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6696 20
2010-08-20

李涛 开始令人反 感了 以其论文为例一贴时有如下命题和引理:
命题:    如果说大学是厕 所,那么发经济研究就好比是放辟;
引理一: 如果说发经济研究是放辟,那么发JDE就好比是脱 裤子放辟;
引理二:如果说发JDE是脱 裤子放辟,那么发JME就好比是脱 裤子放了个响辟;
引理三:如果说发JME是脱 裤子放了个响辟,那么发AER就好比是脱 裤子放了个流芳百世的响辟。


下面提出一些证据支持这些命题。


案例一:


在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的首页http://www.elsevier.com/wps/find/journaldescription.cws_home/505546/description#description上有篇近期接受发表的文章叫:The long run impact of bombing vietnam,该文的摘要如下:


We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U.S. bombing on la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Vietnam. The Vietnam War featured the most intense bombing campaign in military history and had massive humanitarian costs. We use a unique U.S. military dataset containing bombing intensity at the district level (N=584) to assess whether the war damage led to persistent local poverty traps. We compare the heavily bombed districts to other districts controlling for district demographic and 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use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 approach exploiting distance to the 17thparallel demilitarized zone. U.S. bombing does not have negative impacts on local poverty rates, consumption levels, infrastructure, literacy or population density through 2002. This finding indicates that even the most intense bombing in human history did not generate local poverty traps in Vietnam.

白话翻译:我们好不容易搞到一个美 军当年轰 炸越 南的数据,不用白不用,于是决定用其来检验一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有关“贫困陷阱”的理论。该理论说缺乏基础 设施、人力资 本等瓶 颈有可能限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其长期陷于贫困。按照这个理论,当年越 南中被美 国炸 得多的地方应该比炸的少的地方发展得慢。可经过我们的数据分析,结果却不是这么回事,通过对消费、基建、文盲率、人口密度等指标的对比,我们发现被炸得多的地方并不比炸得少的地方更穷。美 国当年那种史无 前例的滥炸都没轰出个贫困陷阱来,说明该贫困 陷阱理论有缺 陷,因为其忽略了政***府在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方面的作用。

读后感:
1)理论需要抽 象以说明某些观点,贫困陷阱理论想说的是某些瓶颈可能会限制经济发展而使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处于贫困,这个理论的意义就是让人们了解这些瓶颈,制定对 策解决它们以帮助走出贫 困陷阱。
2)“美国当年那种史无 前例的滥炸都没轰出个贫困 陷阱“这个结果的结论可以是”炸 得 还不够 很“,或者是”越 南人们很坚强“,可不能说明”贫 困陷阱“理论有缺陷。
3)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弄清为什么没有炸出个贫困 陷阱,或越 南政 府如何帮助走出陷阱等。没有这些,而仅仅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一个“美国当年那种史无前例的滥炸都没轰出个贫困陷阱“的结果,然后用该结果来证明贫困陷阱理论有缺陷,这个过程就好比是”脱 裤子放辟“

4)如果在结论方面再玩些花样,譬如说”美 军的轰炸对经济发展有帮助“,所谓的熊彼得的constructive destruction, 那么估计可以到AER处去脱 裤子了。


案例二: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网上下载最多的文章之一:Financial globalization, financial crises and contagion

AbstractTwo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First, more than half of the rise in net borrowing of the U.S. non-financial sectors since the mid-1980s has been financed by foreign lending. Second, the collapse of the U.S. housing and mortgage-backed-securities markets had worldwide effects 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asset markets. Using an open-economy model where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play a central role, we show that financial integration leads to a sharp rise in net credit in the most financially developed country and to large asset price spillovers of country-specific shocks to bank capital. The impacts of these shocks on asset prices are amplified by bank capital requirements based on mark-to-market.

白话翻译:我们觉得最近的金融危机和金融全球化很有关系。首先,美国金融行业自80年代中期以来有一半以上的净负债是欠外国债主的;第二,美国住房抵押债券市场的崩溃对全球的金融市场都造成了冲击。通过一个开放经济的宏观模型,我们发现金融一体化会导致金融发达国家拼命借钱,也会让特定国家银行资本的问题通过资产价格向其它国家扩散。如果银行在报表中以市价计量资产价值,这种影响的程度将会更大。


点评:读了这个摘要后迫切想知道的问题有:1)在金融一体化情况下金融发达国家拼命向外借钱,为什么呢?是国外银行钱多,还是监管不严?2)在金融一体化的情况下,当一个国家的银行资本出现问题时,别国的银行也会受到冲击。这种冲击的机制是什么?资产价格是一个重要的传染途径吗?资产价格变动的机制(背后的供求关系)如何?3)市价计量只是一个会计选择,怎么会有影响呢?不管企业是用市价计量还是历史成本计量,理性经济人对价值的判断应该都是一样的,不是吗?


因篇幅过长,具体点评发在16和17楼。


jme.pdf
大小:(492.87 KB)

 马上下载

viet nam bombing.pdf
大小:(607.89 KB)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8-20 02:00:27
看看一些证据支持这些命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0 09:23:10
有些文章的确无聊又没有任何实际指导意义,都是在一定规则框架下的游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0 10:01:29
只看摘要,第一篇主要是想论证基础设施缺乏是否影响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增长也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作者找了个外生冲击,美国轰炸越南,这个大家都公认是够狠的,这个跟经济增长无关但是导致越南的基础设施数量减少,所以作者可以用来验证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增长这个单向因果关系。
第二篇构建一个开发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解释为什么美国的金融危机会影响全世界,原因很简单,进入全球化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说实话我看到的华尔街日报上的报道比这篇论文的结论要深刻得多。一般均衡模型很容易构建,把家庭厂商和金融中介的问题放到一块再定义个均衡即可,难度在于如何结这个模型,我粗粗看了文章,发现作者根本没想解出模型,列出模型后就直接奔数值模拟去了,这是偷懒的作法所以也只能发JME,发不了AE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0 10:06:33
这些文章,从知识的角度看,有边际上的创新,从作者的角度看,文章发了,饭碗又多了些保证。这也是所有学术从业人员的两个追求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0 10:15:11
那些写诗歌的不是应该推出去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