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10-8-25 23:19:03
占个位,应该有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5 23:25:04
在大学学过一年的西方经济学,分宏观和微观学的,因为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学习,所以老师也没深入讲,基本是讲理论性的东西,没什么实际的意义。但是,学了后,还是能用的,像一些经济类问题,像商品价格的跌涨,以及最近的一些楼市的低迷,部分蔬菜的大幅涨价,都是可以用经济理论去看待的,能通过表面的东西,看到更深层的东西,学和不学到底不一样啊!小弟只是对经济这东西略知一二,基本一门外汉,但是我还是体会到经济学的魅力,看到了很多以前看不到东西,就像剥了皮的橘子一样,表面是要去除的,里面的才是精华。至于经验么,苦于囊中羞涩,没什么拿的出手的,还请见谅。最后呢,祝楼主在经济学上有所成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5 23:32:59
西方经济学又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建立在他们上面的一些分支,诸如制度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现在还包括了一些新的内容,比如“贫穷经济学”。
    千万别忘了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一些重要的假说上,假说改变了——由于环境资源或者经济发展政策变化导致的假设的变化,那么理论也应当随之改变。从而才有一些理论的衍生扩展和创新。所以你在简化模型的时候应当注意理论的假设前提.
        虽然国外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起源地,他们的理论发展也处于世界的最前沿水平,但是中国作为一个转型中国家,在引进国外经济学理论的时候要考虑到理论的“水土是否相服”的问题。例如象林毅夫老师所说:西方经济学有一个重大的,隐含假设,就是假设所有的企业都具有自生能力(“自生能力”这个概念,我在《国有企业失败的深层次原因》中有介绍:即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中,假设企业在正常的经营管理下,不需要外力支持——指政府的保护和补贴下,能取得社会的预期利润率,就称此企业具有自生能力)。这在发达国家适用,因为发达国家的大部分企业都是按照其比较优势发展起来的,因此都具有自生能力,但是在像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国家却不适用(详见“国有企业失败的深层次原因”)。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当初俄罗斯以及东欧一些国家在转型过程中采取“休克疗法”导致了经济崩溃。
      所以说我们要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前沿的理论,但要强调的是,要学习它整个理论的思维体系和方法论,进行有选择的借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5 23:33:26
我们要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思维体系和方法论,但不可照搬西方的模式,因为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一些重要的假说上。西方和中国的国情不同,企业所生存的环境也有所不同,在应用模型时应该立足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理论的衍生扩展和创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5 23:35:05
楼主,我发了两次了,我发的帖子怎么还是不显示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5 23:41:27
学习西方经济学,我个人认为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从整体上来看,西经到底是不是是一门科学。因为很明显西经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互相抵触。我学历浅薄,不敢在这里妄加断言谁对谁错,只是在这里表达一下学习西经的看法,我认为怀疑是学习过程中一位伟大的老师,我们要学透一门学问,就必须能够跳出它的界限,保持头脑的清醒,在对比中来参透自己有所怀疑的东西。在结合实际的比较中掌握最后的真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5 23:44:26
我也来抛砖引玉。我本科微电子学,现在为了考研,自学了一年的经济学。感觉几点:
1,教材重要。初入门者,可以选择高鸿业的微观及其宏观,其微观,体系清楚,内容详细全面,国内教材可排第一;然而其宏观,就稍微逊色,建议初学者可略看,不求甚解,只求知其大意,有个大概思路,知道宏观在用什么工具,想解决什么问题即可。然后,可以开始中级经济学的学习。中级教材,微观首推范立安的现代观点,这本书人称最为标准的中级微观教材,及适合经济学专业的同学学习,作者花大力气在经济学思路上,教读者如何学会经济学家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这点难能可贵,其应用到的数学大多放到附录,易于数学烂的同学学习。此书翻译偶尔公式出错,但是小心一点即可,可看性极强。相比之下,或许平迪克的更适合管理学专业的同学。中级宏观,推荐多恩布什与曼昆的。多恩布什的教材,几十年来一直是国外最标准的中级宏观,其地位应该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原理差不多。版本建议看第七版中文版,若有多余精力,建议对照第8版英文版或第10版看,听说第8版中文版翻译得就和用谷歌翻译的一样,本人没看过,不予比较,第七版相对翻译得还不错,有点小问题,无伤大雅。曼昆是诺贝尔奖得主,其作品可读性极强,翻译的质量不错,有人评价此书对宏观经济学流派的介绍有失偏颇,不如多恩的公正,本人不予评价。建议看此书,要学会自己总结,做笔记。不然看完后,除了爽之外,恐怕收获不如多恩布什的多。
