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007 2
2010-08-30
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一书已出版近25年了,后殖民批评也在北美、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显学,但是人们对萨义德的话语批评理论中的一些核心问题仍然抱有误解,对他的理论体系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还存在着理解偏差,这迫使萨义德在许多文章和著作中不断地澄清对他的误解,或极力地为自己的言论做辩护。本文尝试在当代西方思想的总体框架内来关照萨义德文化批评的核心问题,并重新阐释他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观点,以展示后殖民文化批评的锐利。同时分析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所面临的学术困境,以及可以吸取的批判资源。

  一、

  二零零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凌晨,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W. Said)在纽约与世长辞了。在二十五年前他曾出版著名的《东方学》(Orientalism)一书,这本书引发了一场影响全球的后殖民文化研究的浪潮。事实上,他只是一个理论的开拓者,他为西方学院知识分子研究和反思西方主流的、有关“东方”的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提供了新视角;也给相对于西方所谓“他者文化”共同体中的“本土”知识分子以某种启示——即在不加反思地拥抱全球化浪潮的同时,如何重新理解和阐释自身的文明传统,如何认识“本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可能被同化,以至逐渐丧失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危机。萨义德的独特的、别具一格的理论思考开启了北美后殖民文化研究的热潮,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逐渐波及到中东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中,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知识分子反思自己的文明在西方全球话语中如何被叙述,以及揭示自己的媒体和学术机构是如何参与西方关乎自身话语的生产这一现实。中国在九十年代翻译了萨义德的最重要的作品《东方学》,并且相继翻译了他的《文化与帝国主义》(Culture and Imperialism)和《知识分子论》(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等著作。后殖民批评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热门话题,在全球化和中国民族意识崛起的背景下,东方主义批评和后殖民理论成为中国文化和历史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

  同时,我们也看到,尽管后殖民批评得到西方学院知识分子和殖民地本土知识分子的广泛回应,但萨义德本人多年来一直为人们对他的误读所困扰。尽管他坚持不懈地为《东方学》一书的理论背景和指向做出解释和说明,但方方面面的批评和误解仍然不断。有不少包括北美的后殖民批评家指责萨义德是西方中心主义者,而且他拒绝把东方作为主体来看待,因而也只是西方文化内部的一个不彻底的批评者;一些第三世界和阿拉伯国家的学者则抱怨萨义德并不关心一个真正的东方是什么样子,而只是利用西方当代理论在西方知识体系内部塑造一个话语性的东方,他的后殖民理论对恢复阿拉伯世界的本来面目无助。在中国, 有学者提醒用后殖民理论来谈中国问题实在文不对题, 因为中国从未被外国完全体制化地殖民过,中国一直保有自身在文化和政治上的自主性。更有学者强调萨义德的‘东方’主要指中东的阿拉伯世界,并不包括中国,这是中国人引用‘东方主义’的说词时必须注意的事实等等。我们不禁要问人们为什么会对萨义德的东方主义批评有如此不同甚至对立的理解?带来如此多歧义的理论如何能够内部自洽?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理论何以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萨义德在建构他的理论体系时要通达的目的是什么?显然,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最直接的方法是回到他的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即回到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东方学》(或译《东方主义》)的文本之中,从萨义德的理论对象和方法这两个基本问题出发来探究他的后殖民批评的边界和可能实现的目标,我们借鉴他的理论体系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给我们的启示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3-12 17:02:42
感谢分享好资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6-23 01:40:31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