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经济学论坛 三区
›
能源经济学
谁当盟主?从国内新能源车联盟乱象谈起
楼主
happyecho
18282
1
收藏
2010-09-06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458271.aspx
——“武林盟主”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大佬”们也要开始行动了!——
8
月
26
日,中海油
20
亿借道力神电池曲线进军新能源汽车;
8
月
23
日,中石化董事长苏树林宣布,将会通过现有的加油站网络,发展电动车充电业务;而在更早些的
8
月
21
日,国家电网公司方面表示,公司
2010
年已经计划建成公用充换电站
75
座,充电桩
6209
个……面对政府计划投入千亿元巨资打造新能源汽车世界第一的宏伟蓝图,面对
2020
年节能汽车年产销达到
1500
万辆以上的巨大馅饼,不要说汽车业内企业,就连非汽车行业的巨头们也无不为之亢奋。
但新能源车又实在是一个太过庞大的行业,涉及的领域太多,技术面超广,兼之投入巨大,即便是富可敌国的“两桶油”也无法一力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各样的新能源车联盟就应运而生,希望借合力求发展。那么,这些新能源车联盟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推动我国新能源车发展的作用呢?
中国人做事都是一窝蜂:左联盟,右协同,联盟何其多?
先来看看国内大致有哪些新能源车的联盟?据粗略统计,目前国内大大小小已有十几家新能源车联盟,其中不但有国企,也有民企;不全是地方,还有国家层面;不仅在国内,还有国际。
“地方队”占了数量上面的绝对主力:
2009
年
3
月,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
2009
年
6
月,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接下来是湖北、广东、上海、吉林、江苏和安徽等地方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分别成立。这些地方恰恰具备一定的产业集中度,是将要打造的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国家队”方面则家底殷实且有政策优势:
2009
年
8
月,由中汽协牵头的“
TOP10
电动车联盟”成立;
2010
年
8
月
18
日,由国资委主持,
16
家央企组成联盟,这也是目前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新能源车联盟。比如,上面提到的“两油一电”都是最近成立的
16
家央企新能源车联盟的一员,这一联盟的企业,基本都排在它们所在行业的前列。就实力上看,它们分别提供整车及电驱动、电池、充电与服务三个方面的内容,
16
家央企联盟的规模应该是目前最为强大的。
业界在中外合作方面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今年
8
月
28
日,由
IBM
﹑美国伊顿公司和福田汽车等中外企业组成的“可持续新能源国际联盟”在北京正式揭牌,这也是国内首次打破国家和地域界限成立的联盟。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虽然各联盟成立之初都有协同发展的目标,但现在的情况是,经过一年多的运作之后,不少联盟到现在还是有名无实。比如第一个成立的国家队——“
TOP10
电动车联盟”的相关工作至今还仅仅停留在调研层面上!当然,其他联盟也好不到哪里去,“联盟就更像是一个漂亮的外壳,而实质内容并没有发生太多改变”——尽管共同的利益让大家集结到了一起,但由于联盟内往往包含了太多同类性质的企业,它们天生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出于保护技术、维持自身竞争力的目的,其研发成果难以共享,合力难成。
方向很重要:谁有钱谁就当盟主?
伴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草案诞生的
16
家央企联盟或许能够打破上述僵局。的确,由于共有“国资委”这同一个婆婆,这些企业之间的联系相比其他联盟来说,要更“真诚”一些,而且从组建之初央企联盟就很有想法:
比如,
16
家央企共同签署《章程》规定,在每个项目开发之前,联盟内的单位要先签订技术归属协议。对于共享技术,将无偿向联合开发会员单位辐射和推广。这就在相当的程度上发挥了合力。又比如,这些在各自的行业内举足轻重的企业,借助于央企联盟将有望统一产业技术标准,整合中央企业资源,建立推动电动车产业整体发展的开放技术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节约时间。这就将有望全面提升我国电动车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全球竞争力。
但是,新能源车的江湖,央企联盟就能承担起盟主的重任吗?央企联盟会不会走上垄断之途?毕竟,很多央企本来就具备垄断地位和不可替代性,难保在某种情况下对新能源车领域产生新的垄断。——“央企联盟高度整合行业资源并产生一定技术资源之后,我们若想获得这部分技术将花费不菲的资金”——某地方汽车国企相关负责人已经提前想到了这一点。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在央企联盟成立大会上特别强调,该联盟是开放性平台,欢迎其他企业加入,但该联盟也是有门槛的,在技术上要求很高。这个门槛高到什么程度呢?现在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的上汽,在电动车研发上走在前列的民企比亚迪,都被排除
16
家之外,更何况其他更小更弱的企业了。
16
家央企联盟,怎么看,怎么都像是新时期的垄断,若真如此的话,其实是并不利于整个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的。
还有,央企联盟内部也并非平静无波。“我们是不会与联盟内的企业共享一些本就属于自己的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央企联盟内某车企已经爆出不和谐音。而长安汽车总裁徐留平也早在央企联盟成立时就公开表示,“各企业的知识产权必须是各企业的”……内外皆不平静,若这些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产生具有绝对号召力的盟主的话,新能源车的发展也必将一直带着阴影前行。
常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盟主绝对不好当,但总不能一直没有盟主。这团乱象还要持续多久,实在是考验有关方面决策者的大智慧。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happyecho
2010-9-6 15:45:50
争先恐后一哄而上,热热闹闹遍地开花。但缺乏行业标准、缺乏整体规划、关键技术无革命性突破、大部分企业不具备研发能力只做来件组装;地方各自为战,企业享受完各种优惠政策赚一把就跑,各种研究机构大部分在骗取国家科研经费和补贴。。。新能源汽车这个高端行业很快就成了进入门槛低、投资少、获利预期高的行业。
看来又是一出忽悠百姓骗钱圈钱的闹剧。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分享]四部委部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
我国开始试点新能源汽车补贴
谁当盟主?从国内新能源车联盟乱象谈起
功利症充斥新能源汽车领域
新能源汽车本周焦聚周刊
新能源汽车大战在即 技术路径悄然变阵?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政策与法规选编1999-2009年
规划易攻坚难中国新能源艰难追逐
浦东颁布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新政 每辆补贴2万元
新能源汽车“骗补”名单公布 来看看有哪些“蛀虫”
栏目导航
能源经济学
外语学习
宏观经济学
爱问频道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商学院
热门文章
CDA 数据分析师:特征处理核心指南
电子行业深度报告:量子深潜-计算篇:从比特 ...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2000-2024年)
从知识图谱到认知智能
中物联: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蓝皮书(2025)
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白皮书(2025)
2025年最值得关注的公司-放射配体创新者开启 ...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986-2023
签个到
达富发投资关于晶雪节能行情数据分析及投资 ...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