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51412 130
2010-09-02
看到几篇关于描述导师和学生关系的博文,现在与大家分享。


现实中你和导师的关系到底如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9-2 08:23:14
今年4月5号,我正在老家扫墓度过带领高三文科学生冲刺明年高考之前的最后一个清明节。北京的高中老同学楼兰(化名)给我打电话来了。她打过来两次,第一次没有接上,第二次刚接起来,就听见她带着哭腔的声音:

  “李燕,帮帮我,我不给导师十万元,他就不让我毕业!”

  我很诧异,但还是先安抚我们这位当年被称为美丽而坚强的老同学。正好我8号的飞机去北京办事,9号我就去北京那所著名的高校见楼兰。本来就瘦削的她气色还不好,我请她在东坡酒楼吃午饭,专门点了她爱吃的回锅肉。她刚吃了一口,就哇的一声哭起来,弄得周围的人都在看我们,敢情我欺负女生似的。这个从天津一所数学专业不错的重点大学考到北京来的数学女博士,经历了高考和研究生考试,应该很成熟了,今天居然在我面前泣不成声。我一边递给她纸巾,一边等着她安静下来,好问问她不给导师十万元,就不让她毕业的原因。没想到,还没问,她就开始抽搐着说了:

  “你……你知道(擦眼泪),5年前,我考研,选择了现在这所学校,硕博连读走过来,其实……实是很辛苦的……应该是辛酸。硕士就两年,基本上除了睡觉、吃饭,剩下的就是在学校自习和帮导师做项目了。我们其实把导师叫做‘老板’。因为导师经常可以拿到课题,有课题就有经费,学生拿钱帮导师做课题,多少有点打工的性质,叫‘老板’就自然而然了……”


  我所知道的楼兰,真的让人敬佩。高三的那年,她常年卧病在床的妈妈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硬是爬到五楼窗口上自杀了。高中母校的领导都去她家里了,楼兰没有因此而倒下,继续坚强的奋斗在高三战场上,后来考了年级理科高考的第一名。她这么努力的学习,本科、硕士、博士,一口气读过来,有一个非常简单而朴实的想法,就是让她的爸爸在有生之年过上好日子。我看着眼前这个哭红了眼睛的女生,突然想到过去的种种心里顿时很是感慨,她深吸了一口气:

  “唉,我们学校的研究生不是免费的,还要评定奖学金等级。我只能让自己成绩最好,这样才能拿最高等的奖学金,不用爸爸操心。可是研究生的成绩很多时候不是考出来的,也不是做课题做出来的,而是讨好导师这个‘老板’被赏赐的。跟‘老板’做事很忙的,要做很多实验和项目,但有些项目的技术含量很低,纯粹是为老板赚钱,还要对付很多老板派发的琐事,比如指导本科生,甚至是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家务事等,很多时间都不是花在学术上。我为了奖学金,为了讨好‘老板’,总是表现得最卖力。可导师也没有说多给我一分钱,和他带的其他学生一样,每个月从他手里领过少得可怜的补贴,也就是在导师这个‘老板’这里打工挣的辛苦飞,一个月也只有200多元,导师高兴的时候给过我300元。”

  我这才知道,带着北京著名高校女博士光环的楼兰有时候也过得不快乐。在我这个社会学本科毕业生仰慕的硕士乃至博士生活中,她几乎过着“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被剥削被压榨生活。我简直羞死了,上次来北京,她还请我吃韩国料理呢,我却不知道她的研究生做得这么辛苦。我赶紧给她夹了一块东坡肘子,楼兰摆了摆手:

  “我的博士专业方向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今年春节,导师他从一个咨询公司接了一个项目,他从来不告诉我们做这些的收益是多少。可是,当我疏忽造成紧要关头数据生成接连出现错误,最后导致这个项目违约延期完成。他第一次主动告诉我项目值多少钱,可是告诉我的时候用的是咆哮的方式。他说,楼兰你知道吗,这个项目值20万,可是我们因为你的失误违约,我赔了10万!你要为这个负责!”


