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新与战略管理
1742 0
2010-08-19
明德医药管理评论:强生行贿谷歌退出 华为站在第三极商业是没有硝烟的战争,跨国企业站在阵地的最前沿……

强生“三重危机”的背后…… 详情见 本文(上),长度原因,另发帖


谷歌退出到底为哪般?
强生的“行贿门”是跨国企业适应中国文化的一个极端。而谷歌的“退出”,则是事物的另一面。
谷歌是一家伟大的公司。10多年的成长历程,10多年的创新革命。没有谷歌,我们对于网络的使用可能还仅限于网页的浏览。正是谷歌使得信息得到了充分共享。当然谷歌的步伐还不止于此,开放互联的网络,云计算,这些不单单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谷歌还想改造我们的价值观。
中国是谷歌决不能放弃的市场,毕竟这里有14亿人口。但是,在2010323日凌晨3时零3分,谷歌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律官大卫·德拉蒙德公开发表声明,再次借黑客攻击问题指责中国,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
谷歌并不将自己定位为内容提供商,而是搜索服务提供商。作为服务提供商,谷歌的目的就是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搜索体验。但是如果是内容提供商,那么谷歌除去用户体验之外,还应关注内容本身,还应对搜索内容进行审查。搜索服务提供商,关系主要是在用户与谷歌之间建立。这样的关系相对简单,也可以通过技术来很好的满足。但是作为内容提供商,除去要保证用户体验之外,还应该关注用户“不喜欢什么”。“投其所好”是关系建立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共同的价值观”则是成为铁哥们的必备条件。所以,作为内容提供商,谷歌所要面对的“关系”更为复杂。这就意味着,谷歌在中国市场的适应能力必须很强。技术考验的是谷歌的智商,关系考验的则是谷歌的情商。
强生的情商并不低,但是他们过于急功近利。谷歌的智商非常高,但是他们的情商是在太低。我们形容一个人固执会用“拧”这个词。谷歌就很“拧”。内容审查,是谷歌面对的利益方生存的规则,谷歌对于这样的价值观却不能接受。不能接受也就罢了,谷歌还妄图去说服中国人修改规则,从而免除它自己适应的必要性。
谷歌的方式,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不科学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活在一定的系统中,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谷歌妄图跳出圈子之外来修改规则,这和人类总是妄图征服自然的想法是一样的。所以,谷歌情商低。
当然,不能适应忍忍也就罢了,但是谷歌居然想以“退出”这样的方式来唤起拥趸们的同情,从而继续保持自己的清高形象。这样的方式,就更显得谷歌的情商低下了。自然的规律,人类的规律,“成王败寇”,少了谁都可以,地球是不会停止转动的。所以,谷歌冲动的退出,导致了他在中国大陆人才的大量流失,以及市场份额的下降。
还好谷歌的用户对它们还是比较忠诚的。但是不论怎样,谷歌的用户也是活在规则之中,谷歌妄图修改规则,改变价值观的做法是过于理想化,是不太现实的。现在,谷歌的拍照审查也通过了,谷歌又在大张旗鼓招人了。谷歌的冲动导致的后果就是用户使用的短期不便和谷歌自身市场份额的短期下降。
中国有句古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为进是战略战术,但是这个退不是退出,是让步和适应规则。
强生适应了规则,但是用了不恰当的方式。谷歌妄图修改规则,是情商太低的表现。他们都该“反求诸己”。
华为崛起与“中国威胁”
若仅从当前的结果看,同为跨国企业的华为,过得比谷歌和强生都惨。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印度电信部多次拒绝当地主要电信运营商采购中国设备的请求,理由是印度内政部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认为印度电信部门若使用中国制造的设备,将使印度可能受到安全方面的挑战。
而今年7月接连两起收购美国资产的并购交易均以流产收场。由于出售方担心华为的收购无法获得美国政府的批准,美国宽带网络软件厂商2Wire和摩托罗拉无线设备部门均拒绝了华为的收购行动。据报道,华为在这两次收购行动中,报价均高出竞争对手1亿美元左右。
同样是跨国企业,华为是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开拓疆土。华为的遭遇恐怕很难凭自身的能力获得较大程度的逆转。强生和谷歌面对的都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他们都公平地获得了竞争的机会。只不过由于自身的原因,没能采取恰当的方式适应环境而导致了一些挫折。但是华为却在一开始就被规则刷出门外。给了竞争的机会,但是由于自身的原因没能把握,那证明还有希望。自身的能力都发挥到极致了,但是仍旧找不到出路,那就会令人绝望。
在中国内地打拼多年的华为肯定深谙“适应”之道。虽然面临的环境确实令人绝望,但是华为还没有放弃努力。1月内的2次尝试收购就表明了华为的决心。而在印度市场,华为512宣布考虑重启在印度建立电信设备生产厂的计划。大约5年前,华为申请建厂的计划被印度政府以安全理由拒绝。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这一100%FDI建厂计划已进入自动审批程序,5亿美元的大手笔很可能让华为在印度的前景明朗起来。同时,华为还正在考虑雇用一名印度人担任其印度公司的CEO。(以上信息来源于新浪财经)。
虽然华为面临的环境或者说天花板令人窒息和绝望,但是华为并没有放弃努力的机会。但是华为的遭遇却折射出了跨国企业生存的另一个现状:虽然你具备很强的生存能力,但是我根本不给你任何生存的空间。相比于强生和谷歌,华为遭遇确实令人同情。
冤冤相报何时了?
强生、谷歌和华为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跨国企业面临的不同生存困境。强生的适应方式存在问题,而谷歌的生存理念存在问题,华为的先天却是不足。适应方式与理念都是后天的,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先天的不足呢?我们该如何弥补?
【以上文章为明德管理咨询公司医药行业研究中心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