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002 0
2010-09-05

20世纪90年代开始,铟在液晶显示器上广泛应用,铟价在国际市场上不断上涨,一度超过1000万元/吨。然而,近两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中铟的市场价格却极度贬值,目前铟价已跌至320万元/吨。堂汉锌铟公司位于我国铟资源最富集的广西河池市南丹县,目前该县4家主要产铟企业在政府支持下与银行签订协议,企业铟产品不再卖给日本企业,因为日本企业出价太低,企业周转资金可从合作抵押的银行获取。

生产大国却无话语权的尴尬

铟金属价格大幅下跌,与我国企业缺乏议价能力有关。在我国的稀有金属于国际市场拥有绝对份额的情况下,却没有调控国际市场供求和价格的能力,缺乏国际话语权,与巴西、澳大利亚在铁矿石资源上卡我国钢企脖子一事联系起来看,不可不算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

据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2005年)的统计显示,除中国以外的全球铟地质储量为6000吨,中国保有的地质储量为1.3万吨。其中广西的铟储量约5000吨,居全国第一。我国自然成为世界最大的产铟国和铟出口国。

而国内铟产业的发展存在“群龙无首”、中小企业当道,使我国金属铟的生产呈现一盘散沙的局面,以致企业为获得蝇头小利而竞相压价,最终导致我国企业缺乏议价能力。目前,我国有100多家铟厂,铟资源呈分散状态,约95%的生产厂家年生产量仅在15吨,且多数只能加工初级原料产品。日本企业采取向我国中小企业分散收购的方式,致使这些企业竞相压价出货,从而造成目前国家铟资源大量低价流失。而日本100多家企业用户形成联盟,由5家代理商统一采购,一旦我国供应商提价,日本企业便借助其储备,3个月不采购,迫使我国一些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低价出货。我国铟生产企业的松散组织难以与日本企业竞争,最终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

日美等发达国家暗渡陈仓

铟产业被称为“信息时代的朝阳产业”。作为低熔合金、轴承合金、半导体、电光源等的原料,铟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合金制造、太阳能电池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在电子、电信、光电、国防、通讯等领域具有战略地位。铟在高科技领域的核心价值在未来正不断体现,世界芯片巨头英特尔已经发布了运算速度将提升50%的下一代标准半导体晶体管——锑化铟晶体管,如果2010年新生产电脑有一半使用该晶体管,全球每年对铟的需求至少增加300吨以上。铟是液晶显示器的关键性材料,从1994年薄板显示产业发展以来,铟每年的需求量都在以25%40%的速度增长。正是鉴于此,日本、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都已经建立了铟金属的储备制度。

日本的战略储备分为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国家储备是为了保证长期供给和对付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民间储备是为了防备短期供应问题。日本对铟的消费量占全球的70%,中国铟产品80%出口到日本和韩国,日本是我国铟的最大买家,但日本从我国进口的铟只有一部分用作生产,另外一部分转为战略储备。为此,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制定了储备铟等稀有金属的相关法律,规定国家和部分企业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稀有金属,并要求储备足够3个月到半年左右的消耗量。目前,日本的铟储备约可供1年使用。近年来,日本从我国采购稀有金属的渠道和策略明显发生了变化,从大量公开采购转为小量分散采购,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在采购战略性极强的物资上避开国际市场的关注,另一方面巧妙利用采购时间差,扭曲正常的供求关系,并配合以舆论宣传、恶意打压和操纵市场价格,达到坐收渔利的效果。

美国是另一个战略物资储备大国,其战略物资储备由联邦总务署管理,其储备方式分国家储备和军队储备两种,并制定了《国防工业储备法》、《重要战略材料储备法》和《战略物资储备条例》。早在1939年,美国就开始实行物资储备,到1985年,储备的战略资源达到6393种,包括稀有金属、石油、橡胶、铜、铝、黄金等。1989年,美国国家储备局也首次将铟列为国家战略储备物资,第一次从我国购买了1.56吨铟,随后逐年增加。

全方位控制铟等稀有金属流失

实际上,不光是铟,我国许多稀有金属的产量、储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而且都是重要的战略金属。我们不妨来认识一下我国这些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金属。钨:储量居世界第一,占全球供应量的85%,主要用于硬质合金、特种钢等产品,并被广泛用于国防工业、航空航天、信息产业,被称为“工业的牙齿”;钼:储量居世界第二,占全球供应量的24%,用于炼制各类合金钢、不锈钢、耐热钢、超级合金,在军事工业中应用广泛,被称作“战争金属”;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供应量占全球总量的80%以上,用于制造复合材料,镁、铝、钛等合金材料,被形象地比喻为“工业味精”;锗:储量居世界第一,产量占全球的50%,主要用于夜视仪、热成像仪、石油产品催化剂、太阳能电池等生产,并被广泛用于光纤通讯领域。

稀有金属是高科技产品的主要材料,我国稀有金属供应着全球大量的消耗。照此速度,20年之后,一些具有战略意义和关系到国防安全的稀有金属将在中国消失。随着全球资源的减少,未来科技竞争中,稀有金属储备量将成为国家发展高科技的实力标志,铟就是最典型的战略资源。因此,控制铟等稀有金属的流失刻不容缓,必须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控制这些特殊矿产的出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