  此时,我大概知道她前面打电话说要给导师十万元的事情了。楼兰揩了一下有点发红的鼻子:

  “我当时站在他面前都在发抖。我不知道怎么办了,同学下来安慰我说导师就是发发脾气,不会真让你赔十万的。但是,从做毕业论文起,导师的态度就和以前大不一样,几个月折腾过去了,毕业论文还是个空白,可能是我太愚笨,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我被老师说成是一个‘很不地道的人’。要导师看看我的报告,他也不看,说让我找院长去。就在提交申请仅只剩下5天时间的时候,我还没有理解老师真正的意图,而提交单必须导师签字才有效,并且提交单如果过期不交就意味着明年不能参加毕业答辩,也就毕不了业。到了这个份上,他直接说了:‘上次项目的事情你应该给我一个交待’。说完这个话,他就把我支走。而我当时也明白了我不给导师十万元,他就不会让我毕业。”

  我激动了,此后的几分钟,我极力唆使楼兰去学校领导那里告她的导师或者采取法律起诉。楼兰连连摇头:

  “鱼死网破吗,可我需要顺利毕业,需要文凭啊。即便他身败名裂,可我也会一无所有啊。谁的损失大,我的学位看还保得住吗,我可能就不会在我们这个专业领域很好的发展了。我需要工作,我需要照顾我爸爸……”

  说着说着,楼兰又哭了起来。我沉默了好几分钟,最后还是问她,要我怎么帮忙。她说自己凑了四万五了,还差五万五。我一连打了好几通电话,朋友们都表示愿意帮忙。我想起自己还有两万的存款,加起来应该够了。楼兰说,李燕,你帮了我大忙了,谢谢,谢谢。

  那天下午,我们去银行把存款和朋友们打过来的钱取出来。楼兰,我这个高中的老同学就提着直奔导师家里去了。晚上,她发了一个短信给我,就两个字,给了。

  第二天,我还宅在朋友的房子里睡懒觉,楼兰就打来电话了:

  “我的毕业论文导师签字顺利提交了。呵,现在也想通了,为何导师不在昨天给钱的时候就签字,可能他担心我给的是假钱,要验钞后才签字,当然给钱的数额是以万为单位的。而且给钱时,导师假装我误会了他要钱的意思,所以也不可能当面验钞……”

  我接完楼兰的电话,睡意全无。我还想工作几年以后再考社会学的研究生呢,这叫我如何情愿去考呢?!国内的研究生们虽然替导师“老板”做事,事无巨细。但“老板”在学术上给予的指导却少之又少,一个导师带几十个研究生,平均下来与每个人交流的时间非常少,还时常要在国内参加大大小小的会议,有时一年还要出几次国……但愿,楼兰的经历只是个案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 08:24:05
本文拟展现一部分研究生科研生活的真实一面。        每年都有数万应届毕业的大学生,怀揣着美好憧憬,投入到浩浩荡荡、艰苦卓绝的考研大军行列当中。每到这个季节,当真是气势磅礴、扣人心弦。总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感觉。
        作为一个过来人,在北京的研究生生活也逾数年,浑浑噩噩之际,冷眼观看了诸多研究生生活的点点滴滴,繁芜杂乱,偶有所感。
        不同的人上研究生的动机各不相同,或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或为了追求科学真理,或为了体味科研之路,凡此种种不甚枚举。各人动机不同,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对同一件事、同一导师的看法便有所偏差,以至于产生迥然不同的理解和行为。 笼统而言,导师将其招收进来,分派某一特定课题,之后个人努力奋发,做出一些成绩,发表一些文章,最后毕业答辩,拿到双证。上述过程即是一名普通研究生的概要经历了。
        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类,这两类人的科研生活截然不同。在笔者单位,硕士研究生相对而言容易完成学业,拿到学位;而博士研究生由于有着SCI论文的硬性要求,不论工作如何,没有SCI之前,断不敢松懈,必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的能够按期毕业,有的不得不延期再读1-2年,熬到符合要求方能答辩。不同的培养要求、学位获取要求,决定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和行为。
        研究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即是导师同自己的关系,其次才是师兄弟师姐妹关系,再次才是其他关系。关于师生关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之主要目的正是着眼在这一关系之上。