2,就像读哲学,要读哲学史一样,学经济的,也推荐看一下经济史相关方面的书籍。这里推荐一本宏观经济学史的:《与经济学大师对话》,北大出版社,外国人写的,里面直接与对近几十年来宏观经济作出贡献的大师展开对话,观点激励交锋,收益颇多。想更仔细的,可以看复旦出版社的:《西方经济学说史》,这本书从古希腊开始接受经济学的发展,流派,详细,面面俱到,可以参考。
3,学习,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其目的。不可否认,作为社会科学里面一门建立量化体系的学科,经济学现在在中国已成为显学,因改革开放,经济学家在中国受到极大的尊重。这也可能是大多数同学选择经济学的原因。周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或许我们没那么志向远大,但是,如果你真正能理解你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找到原因,你才有持续动力,而不至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看到太多这样的人了。所以,问问你自己,认识你自己,这才是决定你经济学能否学好的决定性因素。其实经济学真的对理解人类当代许多问题有重要意义。这方面可参考马克思相关著作,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的相关著作(经济学帝国主义)。
现在想到的暂时这么多,嘿嘿,看在这么辛苦打字的份上,版主大方一点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0:09:11
   哈哈,积极参与。个人感觉鉴于西方经济学的性质是偏理论的,所以这个可能更多还是要以兴趣为主。没有兴趣的话恐怕对这个貌似“枯燥”的专业不会太感冒。当然,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像外国人的教材一般是专著,所以写的比较有风格,读起来也比较顺畅和有趣。所以,多看点儿外文教材还是对这个专业的学习有裨益的。
   当然,学习的目的性也是必要的重点。漫无目的,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也浪费精力
   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学习与借鉴也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中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因此,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要防止“生搬硬套”。中国古语讲,“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理论的产生和运用是有条件的,如果不顾客观实际将其普遍化和绝对化,难免会导致理论指导和实践成效上的偏差。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必须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经过认真分析,科学地予以辨析、选择、改造和利用。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根本社会制度与具体运行机制的关系,因此,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不可“本末倒置”。我们在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时,只能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实际和需要,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下,将那些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理论和方法介绍进来,而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  
   西方经济学理论有其自身的明显缺陷,因此,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不能“饥不择食”。富裕之邦,并非就是真理之地。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要善于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和筛选。  
   中国有着不同于西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因此,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要防止“邯郸学步”。经济活动不能离开特定的政治、文化、历史背景而孤立存在。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从对“洋教条”的盲目崇拜中解放出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各种纷繁复杂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学习借鉴有用的知识,拒绝无用的乃至糟粕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厦构筑得更加宏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0:15:12
