流千万年,临水之感叹,亦会延绵千万年,万代千秋。春江这样写道:趁着风雪,奔赴杭州,去把断桥走一遍,仿效,白娘子初遇许仙。杭州人眼里的西湖,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我和你,跟随雪花来到湖边,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清晨,你在静寂的林中睁开眼睛,疑是到了童话王国。我甩甩长袖,猜不着吧?袖里藏着的一包糖!步上苏堤,脚下的雪吱吱嘎嘎。你折一个松枝,在雪地里写《蝶恋花》,太棒了,我的书生,奖你一颗糖。有一天,我被压进雷锋塔,或者埋进岳坟那么沉的墓中,如果,你能再为我写一首《江城子》做悼亡词,我宁愿死一千次,还要把整包糖都奖给你。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世界,这就是当下。我们每个人都在如此地轮回,犹如滔滔的大江大河,当“上善”的智慧为“若水”之随机应变。水或聚于低空为雾,或升到高空成云,或凝结下落为雨,或为雪为雹为霰。
《庄子》有一句话,好像是对我们说的:“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水积不厚深就无力行大船,人若学问修养不高深又怎么能担当重任。“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水自有水流之道,只要顺此道而游,并不需要自己的意志——顺其自然。所以春江感概地说道:天下哪来如此之多的善男信女?他们全都涌进灵隐寺,个个双手合什,见菩萨就拜。就让他们虔诚的叩拜吧,我们让道去攀飞来峰。是谁说的,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我们的神灵在心里。在我们的爱里,我看到菩萨端坐莲花,俯首含笑。佛啊,亘古不变的佛,我已是尘世里最最幸福的女子,你去渡众生吧,让众生都如我这般圆满。于是佛就苏醒过来,坐进了春江的《一江春水》。佛陀说:善心如水。水利万象万物,“善心”备焉。水凭渗透性强而滋润生物;水靠浮力大而可行舟船;水凭流动不息而改善环境,让地球充满生机;水可降温,水可去污;水可驱动机器,水可以发电生能。水的作用无数,水之善心无边。这就是春江在她的《一江春水》 中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如水的智慧的春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