        师生关系到底怎样?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还是教与学的关系,亦或者二者皆有?一直以来见仁见智,未有公论。笔者以为,关系双方不同的角度和利益诉求决定了关系的定性。
        以研究生的角度来看,日常工作中,除了繁重的科研任务外,时不时还会有些临时性的事务性工作,与科研毫无关联,这很让人头痛,因为这些事务性工作经常打断正常的科研过程,甚至干扰思路、打击科研积极性。此外,导师随意性的支使研究生从事无关科研的事务,更增加了研究生本人的抗拒心理。日久天长,积怨丛生,研究生认为导师将自己看做了免费劳动力,尽量压榨着自己身上每一分智力、体力,为此,自己需承受中断研究的风险、完不成科研目标的风险,进而影响到未来的毕业等等。导师没能设身处地的为自己着想,只顾着他自己的工作,研究生本人只能很憋屈的接受这些工作,继续科研下去。
       站在导师的角度,则认为自己的学生帮助自己处理一些日常琐事理所当然。而且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完全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不可能因为临时性的任务而影响正常科研进程。当然,有些时候导师自己也无奈于上级领导或者项目管理方的突然袭击而来的任务,没办法只能发动所有学生紧急行动,完成这些突然任务。对于自己学生在安排工作上面的抵触心理,导师难以理解,本能的认为学生不听话、不尊重自己,于是愈发严厉的要求学生,愈发不用去顾及学生的切身感受了。
        上述根源何在?如今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远不如过去那般融洽与和谐。导师日常事务繁多、工作压力极大,已经没有时间同研究生促膝交谈、真诚沟通了。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了许多双方理解上的障碍;时间的缺乏,导师布置任务时来不及细说,一切留给研究生自行斟酌。日积月累,师生双方越发的觉得对方的陌生,既然陌生,那么只能依照程式化的手段来维持关系。这样的状况下,如何去奢望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此为一大难题。
        浮躁的社会气息,不断的侵袭着科学研究领域,慢慢的脱离了正常轨道。此乃非笔者这样的小人小物所能抗拒的,仅能牢骚一把。
       末了,笔者坚持认为,打破当前研究生与导师之间这种古怪关系的关键,就是师生双方加强沟通与交流,平等对话,互信互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 08:24:50
前段时间,在西安某高校读研的表弟回来了,吃饭间不间断的向我诉苦,
为什么?他说读研其实很不容易,更多的时候,其实就是导师“赚钱的工具”而已,很悲哀。
表弟说自己拿了父母的血汗钱前去读研,同是也是为了自己的美好前途,
本身自己是不怕苦不怕累的,但一年下来,分明自己就是导师的“打工仔”,
很多导师将学生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将学生视为廉价的劳动力,无限的榨取。
每次说到这里,表弟都忿忿然,但又无可奈何,
因为他发现很多高校的学生都是这样,分不清自己到底是研究生还是打工生,
反正是天天跟着导师屁股后面做项目搞科研,但细细想想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
掌握了什么,却没有几个人能说的清楚。表弟无奈的说:“难道读研两年就是变相卖身吗?”

表弟还讲了他们高校的一件事,说某个学生实在忍受不了整日的碌碌无为,
只好硬着头皮去外面实习,结果导师不给他毕业,最后该学生给老师下跪才解决的。
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事实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而且表弟的读研道路和上班几乎没什么区别,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
当我问起工资如何时,表弟的脸上顿显尴尬。
他说简直少的可怜,最少的几百,多的也不过1000多,而且路费、电话费都包括在内了。

在实验室里,表弟一直感觉导师不像是导师,更像是老板,自己就一打杂干活的。
再加上研究生的扩招,学生越来越多,即便是有课题做,也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轮得上。
能帮导师打工的学生,有时候并不多,有时甚至轮上给导师打工的,还认为自己很幸运,
简直难以想象,读研几年到底能学到什么呢?
而像表弟说的,其实有不少学生基本处于被放羊的状态,“完全靠自学”,更是让我诧异!

尤其让表弟感到郁闷的是,一个十几万的项目其实都是他们辛辛苦苦做的,
到最后研究生连汤都只能喝稀的!这究竟是研究生的悲哀,还是导师的悲哀呢?
其实我也不否认学生给导师做项目,通过做项目可以锻炼自己,这是很难得的机会。
但谁规定的,研究生就一定要卖身给导师做廉价劳动力呢?
有的导师甚至在研究生毕业时,因为活儿做的少,而不给毕业,这是哪门子理儿?
这不是误人子弟吗?有人说,大学里导师将学生视为劳动力已经是寻常风景线,
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师道尊严,师有道才有尊严,如果师无道,何来尊严。
师无尊严,学生还能从他们身上获取什么呢?

