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 著 名 哲学家保罗·费耶阿本德(PaulK arl
Feyerabend)以其在科学哲学上的极端观点而著称于
当代西方哲学界,他被认为是无ZF主义认识论和多
元方法论的激烈鼓吹者,对科学持相对主义和历史主
义的观点,费耶阿本德对怪异名词(如无ZF主义、机
会主义、达达主义,等等)的爱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人们对他的态度.
大体 上 说 ,费耶阿本德属于由托马斯·库恩开创
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新传统,但由于在解释科学进步
和知识增长等问题上对传统理性主义采取更为激烈
的抗拒态度,费耶阿本德的哲学获得了越出历史主
义,甚至越出科学哲学之外的广泛意义.其主要著作
有《反对方法》(1975),《自由社会中的科学》(1978),
哲学论文集第一、二卷《实在论、理性主义和科学方
法》《经验主义问题》(1981),《告别理性》(1987).
在《 反 对 方法》(AgainstM ethod)和《自由社会中
的科学》(Science in a Free Society)中,通过对"多元
方法论"和"怎么都行的原则"的阐述和对"科学沙文
主义"的批判使费耶阿本德在科学哲学界树立起一个
极端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的无ZF主义形象.费耶
阿本德在《反对方法》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方法论,他指
出:科学在本质上是无ZF主义的事业,科学方法是
多元的;理论多元论有利于科学发展,理论一元论是
没有道理的.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最终落脚点在
于:方法损害科学的批判能力和创造性,方法危害个
人的自由发展.他进而将这种观点引申到整个社会
- 反对科学沙文主义,也就是反对权威主义,反对
一切迷信,包括对科学的迷信,争取知识自由的绝对
价值,费耶阿本德把他的书名取为《自由社会中的科
学》,便表明了这一理想.而在《告别理性》(Farewell
to Reason)中,费耶阿本德对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学说
进行猛烈批判,进一步对强调"进步"和"发展"观念的
西方科学理性主义发起了更猛烈挑战,对理性进行全
面的清算和彻底地摒弃.应当指出的是:费耶阿本德
所反对的是理性主义及其对理性的狭隘解释,却并不
反对人的理性本身,正如他自己指出的那样:他所反
对的并不是科学,而是以科学的名义来扼杀文化的意识形态.
从 《反 对 方法》到《自由社会中的科学》再到《告别
理性》,费耶阿本德分别从科学方法论、社会和文化三
个层面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正如他在《告别理性》一
书中的序言中说到:"这一章将表明我关心的既不是
理性,也不是科学,更不是自由- 诸如此类的抽象
性已经表明弊大于利- 而是个人的生活质量."他
批判那种超越时代的理性主义,认为对理性的追求是
空的,它必须被从属于公民和共同体需要的科学观念
所代替.他主张一种具体内容不断变化的历史传统的
主旨,也就是说,要告别抽象的理性,走向个人的真实
生活.
近几 百 年 来,整个人类物质文明的大厦,都是建
立在现代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科学获得的辉煌胜
利是以往任何一种知识体系都从未获得过的.正是由
于这种辉煌,科学被不少人视为绝对真理,甚至是终
极真理,是绝对正确的乃至唯一正确的知识;他们相
信科学知识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甚至相信它的模
式可以延伸到一切人类文化之中;他们甚至相信,一
切社会问题都可以透过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得到解决
- 这就是所谓的"唯科学主义"观点.自从17以来,
科学和科学所驱动的技术已经深人到整个社会权利、
生活与信仰之中,并拥有绝对优先权.从文艺复兴以
来,形成了一个莫基于理性科学的不可抗拒的世界
观.这种专横的态度引起西方社会中其他文化的反
感.霍耳顿指出:"17的科学家要求人们重视他们,主
要根据不是他们能更好地计算行星轨道和炮弹的轨
迹.而是他们在取代整个前科学信仰体系方面的作
用.自从那时以来,三个多世纪中,他们已指出了他们
的宏伟纲领,要形成一个奠基于理性科学的不可抗拒
的、笼罩一切的世界观.这种专横的计划当然引起了
西方社会以前的主要文化主宰者的反感,他们一直抗
拒要他们靠边站."
当然 ,如 果只站在科学的立场上,很可能会认为
科学的一切都是最好的;但如果把视野放开到整个人
类的活动,那么科学就只不过是其中一种特殊的活动
而已.在这种立场上,就可以从一种外部的、更人文化
的立场和视角来对科学进行审视.费耶阿本德就是站
在科学哲学之外从人文的视角来探究科学对于人类
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他并不否认"科学是好的",而是
强调"别的东西也可以是好的".他的学说消解了科学
的无上权威,但是并不会因此消解科学的价值.任何
一个头脑清醒的人,知道科学并非万能,并非至善,只
会更适当地运用科学,这将既有助于人类福社的增
进,对科学本身也有好处.费耶阿本德由《反对方法》
开始,对传统的科学方法论进行了批判,开始了对理
性主义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