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2061 6
2010-09-07
神秘的冲动(摘自《万法简史》)   
问:进化的神秘冲动(impulse)?   
肯·威尔伯:一个分子超越并包含了原子。之所以称"超越",是因为分子具有某些它的组成部分和组成部分所没有突现出来的(emergent)、新颖的(novel)和创造性特征,这些特征并不完全等同于各组成部分简单的累加。组织的新层次不断进化形成,这些新层次一旦形成,就不可能再以任何方式还原到比它们更低的层次上,因为它们已超越这些层次。这就是一般系统论和整体论的精神实质和重要支柱。这些新形成的组织层次同样包含较低组织层次,因为处于较低层次的亚整体仍是新形成的亚整体组成部分。这种情况既是一种超越也是一种包含。   

问:因此,较高层次的组织既包含较低层次组织的某些基质,又具有较低层次组织没有的某些新特征。   
肯·威尔伯:是的。我们还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表述。亚里士多德就是首先采用这种表达方式的人,即较高层次的组织涵盖了所有较低层次的组织,但是较低层次的组织并没有涵盖所有较高层次的组织。正是这一原则构成了层次系统或等级系统。细胞包含了分子,但是反之则不成立,不能说分子包含了细胞。分子包含了原子,反之则不成立,不能说原子包含了分子。句子包含了单词,反之则不成立,不能说单词包含了句子。正是这种"反之则不成立"构建了层次系统、等级系统或说一个逐步递增的整体性。   

高级和低级   
问:在一个层次比另一个层次相对较高或较低的问题上,大家意见并不一致,存在着比较激烈的争论。而且你给出的只是在任意一个序列中如何确定层次高低的一个简单规则。   
肯·威尔伯:好吧,下面我随便举一个有关进化发展的例子来说明这问题。例如从原子发展到分子,再从分子发展到细胞,再从细胞发展到生命有机体,这就是一个整体和亚整体都在逐步增加的层次序列,在这个序列中,每个层次都超越并包含了它的较低层次。现在让我再举一个思想实验的例子:如果你"破坏"了任何一种类型的亚整体,那所有更高层次的亚整体都会遭到破坏。但较低层次的亚整体却不会遭到破坏。这个简单思想试验能帮助你在任何层次系列中学会识别哪一层次是较高层次,哪一层次是较低层次。举例来说,如果你破坏了宇宙中所有分子,那么所有比分子更高的组织层次,包括细胞和生物有机体都将遭到破坏,但是所有比分子更低的层次,原子及组成原子的微粒都不会遭到破坏。   

问:啊,我明白了。那么"高级"或"低级"组织并不仅是一个相对的"价值判断"。   
肯·威尔伯:你说对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结构组织的水平问题。这种意义上的层次系统不存在任何专制(arbitrary)色彩。它没有家长式统治的讨厌(partriarchal obnoxiousness),也不是法西斯意识形态的衍生物。这种层次系统的真正含义是,如果你破坏任何一种类型的亚整体,那么处于更高层次的亚整体都将遭到破坏,因为它们部分依赖于更低层次的亚整体,更低层次的亚整体是它们的组成部分。但即使较高层次的亚整体已不存在,较低层次的亚整体却可以安然无恙。例如没有了分子,原子仍完好地存在。但如果没有原子,分子就不能存在。这是简单的法则,依据层次系统,它清楚分出什么是较高,什么是较低   

问:你正是依此规则证明生物圈处于比大气物理圈(注:海拔13000英尺以下的空间)更高级。   
肯·威尔伯:是的。如果你破坏了生物圈,即如果你破坏了所有的生物种类,那么宇宙或者说大气物理圈将仍然存在。但是如果你破坏了大气物理圈,生物圈就会受到破坏。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生物圈包括和超越了大气物理圈,而大气物理圈并没有包括和超越生物圈。大气物理圈是处于比生物圈更低的层次。这就是高级和低级组织的真正含义。并且生物(BIOS)所处层次是较高的,宇宙所处层次是较低的。   