有人说,大学研究生超过95%的都是成为碌碌无为之辈,
这是否与导师的私欲过重,用研究生这种“廉价劳动力”来换取金钱,名利有脱不开的关系呢?而且,这绝对不是个别现象!
倘若就是这样下去,这样下去,中国的大学教育那可真是太可怕了。
那又为何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居高不下呢?
一方是面对就业压力,通过深造希望改变前途,
一方却是任人唯亲,把学生看成“私有财产”,进而满足自己的贪念欲望?
怪圈,这就是怪圈,无法改变,尽管政策再好,也要看执行的人如何,难道不是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 08:25:50
导师成果的利用了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上本科的时候,一直没有要考研这进一步深造的想法。不巧的是,刚好那几年碰上大学生泛滥,到处都是“大学生工作待遇不如农民工”的报道,其实我当时也没有太大的想法,自己在学初次校里面并没有太大压力,可是爸妈经常打电话问我是不是要考研,再加上那一段旁边同学都有考研准备的动静,我就初次有了考研的念头。

    因为自己在专业课方面并不是很好,于是我在大学以来第一次主动去找导师谈心,第一次买烟送老师,想让他给指一条明路。当时兜里揣着烟一直不好意思拿出来,扭扭捏捏拿出来的时候,导师倒是收的利索,给我端茶倒水的让我觉得没有一点拘束,也让我瞬时少了那么一些尴尬。我说明了自己的问题后,导师说,你可以考取本学校的研究生,本学校的分数线低,另外就是会照顾本校的学生,可以考虑优先录取,像你这样的都不成问题的。

    听了辅导员的话,我心里有了底气,觉得本校研究生的选择对自己来说未尝不是明智的。自己在后来也曾努力过很长时间,终于如愿以偿的考入了本学校。就这把爸妈乐坏了,我自己也是很高兴。

    取得高学历的过程并没有让我觉得惊喜,相反,却成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受苦日子,我觉得是导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利用了我,这也是让我真实的见证了学术界的一些黑暗事情。

    因为自己学的化学专业,做实验那是家常便饭,自从做了研究生,导师就开始给自己分了很多的实验任务,每星期一到星期五都会有科研的实验要做,周末还会让我们去带一些本科生的实验课。我们几个研究生就会在实验室整天的忙活,面对这一些落后的设备去做一些先进的实验,面对着不知道的理论然后自己去搜索,去摸索,导师只关心得到的数据,不会关心你再得到这些数据的过程中是多么的辛苦。导师有时候真的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和蔼可亲,并不会导给你一些轻松和快乐,导给我的只有忧愁和烦恼。

    除了这些,导师还会给我们一些离奇的实验来做,这些和平时的实验研究并没有多大的联系,导师只是告诉我们说这些可以增强我们的动手能力,我是后来在一些师哥的嘴里才听说这些科研都是导师主动接的一些工厂的科研项目,都是有报酬的。我才幡然醒悟,怪不得每一次成功之后老师都是带我们出去喝酒大吃一顿,我还一直挺不好意思的,原来那些都是自己应得的一小部分吧。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研究一种皮革材料,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后来拿到的报酬是10万块,可是最后的钱到了哪里就不知道了,我们只是在研究成果的最小一栏里面有个名字。

    发论文也是上学期间最头疼的事情,只要能够在带有CN 的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就会拿到学院发的奖学金和一大笔补助,还可以增加很多潜在的筹码,于是导师变成了决定我们命运的香饽饽。我以前不知道这个事情的严重性,寻思着不发表就不发表了,自己又不是很在乎那些荣誉。可是到了毕业答辩的时候,其中有一项就是必须要有一个与此有关的证书,于是我不得不狠心花了2000块买到了一个发表文章的权利,我想说的是,我只是掏了钱,文章也不是我自己写的,当时我自己心里只有一个想法:真方便。

    我现在已经混到了不再需要那些证书过日子的时代,可是我又不得不说那段日子真的影响了自己,我也从中谋利不少,没有导师,也真的没有现在我的工作,读书的岁月已经远去,我把这些讲出来,没有要揭示什么的意思,看到了现在的关于中国成“博士生产大国”的报道,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大学的教育非但没有进步,越来越变质,博士也可以用来“批发”了,如果连这个也普及了,中国的优秀人才就很难被发现了。最后吃亏的只能是中国的发展。 谈到中国的教育,即使到不了悲哀的地步,也是该有所反思和改革的年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 08:26:40

