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266 0
2010-08-25
整体而言,投资机构是低调的。无论是VC还是PE,大都隐藏在其投資之后,少有公开报道。即便在PE发源地美国,也只是偶有大并购案使某个PE公司偶露峥嵘。    国有投资机构更是低调。虽然这几年,投资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沸腾场景:上至国家资金、社保资金、央企资金,下至各个地方政府的引导资金、民营企业,乃至个人,都在把大把的资金投向这个行业,VC、PE呈现大热趋势。国有投资机构依然少有露面。
    隐藏在这些低调背后的,到底是怎样的国有资本投资江湖?国有投资机构的操作手法与经营思路,与时下流行的普通VC、PE有哪些异同?
    上海科技投资公司(下称“上海科投”)的实践或许可以提供部分答案。
    上海科投是上海最早从事科技产业化的风险投资机构,也是中国较早从事股权投资的机构。
    成立于1992年的上海科投,18年来一直默默充当上海科技产业孵化器的角色,用上海科投董事总经理陈伟丰的话说,“我们不求出名,只求真正贯彻上海市科技发展战略意图。”
    资出政府
    1992年,即将离任的原上海市副市长刘振元争取到上海市政府1.5亿元出资,注册成立了上海市科技投资公司。
    其时,国内尚无VC、PE等概念,外资PE亦未进入中国。本着为上海市科技产业发展服务的理念,刘振元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开始尝试开展投资业务。
    1993年,上海科投以全部注册资本1.5亿元出资,联合工、农、中、建、交等6家银行和宝钢集团等3家企业,共同组建了注册资本3.05亿元的上海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投股份”)。当时,上海科投和“科投股份”两家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营体制,一直延续到1996年。
    1996年底,上海市为了加大推进科技产业化力度,决定将“上海科投”和“科投股份”分开运作,并从1998年起,分批将4亿元资本金注入上海科投,至1999年,其注册资金变更为5.5亿元。
    因为资金来自政府,上海科投从一开始即把履行上海市委、市政府战略意图作为准绳,并一直保持至今。“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体现政府的战略意图,体现政府资本对风险投资的引导。”上海科投董事总经理陈伟丰告诉我们。
    组建基金二次放大投资规模
    在风险投资领域,由于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不能超过资本金的20%,上海科投的单项投资最多只有1.1亿元。
    针对资本规模有限、体制机制突破有限、产业化投资覆盖面有限三方面因素,在直接投资基础上,“上海科投”先后出资3.3亿元,同时吸引国内外资金,组建了10家公司制的投资基金。其中3家为中外合资,合作者包括银行、国际投行、股权投资基金、全球500强企业等。7家为中资合资,合作对象包括区县政府、银行、产业界、民营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等。
    陈伟丰表示,“这些基金的组建,很好地发挥了资金二次放大的作用。”如“上海科投”持有62.29%股份的“科投股份”长期股权投资项目3有0个,投资净额2.98亿元,有2个投资项目在境内外上市,另有几家投资企业已基本完成上市前的准备工作,正在履行相关审核程序;又如与新加坡星展银行等组建的上海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中方资本500万美元,外方4500万美元。
    据介绍,目前这10家基金形成的资金规模超过17亿元,投资项目累计达80个。藉此,上海科投拥有了规模化投资实力,约20%的投资项目已经或者即将上市。
    “最明显的是与民营资本合作组建的科升基金(注册资本1亿元),成立不到两年,所投7个项目已有3家上市,所投4000万资金,预计市值2.5亿元。”陈伟丰表示。
    通过搭建涵盖种子期与初创期的VC投资、成长期或成熟期的PE投资与收购兼并、新兴产业孵化基地等互动互补的基金组合,上海科投亦从单一风险投资(VC)企业,转向风险投资-股权投资-母基金(VC-PE-Fund and fund)等功能完备的投资公司。
    只投上海企业
    “只投科技产业,只投上海的企业,主投初创期、成长期,少投成熟期。”陈伟丰认为,这一投资理念,与政府的意图一脉相承。
    至于如何选择投资企业,陈伟丰这样解释,一要有好技术(有专利,有独创性,有成长性),二要有市场发展前景,三要有好的执行团队。
    “考察一家企业,首先看仓库,判断企业经营是否正常,然后看生产车间,再看财务数据。”作为科技投资公司,陈伟丰更感兴趣的是实体经济企业。
    在投资领域,不管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炒作,正确的判断非常重要。陈伟丰告诉我们,完成上述判断后,投资设计也很重要。“每个企业投多少,怎么投,什么价格,对重大问题有无说‘不’的权力等,都要仔细考量。”一般而言,从开始接触到做出评判,上海科投每个项目平均跟踪半年。