问:根据相同道理,精神圈(或译"灵生圈",Noosphere)则处于比生物圈更高级的组织层次上。   
肯·威尔伯:完全是相同道理,当形成心理意象(Mental image)的能力产生时,精神圈也就开始(形成)了。这种能力最早出现在某些哺乳动物身上,例如马。但是如果要举例(就精神圈和生物圈的关系来说),我要把精神圈限定在高度发达的心智(Mind)和人类文化产品的意义上,JUST TO SHOW(这样我们就可阐明正讨论的问题--无论是生物圈和宇宙的关系,还是生物圈和精神圈的关系,我们都可以从中得到同样结论。)   
在人类智力出现之前,在精神圈出现之前,生物圈就早已安然存在好几百万年。如果精神圈遭到破坏,生物圈将能够继续存在。但是如果生物圈遭到破坏,所有的人类心智也将在劫难逃,因为生物圈是精神圈的一部分,而不能反过来说。(Because the biosphere is a part of the noosphere_and not vice versa.)因此生物圈处在一个比精神圈更低的组织层次结构上。精神圈不仅是生物圈的一部分,它超越并包含了生物圈。从精神圈到生物圈是一个层次递减的系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9-7 08:13:31
问:因此,大气物理圈是处于更高层次生物圈的一部分,生物圈又是处于更高层次的精神圈的一部分。   
肯·威尔伯:是这样。

深度和广度   
问:但是为什么许多人都逆向地来描述这一等级秩序?   
肯·威尔伯:这大概是因为人们混淆了"大小"(size)、"广度"(span)和深度(depth)的概念。并且人们总是认为,广度越大,深度也就越大。实际上,他们把顺序搞反了。   
  
问:那么,"广度"和"深度"的确切含义是指什么呢?   
肯·威尔伯:在任何层次系统中的层次数指的是(它的)深度,在任何层次上的亚整体数指的是(它的?)广度。   

10 回复:神秘的冲动(摘自《万法简史》)   
问:这样,如果我们说原子具有一个深度,那么分子则具有两个深度,细胞则具有三个深度。   
肯·威尔伯:是的。我们还可以依此类推。确切地说,我们称某某为一个层次具有一定主观随意性。就象是一栋三层楼房,按照惯例,我们可以把它的每一层看成一个层次,那这栋楼具有三个深度,即三个层次。但是我们也可以把每一级楼梯算做一个层次。如果两层楼之间有二十级楼梯,那么具有60个深度。   
但我们的结论是,尽管两者的衡量具有相对性和随意性,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主观随意性。不管我们说这栋具有3个层次还60个层次,二楼总比一楼的层次高。只要我们运用相同的衡量尺度,那么结论就不会出现任何不一致。正如只要我们前后一致,我们就能运用华氏或摄氏两个不同尺度来测量水温。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夸克具有一个深度,原子具有两个深度,晶体具有三个深度,分子具有四个深度。依次类推。不管我们决定采用哪种相对衡量尺度,深度总是真实不变的。   

问:这就是你所说的深度和广度。   
肯·威尔伯:随着进化向更高层次演进,深度越来越大,广度越来越小,人们对这一点总是感到迷惑不解。他们容易把若干亚整体组成的大小、范围或广度与深度相混淆。这样,人们就把层次系统中重要程度的顺序颠倒了过来。   

问:进化不断向前演进会产生出更大的深度和更小的广度,这可说是要点吧?(我们省略了其中一些内容。)那么你能就这一点给我们举个例子吗?   
肯·威尔伯:好的。例如,生物有机体的数量要比细胞少,分子数量要比原子数量少,原子数量又要比夸克的数量少。其中每个层次的深度越大,广度就越小。当然这是因为较高层次超越和包含了较低层次,较低层次的亚整体数量比较高层次的亚整体数量多。例如不管宇宙中有多少细胞,分子数量一定比细胞数量多。不管宇宙中有多少分子,原子数量一定比分子多。不管宇宙中有多少原子,夸克数量一定比原子多。因此有较大深度的亚整体要比有较小深度的亚整体广度更小。亚整体深度越大,数量就越少。人们习惯认为,在一个层次系统中,广度越大越好,这使他们完全搞错了重要程度这一取向,并将存在的顺序弄颠倒了。他们总认为越大越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08:14:57
问:一个亚整体超越并包括了较低层次的亚整体,前者的深度比后者大。但是深度越大,在这一深度上的亚整体数量就越少,这就是所谓的"金字塔"式的发展。   
肯·威尔伯:是的。图2-1摘自欧文·拉兹洛(Ervin Laszlo)的《进化--广义综合理论》一书。正如人们所一般评价的那样,这本书准确清晰地总结了当代科学进化观点。在这张图示里,你能清清楚楚看到"金字塔"式的进化秩序。哪里的环境有利于生存,生命就出现在哪里。哪里的生命能顺利生存,思维就出现在哪里(我还要补充一点,哪里的思维能顺利发展,大精神就出现在哪里)。在这张图里你可以看到,垂直方向上深度越大,在水平方向上广度就越小。十分有趣的是,长青哲学根据它自己的方法得出了同样结论。   