女博士生哭诉:没帮导师做完事不给毕业


整理/ 清风明月朗




网友来信;只要是老板(导师)安排给我做的事,我都尽自己的所能去争取做好,因此任务完成率在95%以上。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因为共事的同学闹情绪和不配合,而导致有一宗事没能很好地完成。也正是由于这次的失误,让我品尝到被冷落和不给毕业的苦果。

我的导师在国内也小有名气,因此争相要求让他带的学生有不少,在经过了表面上的层层筛选,最终他要带的还是有十几个人之多。为了能够让自己在众多的同学中,得到和导师交流加重视的机会。我是如履薄冰的力争上游,渐渐地以不计辛苦的勤奋、得到了导师和同学的赞许。可时间一长就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被导师安排做实际事务的人,翻来覆去都是我们非穷既勤的这几个。一两个年龄稍大的是握权在职读博,还有几个是非富既贵、且有着强大背景作后盾的同学,因而导师都是派他们外出去“推广和承接项目”。可以说是在利益驱使下,寻求彼此回报的那种师生关系。

看到这种“差距”的存在,也就更加清楚自身条件的不足,因此不管别人如何讥讽自己、只不过是替博导打工的廉价高级劳动力,也不去理会那些博士生和导师发生的矛盾与冲突。当时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那就是用自己不断提升的实力去赢得导师的认可。所以在就读期间,我们几个穷学生就承担了导师课题七成以上的任务。有一些横向的课题几乎是100%由我们来完成。直到最后我才算明白了,这位受我敬重的博导,为何愿意一个人同时带十几个学生的原因。

我的这位导师虽然为人“和蔼”,但他的社会活动能力却非常强,他既能够左右学生的毕业与否、也可以安排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在后来不给我毕业的事件中,我切身领略了他手中握有的权力,但这种真实的印证、带给我的却是无尽的困惑和愤慨。论读博期间的勤奋和学业、并不比那些毕业的同学差,可我唯一不如他们的是没有足够强大的背景。有学长暗示,学生和博导之间存在的各取所需的利益潜规则。但我并不想成为潜规则的牺牲品,因为我有比博士光环更为可贵的真学识,和人格至上的行为道德准则。

可无法否认自己灰暗的心情,至今还依然有着不甘和愤怒。一个在同期学友中成绩和表现都最好的我不给毕业,而那些只是挂名而不用参与任务的公子哥们,却个个趾高气扬的顺利完成度金之后离去。面对这种无视吾辈汗水的卑劣行径,真不知道公理何在、师德又何在?这件事一直给我的身心带来无情又无助的打击。    ——清风大叔你能教我走出心灵的阴影吗?

看到这封网友的邮件,心理很不是滋味。之前看到过中央音乐学院一位70多岁博士生导师、与学生发生性关系并收受贿赂的丑闻,和另一个七旬博导非要“潜规则”考博女生才让其毕业的报导。这种不良的风气直接促使个别思想极端的博士生,在被迫无奈的时候或“跳楼”或提刀和博导“商谈”期望用这样的方式能换取博士证书。加上学术界各式各样的造假和抄袭成风,在如此这般的恶性循环之后、某些最高学府的“小人”精英们,也就瞬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所言,“普遍来说很多在中国的博士生导师,他的学生太多了,我知道有时候一个人同时带30个博士生,我自己就觉得没有办法做到,就是照顾不了这么多。”。但他还不知道最牛的一个导师可以同时带47博士生呢?因此这就必然和所谓的“彼此回报”有绝大的关联。有调查显示,虽然中国目前的博士培养人数是世界第一,但博士的品质却带有不升反降的征兆。

因此笔者认为,只要你在知识上具备真才实学,那么在工作中发光的机率就会多很多。如果你能继续读博时如履薄冰和力争上游的冲劲,就一定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理想明天。有人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比潜规则可怕的是大家都习惯潜规则”。如今你已经成功跨过不被“潜规则”的这道坎,试问,还有什么可以动摇你坚定向前的信念呢?所以希望你学会放下内心的包袱,没有必要将一些不公正地挫折深藏心间。只有这样才能走出自己心灵的阴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