个人正在准备考研,就谈谈这个学习过程的感受吧。
个人觉得 学习经济学一定要思考,经济学之所以被称为文字经济学,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即使脱离了那些公式,而仅仅从表面上去理解也可以让人觉得“似乎是那么回事”,然后就以为自己懂了,实际上差的远了。
我觉得学习经济学可能真的要经历三个过程,大家都听过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后是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最后再次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一个阶段就是多看书,知道每个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是经济理论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理解了这点,有助于理解经济学的本质,比较经济学是社会科学,其最终要解决当时当地的经济问题。联系时代背景去看理论的前提假设就不会是那么枯燥和不知所谓了。再假设的基础上,再去看整个模型的逻辑,这个过程是比较无聊的,就是背背公式,初级经济学知道一些拉格朗日函数、一阶条件、全微分什么的等高等数学知识完全够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看到每一个社会现象都会想着这个现象好像在课本某个地方见过,被什么模型所刻画——我们正处于用现实套理论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是等到熟悉了这些死的知识后,开始联系实际,会发现有时候现实并不像理论那样,从A到B到C,一致而连贯。理论模型是对现实的简化,这个简化的过程有着当事人自己的考虑。我们有时候并不能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到这些人当时的想法,于是就有了10经济学家会得出11个结论的笑话。这个时候我们开始觉得课本上的理论似乎不像当初想的那样简单,那样看起来似乎就那么回事;
这个阶段我们会思考到内生和外生的问题,会思考产生问题最最外生的变量,进而思考逻辑的本质……

最终到了第三个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这是真正的返璞归真的境界。这个时候,你已经不再是那些模型的奴隶,不再是用现实去套模型。想法,这个时候是你根据现实,在自己的模型库里面自由组合发挥,然后解释我们所看到的各种经济现象——这个时候我们手中无剑(模型),心中有剑(剑),飞花落叶,信手拈来便是杀人利器——已经很牛了。

可能第三个境界之上还会有个顶级的境界,应该是创造理论的境界。不过这个层次太高,个人目前还无法理解和阐述。

记得看最近一期头脑风暴里面,北大CCER的陈平老师就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两点:一个是用水阶梯性定价,另一个是房地产税的征收。然后其学生——北京科技大学经管系教授还是院长,不记得了,赵晓教授立刻反对,说政府干预和征税是不好的。陈老师予以反击——然而这并并不是重点,重点是 某个基金的老总,叫阎焱的吧(我很欣赏他,他那场节目表现出的魅力令我赞叹),说很庆幸多少多少年前脱离了Academic(学院派),说这些人之间的争论,一般是常识,一般是废话。我觉得很有道理。这正是第一个阶段所刻画的 用现实去套理论——本末倒置——理论是用来观察现实的窗口,而不是把现实硬塞进理论的小房子。

个人本科不是学习经济学的,可能外行会旁观者清,也可能是外行看热闹——可是谁在乎呢,希望自己的一番言论能有所启发吧,不过只要不是误导,就很满意了,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0:16:52
其实刚刚的回复主要还是为了赚赚论坛币,你看咱们都是学经济的,看小弟我这么卖力,你懂的。 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0:20:05
鄙人有一旧帖,全贴见: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679057-1-1.html
摘录部分如下:
1、如何读经济学
经典原著读不读?
    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难以回答的,我刚入学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通论》(各位博学同仁可能还听说过马歇尔、熊彼特、庇古等人的著作),但初做尝试之后,实在有摸不着头脑之感,于是便无奈放弃了,后来逐渐体会到读这类著作确实是需要一定的知识素养积淀的,否则的话的确很难比较深入地理解,甚至很有可能产生误解,更何况著作中的有些内容也是值得批判的,作为初学者当然不知道如何鉴别,所以如果不是对原著有很强烈的兴趣,最好在初学的时候不要去看原著,只要看看一些“导读”知道其大略即可,比如你知道斯密说的“看不见的手”、提出了分工的重要性就够了,至于原著中其他的丰富思想,当然是一座宝库,只不过我们现在还没有挖掘的工具罢了。
陆铭老师有一句话,并不能说肯定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现在经济学最前沿,最丰富的思想和方法都在paper中,经典原著都是几十年上百年前的思想,这一段时间内经济学已经有很多的进展了。即便是教科书也已经是几年或者十几年前作者对自己研究成果的汇总,所以要了解前沿理论、问题、方法,还得从paper开始。当然这并不是说初学者开始看paper,教科书实际上是很好的入门读物,教科书可以提供学科的整个框架、体系和发展脉络,而且又比较亲善易懂,所以各位初学经济学的同学一定要好好研读教科书。这又涉及到下面一个问题了。
教科书怎么读?
