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无法证明陆企因人民币汇率政策受惠
·
2010-09-02
·
工商时报
·
【记者黄欣/综合报导】
针对中国输往美国的铝型材和铜版纸两项反补贴调查延烧近1年之久,美国商务部经审慎评估后,终于上月31日宣布拒绝展开调查,理由是无法证明特定企业是否因人民币汇率政策而受益。此举也让美国制造商踢到铁板。
新华社报导,受金融危机冲击,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导致该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再加上国会中期选举临近等政治因素影响,美国最近频繁对中国产品实施贸易救济措施。
新华社报导,美国商务部的声明中指出,美国国内制造商在有关中国输美铝型材和铜版纸的两项反补贴案例中,认为中国低估人民币汇率,以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再加上多种实质性补贴,要求商务部展开反补贴调查。这也是22年来,美国企业首次要求对「非市场经济国家」提出反补贴申请调查。
不过美国商务部也在当天同时作出初裁,认定中国输往美国的铝型材,确实存在不正当补贴行为,补贴幅度在6.18%到137.65%不等。若依美国法定程序,除商务部以外,贸易救济案还需由另一贸易管理机构─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裁决。
根据目前日程,商务部将于今年11月对该案进行终裁。若两家机构的终裁皆同意调查,美国商务部将要求海关对中国相关产品征收反补贴关税。
但商务部研究两案相关法律主张和证据,并审慎评估发起反补贴调查的法律标准,认为美国制造商的指控,并未满足发起反补贴调查的法律要求,因此拒绝调查。
美国商务部负责进口事务的高级官员罗纳德.洛兰岑解释说,美国国内制造商未能证明中国汇率体制使接受调查的特定企业或行业受益,因而未能满足展开相关反补贴调查的法定要求。
美国统计,2007年至2009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铝型材增长90%;2009年进口额约为5.14亿美元。
铝型材是通过铝合金挤压处理工艺制成的产品。此类产品用途广泛,可用于门窗框架、底面、槽以及太阳能设备的框架等,还可用于汽车、卡车、船艇的结构和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