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须更聪明,而非更大
·
2010-08-26 01:53
·
工商时报
·
陈颖柔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助理署长暨亚太区域局局长齐柏(Ajay Chhibber)日前投书英国金融时报指出,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已让政府以大型振兴经济方案与彻底整顿监管体系来扩大其角色,但这是暂时的,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更聪明、更积极的政府,不必然是一个更大的政府。
在这次危机发生前的10年间,几乎全球各地都在批评政府的角色。美国联准会(Fed)前主席葛林史班曾预期市场能依各自利益自我约束,国际机构大力提倡公开的资本帐,私有化被当成是解决开发中世界问题的良方。
政府是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扩张后才遭到这样的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已开发国家的政府支出平均约占国内生产毛额(GDP)的10%,1920年底前增为18%,之后的经济大恐慌使之再扩张为22%,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增至28%。
大政府的黄金时期是在福利国家扩张的1960至1980年间,已开发世界的政府支出占GDP的比例增至约43%,政府债务也大增。这次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会员国的政府支出平均占GDP的70%,大型振兴经济方案和产值损失将使该比例于2011年底前突破100%,令人不禁担忧可能发生主权债务违约,尤其是在南欧。
在开发中世界,由政府主导的发展于后殖民时期成为被接受的模式,但在1980年代之后出现反转,43个开发中国家的政府支出占GDP的比例下降,由1980年的19.3%,于1998年减至16.3%,亚洲的减幅最大,由1980年的19.1%,于1998年降至15.2%,尽管如此,亚洲国家成功地使数百万人脱离贫穷,即使在东亚,朋党资本主义被认为是1997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起因,而非因为欠缺公开的资本帐,这导致公共投资和社福支出计划进一步被砍。
因此,何为金融危机后适切的政府角色?在已开发世界,政府永久扩张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人口老化增添公共财政的压力之下。由于政府支出占GDP的比例将近5成,因此大型振兴经济方案有助遏止市场抓狂并不令人惊讶,但由于已开发世界的公共债务已高出GDP,所以已无财政扩张的空间。若发生二次衰退,更多财政扩张可能使市场惶惶不安,长期而言,福利国家的债务持续性(偿债能力)恐得进行根本的检讨。
现在就预测国家机制和式微还过早,政府仍是市场过度扩张时人民权益的终极保护者,不论是在资本主义走扬或下挫时。16世纪苏格兰银行家式的自我拘束,或是轻度监管体系,都不会是现代金融世界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一个统筹的、行动派的、周密的监管体系,20大工业国(G20)及联合国可以扮演更大的角色。
亚洲由政府主导的资本主义在这次危机期间表现良好,由于公共债务仅占GDP约4成,因此亚洲让世界知道,未来的资本主义发展有赖一个行动派政府,而不必然是一个大型政府。未背负昂贵的福利成本的亚洲开发中国家及其它国家现在一定要建立社会保护体系,但要依据「工作福利」,而非欧式的「福利」。
由于所有的市场失灵之母:全球暖化问题逐渐浮现,政府角色因而变得更为关键,其要务必是投资绿色科技和公共基础设施。
政府规模方面,已开发世界的政府已达极限,但在银行、金融等部门仍能扩张政府角色,如同在解决气候变迁方面。开发中世界的政府则须在社会保护、基本服务和乡间基础设施上扮演更大角色,解决贪污和确保交付是政府正当性的关键。
重要的是政府做些什么,而非政府有多大。更聪明、更积极的政府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