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一个人,不应该让未来牵挂而焦虑企盼,也不该在对往事的反悔惋惜中不能自拔,而该时刻提醒自己,惟有现在才是实在确定的,未来总是无一例外地使我们的希望落空,过去也常和我们曾预料的相去甚远。应牢记,无论是未来还是过去,都和我们想象的不同,且不及我们的想象。
理智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现在与将来我们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免由于过多的关注其中之一而损害另一个,有一些人仅仅生活于现在,也有一些人总沉湎于未来,总是愁思满腹,忧心忡忡。很少有人能在这两点之间保持平衡,那些寄希望于未来,为之奋斗并仅仅生活于未来的人,他们始终急急忙忙,紧追不舍。那事物总是恰好在他们的前面,而他们则一直试图得到它,此种人就其整体存在而言,他们置身于一种恒久虚幻的情景之中,始终不断地生活于一种短暂的临时状态,直到最终走完其人生的旅途。
所以,我们既不该让未来牵挂而焦虑企盼,也不该在对往事的反悔惋惜中不能自拔,而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惟有现在才是实在的确定的,未来总是无一例外地使我们的希望落空,过去也常和我们曾预料的相去甚远。总之,无论是未来还是过去都和我们想象的不同,且不及我们所想象的。
假若我们对过去希望的落空愁眉不展,对未来的前景又焦躁不安,我们将无法达到真正的快乐。为陈年往中懊恼,为未来忧心忡忡,而妨碍了眼前的幸福,那是最愚蠢的。当然,人一生中总有深谋远虑和抱憾终生的时候,但是,往事一旦成为历史,我们就应该跟它道别。至于未来,我们只能认为它超乎人为,惟有神知之,至于现在,则让我们记住,愉快地度过每一天,我们的全部生命仿佛就在这每一天中:“让我们尽可能愉快地迎接它,这是我们惟一真实的时刻。”
只有那些必然在某个不确定的时刻降临于我们的不幸才会侵扰我们,然而,能够对此做出圆满说明的人又寥若晨星。因为不幸或灾难有两种类型:或者仅仅是一种可能,哪怕是极大的可能;或者是不中避免的。即使那些不可避免的灾难,鞭发生的具体时间也是不确定的,一个人倘若总是处于一种戒备状态,那么,他便永无安宁之时。所以,发果我们并不因为对灾难——其中有的本身就是不确定的。有的将在某个时刻发生的恐惧而放弃生活中的全部乐趣,我们就应该或者把它们看作绝无可能发生的灾难,或者把它们看作不会很快发生的灾难。
一个人惟有当他抛弃了一切虚伪自负,并且求之于非矫饰的赤裸裸的存在时,方可达到心灵的宁静,而这种心灵的宁静正是人类幸福的根基。心灵的宁静!那是任何片刻享乐的本质;并且,人生之乐稍纵即逝,须抓当下的分秒片刻。我们应当不停地提醒自己:今日仅有一次,且一去不返。我们总认为它明日还会再业,然而,接踵而至的明日己是新的一天,并且,它也是一去不复返的。因此也是生合职不可替代的一个部分,而是习惯于将生命看作恰在恰似一束观念或名称——这些都是无法体验的——假若如此,包容个体于自身之中的生命便会遭到破坏。
在那些幸福而充满生机的美好日子里,我们当尽情地欣赏和享受,即使在悲苦忧愁的时候,我们也应当尽情地欣赏和享受;我们也应当回想那过去的寸寸光阴——在我们的记忆中,它们似乎远离痛苦和哀伤——是那样地令人妒羡。往昔犹如失却的伊甸园,只有在此时,我们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它们是我们的朋友,然而,我们欢度幸福的时刻并不珍惜它。只是当灾难逼近我们时才希望它们归来。无数欢快和愉悦的时光都消磨在无聊事务之中。我们常因种种不愉快的琐事而错过这些愉快的时刻,一旦不幸降临,却又为之徒然空叹。那些当下时刻——即使它们决非平凡普通——往往被漫不经心地打发过去,甚至急不可耐地置之一旁,而它们正是我们应当引以为自豪的时刻;人们从未想到流逝的时光不断使当下变为过去——在那里,记忆使之理想化,并闪烁着房屋的光芒。后来,当我们处于窘境之时,面纱才被揭去,而我们则为之抱憾终生。
——叔本华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