    在“怎么读”这个问题之前应该现有一个“读什么”的问题,“读什么”一般又涉及到几个问题:
一、读外国经典教科书还是读中国学者的教科书?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同学可能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读国外的了,国内的教科书不值一读。其实这个观点还是有些片面的。的确,不可否认现在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并不在中国,外国老头们写的入门的教科书又很“亲善”,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高级的教科书则更是需要大师级的功底才可以胜任,而国内此类大师数量不多,实力超群的又往往没有精力和时间写教科书,所以读国外的经典教材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是另一方面,国外教材多是以美国作为例证,有很多方面都与中国国情不同,列举的中国例子和数据也比较少,这不利于我们了解自己国家的经济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但这些又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有时读一读中国学者的教科书也会有所收获。然而并不是随便挑一本国内的书就读,这里面我个人觉得是有些窍门的。
    首先,选青年教授的,不选老教授的。这样做并不是对老教授的学术能力质疑和不尊重,而是出于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有些著名老教授们在他们同辈中研究中是相当出色的,但是囿于时代和环境的限制,他们最初接受的往往是带有批判性质的西方经济学。就如已经过世的高老,他的《西方经济学》销量在全国都是排在很前面的,但各位读过高老的书的同学都会发现,在每一章“结束语”中,高老都要对本章的内容进行批判,同时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实际上,这些质疑和批判在西方经济学的进程中大部分已经都有改进和解决了,这样的批判有时不免稍显脱离时代,而且容易让初学者糊涂:怎么好不容易才搞懂的理论,这会儿又被大肆批判呢?究竟应该怎么学呢?所以我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要选青年教授的书。
    其次,选知名院校的,不一定选自己院校的。这一点我想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本身就与世界前沿有相当大的差距,而国内的研究水平就更是差距颇大了,基本上大师级的人物很难在一所普通的院校出现(大家可以不同意这个观点,这是出于我浅薄的认识,无意冒犯),那么即使从概率上讲,选择知名院校的知名青年教授的书,你的风险是最小的对吧?当然各位同学如果本校有很牛的老师,用他的课本也会有特别的好处,因为本人讲自己的教材,那种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这里我也不怕广告的嫌疑了,有几本入门的书确实不错,微观的有陈钊、陆铭合著的《微观经济学》、宏观有易纲的《宏观经济学》,当然袁志刚老师的《宏观经济学》也是不错的。陈钊、陆铭是复旦大学的青年教授,易纲我就不用介绍了,袁志刚是复旦大学的经济学院院长。大家在图书馆看就行了,不用买。
二、读英文版还是中文版?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困惑很久,读中文翻译版的好处是比较快,效率比较高,坏处是怕翻译出错,造成理解困难或者干脆学到错误的东西。读英文版的好处是原汁原味地与大师交流,不必担心翻译错误,“坏处”是读的慢,而且自己的英语水平并不一定比翻译者好。
    那么怎么办呢?我这么建议大家:
    首先如果各位英语水平比较好,一定读原版,其实教科书中的英语并不是非常难的,读上几页,后面的感觉就好多了,实在不能理解的句子再看翻译。当然我个人觉得读英文版的教科书有些记不住,所以做一些阅读笔记,以及反复阅读还是比较必要的。
对于英语并不是很强的同学们也不用气馁,可以先读翻译版,如果觉得翻译版读不懂,再去看英文版。这听上去很奇怪,其实不然,往往你看不懂的句子是因为译者的错译,所以有时候直接看看原版中的这句句子反而可以知道意思。当你对中文版中的内容比较熟悉了之后,再一次全文阅读英文版,并借此机会锻炼英语的阅读能力,由于你对书中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那么即使是读英文版也比之前要轻松许多。
三、具体读那些书呢?