    “在投资设计上,我们一般是参股,不做第一第二大股东,也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投资平均强度是800万-1000万元。”陈伟丰告诉我们,一个项目,不管最终是盈利还是亏损,上海科投一般最多持有5年就退出。“通过不断持有、退出,实现对行业的持续扶持。”
    近十年来,上海科投已实现15个项目的全部退出和4个项目的部分退出,退出金额2.28亿元,投资增值1.04亿元。截至2009年底,上海科投的投资项目余额合计53个,投资总额合计7.34亿。在未计入当年未到账投资红利的前提下,账面净资产8.20亿元,资本增值率49.09%。
    “总体而言,增值大于亏损。但对上海科投而言,扶持产业发展比盈利更重要。这与政府对我们的要求是一致的。”陈伟丰强调。
    致力科技成果产业化
    上海科投的一份总结材料显示,自成立以来,其主要承担了三方面任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国家重大专项实施与社会化公益性投资。
    陈伟丰称,这些年来,上海科投的工作重点和资本都放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上。
    截至2009年底,上海科投已先后直接投资了68个项目,累计投资总额8.98亿元。
    据陈伟丰介绍,迄今为止,上海科投已先后出资2.9亿元,直接投资或者投资组建了信息、生物工程与医药、新材料、清洁能源等领域的40家科技企业。
    这些企业中,来自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占50%,投资阶段处于初创期的占67.5%,处于成长期的占27.5%,获得上海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证书的占90%以上。
    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是投资复旦网络。1998年底,上海科投出资1125万元参股上海复旦网络工程有限公司,投入16个月后,以3倍以上溢价全部退出。其他知名的企业还有1998年出资组建的上海交大慧谷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7月香港创业板上市),2000年底出资组建的上海中科合臣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以及万达信息股份、上海杉德金卡、上海众恒科技等。据陈伟丰介绍,除了这两家已上市的企业,另有3家正准备上市。
    除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上海科投亦是上海的“政策性投资管家”。
    自成立以来,上海科投共承担了15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大专项投资与管理,先后出资1.47亿元,保证了重大专项顺利获得总额13.4亿元的国家项目经费,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
    同时,上海科投先后出资1.25亿元,分别与嘉定区、闵行区政府联合成立了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和国家八六三软件专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为884家科技企业的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帮助。还参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的组建工作,并与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杨浦区政府共同出资成立了上海大学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投融资体系,解决目前大学生创业企业初期融资难问题,支持优秀大学生创业企业长期发展,促进其与市场资本进行对接。
    VC
    VC是venture capital(风险资金)投资的意思,是指风险投资公司用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他们认为可以赚钱的行业和产业的投资行为。VC又分为财务型VC和企业型VC。财务型VC主要追求的纯粹的投资回报,而企业型VC要求的是在得到投资回报的同时也要对自身企业其他业务创造利益。这也是财务型VC和企业型VC最大的区别。
    PE
    PE是private equity,即私人股权投资,也有的翻译为“私募股权基金”,或者“私募基金”。其实“private equity”主要不是指资本金的来源,而是指投资的对象和方式,有别于“public equity market”,即买卖股票和其他“公共”证券市场上的投资方式。



作者:孙玉敏 来源:《上海国资》2010年第7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