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79 1
2010-09-01
黑手党给企业上了一课
·
2010-09-01
·
工商时报

·
【林佳谊、颜嘉南整理】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史卡平克(Michael Skapinker)以意大利黑手党为例,撰文指出黑社会的沟通方式与合法企业在本质上其实颇有互通之处,可以为我们带来不少启发。


 意大利一名检察官日前指出,意大利黑手党曾利用电视足球转播的球迷简讯服务,与身系囹圄的帮派老大互相传递讯息。黑社会份子公开在电视屏幕下方的跑马灯中,将加密过的讯息传给同伙,节目制作者却浑然不知。


 该位检察官也提到,这些讯息表面上看来普通至极,例如其中一则仅简单地说:「保罗,一切都好。」外人很难看透背后的蕴藏意含。


 不过牛津大学社会学教授甘比塔(Diego Gambetta)却写成《黑社会密码:罪犯的沟通之法》(Codes of the Underworld: How Criminals Communicate)(暂译)一书,揭露这些讯息暗号的背后意义。


 甘比塔指出,这些不知有谁能够相信、却又必须拚命赢取上风的罪犯,正体现出人类经济最基本的本质。因此他主张,黑社会的沟通方式可以在犯罪之外,为人们带来更多启发,可以让我们看到人类如何卸下制度与文明规则,以最原始的方式彼此互动。


 罪犯沟通与合法企业是否仅存一线之隔呢?或许二者仍有诸多不同,但至少他们皆必须精密盘算才能选出同伙。企业在选择合资伙伴或是供应业者时必须承担风险,不过业者可以打听对方风评,且万一合作伙伴背弃毁约,企业也可以诉诸法律。


 当然,罪犯无法寻求法律管道。不过,就像企业主可以从名校MBA文凭来判断求职者的价值,黑社会也可以从入狱纪录来评估对方的资历,毕竟锒铛入狱才是真正犯有罪行的最佳证明。因此监狱也就像是黑社会的大学一样,罪犯可以在此学习到新的技巧、认识未来的可能合作伙伴。


 然而,知道何人是罪犯并不意味着能信任他们,甘贝塔教授引述研究数据显示,荷兰的毒贩不断的出卖别人,「盗亦有道」只不过是个神话,罪犯依靠暴力或是威胁来强制执行合约。


 阅读甘贝塔教授的解说,也显示文明的企业如何依据法律行事,以品牌保护为例,企业聘雇律师保护公司品牌,缺乏法律的保护,罪犯的强制举动将更加直接。甘贝塔教授叙述了1个例子,几个洛杉矶的年轻人认为很酷的穿上印有「匪帮」字样的服装,「最后他们逛到了恶名昭彰的地区,结果一帮真歹徒开枪射杀这些年轻人,枪手系在维护在他们的地盘穿这些衣服的所有权。」


 罪犯落网入狱,最能提供企业深思,因为囚犯无法选择同牢狱友,甘贝塔教授表示,「挑选和组合并非囚犯能掌控的。」甘贝塔教授的言论,让作者连想到一般办公室的情况。


 囚犯在争夺香烟、使用电话或是宁静等稀有资源时,必须评估其它人的性格倾向,而办公室职员在争取靠窗的座位、令人垂涎的差事或是主管的认可,做的事情和囚犯相同。员工利用一连串的策略,例如下班后的社交活动、奉承老板或是隐藏信息,囚犯则用他们惯用的武器-暴力。


 除了争夺资源,囚犯并不比一般大众喜爱打斗,拥有逞凶斗狠的名声比实际演练还来得管用,问题在于必须先打个几场才能建立名声,结果短期受刑人之间实际的暴力比长期囚犯来得频繁,且等待判刑的又比已经判刑者多使用暴力。新进监狱的菜鸟要先建立自已的「履历表」,而老鸟早就拥有一长串的履历了,随着犯人不断的被移监,就必须再次建立阶级制度,打斗又再度上演。


 每当企业注入新血,原有的伙伴越可能携手合作,这就是企业由黑手党学到的一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9-1 21:17:45
现在的社会就是黑吃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