    论坛中经常看到有同学问:我想学经济学,应该读什么书?数学读什么?这个问题我觉得其实并不困难,有一个很好的方法,你去逛一遍书店,发现人大出版社或者北大、清华出版社引进的国外教材一般都不错,当然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去问问老师了。我在这里只推荐一些基础的书,曼昆的《原理》就不用说了,读完之后可以读范里安的《现代观点》,宏观可以继续读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这几本书学得烂熟,你已经很厉害(作为初学的本科生来说),其他的教材也很多,比如平迪克的微观、尼克尔森的微观、巴罗的宏观、布兰查德德宏观等等各有各的特点,不宜贪多,将一本搞熟搞透。至于具体读哪些,我以前也发过一些帖子,回复过一些帖子,论坛中也有很多回答了,在此不赘述。
扯了这么半天刚刚扯完“读什么”的问题,对于“怎么读”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思考一些的。这个我想各位自己也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说说我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首先,读一本书要观其大略。先把目录看一遍,看看这本书都讲了些什么内容,能不能从中找到一些联系呢?试着去看看,想想,这对于接下来阅读这本书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你知道了大概各个章节是讲什么的,你就可以知道自己现在正在阅读的这个章节到底占整个框架的哪个部分,起到什么作用,这样一来对于阅读就有了整体把握,不会迷失方向,不会不知道为什么这一章学这个,下一章又学那个,这样就会提高阅读的效率。
    其次,我觉得读书要读到烂熟的境界,不能只是模糊大概知道内容,这样一段时间内一定会忘记。那么怎么读到烂熟呢?第一,肯定要多读几遍,这是必要的。第二,主动阅读,当读到第二遍时,就可以想一想,书接下来要讲什么?记不住没关系,只要你这么想了,然后再去阅读,印象就会深刻。第三,合上书本,自己能不能写出书中内容提纲、主要模型的推导?如果不能,那么在哪一步卡住了呢?再回过头去翻翻书看看,会加深印象。这三点只是能够保证你记住和初步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并不能保证你真正理解和能够灵活应用。那么最后一招就是做书后的题目了,一般国外的教科书书后都有丰富的习题,这些习题都是国外教授们精心编制的,非常有价值,所以做习题不但是一种检验,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0:30:37
学习西方经济学,首先要了解其相关的一些知识,我先对其做一个简略的梳理,希望能使大家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1.西方经济学的由来: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西方经济学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
2.西方经济学的分类: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对于初入该学科的同学们来说,可以先阅读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丛书,比较浅显易懂,进而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到中级、高级,这样就可以对其整体体系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
3.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比如观察与实验;理论模型;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边际分析;环境分析;系统分析;随机概率分析;历史分析等等许多方法。
对于一个对西方经济学感兴趣的同学来说,如何能学好它,这就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一味的死看书,看死书,不仅要从浅到深,慢慢深入,而且还要注意关注其最新的国际前沿信息,这样才能是自己学到的东西不落后于时代,成为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有用于自己实际生活的一门学问。
鄙人不才,只想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没有太深入,希望能对后来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帮助,也希望各位坛友们畅所欲言,不断补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0:43:19
支持一下,关注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0:46:59
等待大家的踊跃发言,小弟希望在这里能找到前人的宝贵经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0:47:37
我自学经济学知识(非经济学专业)的几点经验:
1。 打好基础,多上网搜索各大学的课程安排,以及具体领域的入门书;
2。下载视频课程,这方面的视频,网上还是很多的;
3。遇到不懂得问题,向网友请教【版主有话说:可以来人大经济论坛呦】
4。看经济类(财经,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0:51:58
好贴,我承认我是来看大家抛砖引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0:55:17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0:59:30
我觉得学习大多数都分为两种,一种是从部分到整体,另一种是从整体到部分,经济学的学习也不例外。有的人喜欢先了解经济学是什么,他可以去先找一些讲解微观和宏观框架的内容来看,然后再根据教材的进度,把细节逐渐填满;有的人喜欢先看书,然后再看的过程中一步步总结,然后通过自己的理解将经济学的框架搭起来,逐渐加深对经济学整体的了解。这两种情况应该是看个人情况而定,本人就属于后者。
其实经典教材的学习只是经济学学习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只是基础,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些经典理论,主要目的为了搭起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锻炼学习经济学的思维,当然这是非常重要的。当你具备一定的水平以后,就应该适当并且逐渐增加对经典论文的阅读,把握学科的前沿动态,逐渐的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将之前的经济学框架逐渐完善、发展,进而寻求创新。而且平时应该多看看财经新闻,看看其中的内容能否和自己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这也是很重要的。个人学习中的一些想法,随便写了些,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1:00:09
