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建设已不能解决城市新增人群的住房问题
房地产是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先导产业是指一个国家经济的某个阶段,可以对导向和带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并且还具有广阔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前景。同时先导产业还具有回顾效应、前瞻效应和旁侧效应。所以,一般认为,发展商品房能够拉动GDP增长,然而,在现如今房价泡沫的情况下,发展商品房对于中国人的居住问题已经毫无贡献。
商品房是特指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由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开发的,建成后用于市场出售出租的房屋,包括住宅、商业用房以及其他建筑物。根据“宜居城市研究室”最新公布的2010年7月全国城市房价表中,新房均价达25840元/平方米,创历史最高,北京以22310元/平方米紧随其后,上海新房均价下降至19168元/平方米位列第三,广州以12560元/平方米位列第八。面对如此高昂房价,刚性需求的普通大众人群已无法购买商品房。正是由于这个根本原因,新建的商品房往往成为空置房。
如若继续发展商品房市场,则将继续扩大房地产市场泡沫。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商品房市场是以投资需求为主的市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尤其是高收入人群,购房可支付能力增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商品房市场发展。消费需求向投资需求让步,更多的人买房后闲置,等待着房价进一步升值。这样的炒房者越来越多,如江浙炒房团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后果只是大幅抬高各地房价,更多的商品房成为空置房、造成更多的资源浪费。
由此可见,发展商品房已不能解决城市新增人群的住房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最主要的措施应该是发展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从宏观经济意义上看,商品房调控与保障房政策具有明显的对冲效应,对投资负面影响会部分抵消,而对房价的遏制则是叠加的。保障房投资力度加大,将有利于控制高房价,有利于更好地落实房价调整的政策目标;同时减少来自刚性需求的恐慌性需求;有利于防止房价和销量的暴涨暴跌,使上升趋势得到更好地延续。房地产的快速平稳发展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十分明确的是,发展保障性住房一样能够刺激GDP增长。
同时,我们可以吸取国外利用税收手段、信贷政策来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经验。全国政协委员郭松海就曾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开征物业税之前,先开征“房屋闲置税”,打击房屋投机,抑制房价。并且继续以高额税率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征税,有效抑制房地产的投机行为。此外,由于我国还处在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的贫富差异,存在相当多的低收入者,合理地解决低收入者居住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安全的重要问题。如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老年人购房和售房,不仅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老年人的居住问题,使他们可以安度晚年,而且还能有效地增加二手房市场的房源,激活楼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