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无边,包罗万象,万事万物无居所而有居所,一切皆由心生,一切皆由缘起;随缘、入缘、包缘,一切皆由性起而落。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种子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师父挥挥手:“随时!”
(由于一些意外的因素,遭遇种种困难,面临多种抉择,重重交织在一起)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起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的。”师父说:“随性!”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直跳脚。“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水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一个人的心态是很重要的,一切自有因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了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父点点头:“随喜!”
(只要付出,只要坚持,沙漠也能变绿洲。冬天来临了,春天还会远吗?)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
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佛家说人的生活分三种境界,第一种是物质生活,其次是精神生活,第三种是灵魂生活。但是,这世上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属于第一种。不能说他们都属于平庸之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幸福,只是定义不一样罢了。有人说,哲学家们都是孤独的,因为他们的思想已经远远超出了周围的人,比如尼采,比如本雅明。他们应该是属于第二种的罢,可是终究也摆脱不了生活的拮据。李叔同是第三种人么?这位历尽坎坷的弘一法师,安于佛寺一隅,心系天下苍生。佛祖的眼睛永远都是俯视着的,看着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生生死死,聚聚散散。眼里满是悲悯,嘴角的一抹微笑却那么超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为什么还有那么些人,愿意一生与古佛青灯为伴?我们从何处来?又是往何处去?我又是属于哪一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