绝对顶阿 我也想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3:13:29
把前面的帖子都看了,学习别人的经验总结的确收获不少。学过了西经,却没大家那么清晰地总结,学了高老的教材,知道曼昆、萨缪尔森这些大家,但大家提到的一些经济学家还是不了解。看了前面的帖子有一些结论了。一,学好基础知识。除了西经的基础理论,数学、英语也得努力。数学是研究经济学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这句话大概可以解释(虽然这句话的原意不是这个意思)。学好英语就可以读一些原版的书和最新的期刊了,这或许是努力学好英语的动力。二,理论要和实际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多关注新闻,试着用理论去解释新近发生的经济事件。多做习题也是一种好的实践方法吧。    暑假才进到论坛的,发现和大家的差距很大,是压力也是动力,以后会抓紧课业,也会向论坛上优秀的朋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6:27:52
楼主好贴,顶起。。。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7:52:45
在我的学习经历中,总结一点大道至简。我学习西经的思路是先纵向深挖,再横向拓宽,这特别适合考试。我想在这里谈西经体会的人们,以及观贴之人,70%都是考试动因,因此去繁从简可能更有借鉴意义。我的建议是:
    第一步,高鸿业的西经你读十遍以上,包括做题,这可不是拍脑袋说数,对于低起点来说,一是容易形成专注兴奋点,二是避免形成一知半解逛书海的茫然。对于真正短时期内掌握西经原理意义非凡。
    第二步,在高鸿业的西经已经了熟于心之后,对于西经进行再思考,从新对于书中的自己认为没有读透的部分有针对性地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学习,实际上这时因已有功底,并且网上西经资源异常丰富,只需在网上找各种版的西经,重点学习理解并不困难(数学难度因人而异)。针对性强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简单西经学习两步法,可以归结为一句话:
    “书海繁杂一本书,由厚到薄是基础,由薄到厚采众长,理论实践方成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8:24:08
1# happy_287422301 个人通过十年的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感受颇深。在刚刚接触的前2、3年使用的是一些初级的教材,主要的任务是对其中的一些原理、方法和模型(如宏观中的IS、LM、BP微观中厂商理论),事实上这些理论不能帮助你解决更多的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开始经济学原理中的一些假设不太理解,并且有点质疑,如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为什么需要这种假设?后来逐渐意识到:一个理论的科学性之一就表现在它的逻辑严密,在欧式几何、物理学中不也是有很多假设吗?
本人对西方经济学的感受还表现在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西方经济学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的学科任务。
在第一个阶段,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后,西方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解释市场是如何通过价格机制成功的实现资源的配置。因为资源的相对稀缺以及人的欲望的逐渐膨胀,价格机制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第二阶段,伴随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市场的不足。市场在很多方面存在缺陷,如马歇尔悖论,信息不对称(新古典经济学有信息完全的假设使得理论和现实存在很大反差)、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人们去寻找一些解决方案。于是政府干预主义便应运而生,其中比较代表的是凯恩斯。
第三阶段。但是政府也不是万能的,面对着政府失灵失灵和市场失灵,是否存在其他的解决方案?于是人们开始把目光集中在政府和市场之外的东西。那么政府和市场之外的东西是什么?09年诺贝尔经济学授奖给与我们一定的启示,奥斯特罗姆和威廉姆斯似乎在探索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力量---治理机制。当我们在崇尚政府和市场力量的时候,我们似乎忽略一些本来就存在但是不被人们重视的东西。当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问世后,当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逐渐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后,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方向也发生了变化,学术界开始探索市场秩序和生活秩序是如何形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8:27:34
感觉高的书深入深出的,刚开始看的我云里雾里,看完都不知道讲什么, 然后上网下了点视频,成体系以后理解就容易多了,配套做点尹伯成的绿宝书还是勉强可以的。把绿宝书做透个人觉得很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8:36:10
我不参与,几百个论坛币太少了,无法引起我的兴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8:36:33
我不参与,几百个论坛币太少了,无法引起我的兴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8:42:53
学习不要过于功利,基本功决定了自己最终的高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8:49:50
不断探索中,等我掌握了再来传授经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8:55:48
重要的是把书多看几遍,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9:11:38
推荐几本教材:
微观经济学使用平狄克的书
宏观使用曼昆的教材,两本在业内都很经典,好好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