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打开
    
 
    
     
    
        
    
 
                                         
化解白吃午餐困境
欧斯壮的学术贡献
 
【经济日报╱萧代基】2010.08.24 06:04 am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5/5804286.shtml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斯壮的主要学术贡献是,她发现政府管制或私有化市场都不是好的环境质量恶化问题解决之道。约40年前生物学家哈丁(Hardin)提出的「共有财的悲歌」,解释了资源耗竭与环境恶化的普遍现象,事实上,哈丁讨论的情况并非共有财,而是没有确定产权的资源,任何人皆可自由进出使用(open access)这个资源。
 
例如森林、草原、空气、水、海洋、气候等自然资源,都曾处于无产权的情况,虽然孟子早就说过「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用也」,但是无产权资源的使用与配置常常是无效率的。主要是因为人人都可以自由进出使用,也都无法管制与排除他人。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知道,若自己不早点进入山林砍伐,晚一点去就没有了,这就造成资源耗竭及环境恶化的现象。
欧斯壮研究对象主要是共有财(the commons),也就是资源所有者为某一群特定团体成员,例如班级、学校、社团、村落、部落、小区、乡镇、县市、国家或全球等,产权所有者共同决定资源的管理、使用与监督方式,并共同分配所得收益,例如上述的「斧斤以时入山林、数罟不入洿池」就是使用规则。
共有资源有一个先天的白吃午餐困境:有谁会愿意去监督其它成员是否「以时入山林」?因为任何人监督管理资源的效益将由所有共有者所共享,但是监督管理成本却由其个人负担。因此共有财虽然不是无产权,但由于缺乏监督的诱因,共有者也会如同无产权情况,争先恐后使用该资源,使得共有资源被滥用、破坏与耗竭,这「共有财的悲歌」是常见的现象。我们在学校、办公室、社团中应该都常有类似生活经验。
经济学家提出的对策主要有两类:政府管制或私有化。政府管制就是政府立法将此资源国有化,剥夺原使用者的使用收益权,制订各种管制规则、规定配额或征收资源税。私有化就是建立此资源的产权,若分割此资源产权于多个所有者,但监督滥用、破坏与耗竭的成本过高,则仅有一个所有者是较有效率。
 
欧斯壮反对「共有财」一定会造成「悲歌」的成见,从博士论文以制度创新的观点研究地下水超抽问题开始,毕生在全世界各地进行许多共有财的个案研究,除了许多资源耗竭的个案,她也发现很多成功避免资源耗竭困境的共有资源,她发现这些成功个案都是资源使用者们能够合作,建立与确实监督执行共有资源的使用规则,就可做到资源永续生产与利用。相反的,前述政府介入管制的结果通常是较低效率的,因为政府通常缺乏资源的在地信息,虽然制订很完整漂亮的规则,但缺乏监督执法的诱因,使得此资源事实上又回到无产权的状态。
 
欧斯壮归纳多年个案研究的发现,提出八个共有财管理基本原则,其中几个原则相当显然,如清晰界定产权的所有者、处罚程度应该递增、要有易于取得的冲突解决机制、使用者自治须得到上级组织的认可。此外,她认为所有的使用者是很好的监督者,虽然此看法不同于前述个人多贪图白吃午餐,不愿意出力监督,但是欧斯壮认为在小型团体中比较不会有白吃午餐问题。欧斯壮也认为面对如气候变迁的大规模共有财问题,应采取多中心做法,也就是由多层次的组织共同努力,在最基层的地方共有资源组织可以有很大的贡献。
 
最后,最重要的两个原则是:由大部分或全部使用者共同决定规则,以及使用者分配得到的好处应与其分担的监督管成本相符。但是欧斯壮没有讨论到此二原则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使用者如何共同决定规则,是人人平等或菁英决定?我与合作者曾研究此问题,提出「贡献与权利相符原则」,因为对共有财管理贡献较大者会有较强的诱因监督成员,因此应赋予较大的决策权,以抑制白吃午餐问题。 
(作者是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