问:"长青哲学"是……?   
肯·威尔伯:可以这样说,长青哲学是世上伟大智慧传统的核心。长青哲学认为,实在是由存在和意识组成的一个巨大层次系统。从物质到生命,从生命到思维,再从思维到精神,每个层次都超越并包括了比它更低的层次。所有层次组成了一个逐级递增的层次系统。这一系统可用一个同心圆或同心球面来表示,如图2-2,此图表示了层次系统中的超越和包括的关系。   
每个层次都包括比它更低的层次,并都有它自然发生的性质。这些性质是比它更低层次所不具备的。因此在更大包容性和更大深度的意义上,每个后继层次都要更"大"一些。并且我们可以在图2-2中看到,单个亚整体的自我认同在不断到扩展,涵括了大宇宙中越来越多的实体。但是,既然后继的亚整体实际广度变得越来越小,每个更高层次上的亚整体数量也就越来越小。图2-2 可以完全用相反方式表现出来,即图2-3。深度越大,意味着达到这个深度的亚整体更少,意味着广度更小,实际亚整体数量更少。图2-3所表示的也是对长青哲学的金字塔式发展的一种解释。   

问:看来,我们需要记住这一原则:深度越大,广度就越小。   
肯·威尔伯:是的。在我们讨论进化问题时,可以把这两幅图表都记在心中。图2-2表明了超越与包括的含义,即表明包容、涵括、认同和包含的实际递增,之中递增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深度越大,这一深度所包含的实在层次就越多,或说包含的实在范围就越大。(?37)它们是它的实际存在和组成部分,也是它的复合体(compound individuality)因此深度越大,重要性也就越大。它表明:大宇宙越来越多成为它内在的东西。正如一个分子内在地包含了原子,分子将原子作为了自己存在的一部分。但是图2-3告诉我们的是,亚整体实际所处的层次越深,其数量就越来越少。图2-2表示的是深度,图2-3表示的是广度。深度越大,广度就越小;广度越大,深度就越小。   

大宇宙意识   
问:但是你认为大精神是最高层次,难道大精神不是无处不在吗?我认为既然它无处不在,就并不构成一个层次。   
肯·威尔伯:每个层次都超越并包括了它的较低层次。大精神超越万事万物也包括万事万物。它彻底超越这个世界,也完全涵括这个世界的每个亚整体。它透过万事万物体现出来,但它又不仅是这些体现。它永远存在于每个层次或每个维度,但它又不仅是一个特殊层次和维度。它是没有根据之根据者,所有体现之空,它超越了万事万物,涵括了万事万物。大精神既是层次系统中最高的一个层次,又是画满全部层次的一张大纸。它是梯子上最高的那一级,又是制成整个梯子的木头。它既是整个序列的目标,又是整个序列的基石。我认为,随着我们讨论的深入,这一点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问:我并不想在这一点上听到更多阐述,但是你却让我听到了环境伦理学(Environment ethics)。   
肯·威尔伯:是的。真正的(genuine)环境伦理学的要义是,在一个真正的涵括中,我们应该超越和包括所有亚整体。因为人类包含了物质、生命和心智,它们是人类自身的组成部分,我们当然就应敬重这些亚整体,这不仅为了它们各自的内在价值,这是最重要的,也是由于它们是我们自身存在的组成部分,破坏它们无异于自取灭亡。破坏生物圈并不意味着最终才从外部危及和损害我们。生物圈就在我们内部,它们是我们存在的组成部分,我们的复合个体,破坏生物圈就是内在自毁,而不只是引起外部麻烦。   

18 回复:神秘的冲动(摘自《万法简史》)   
问:但是许多生态哲学家和生态女权主义者都谈到神秘的万事万物统一性,谈到巴克所称的"宇宙意识"。按照这种观点,万事万物都应该同样看待,完全没什么层次系统,也不分什么高级和低级,只有伟大的命运。   
肯·威尔伯:你说得不错。这种关于平等的神秘体验在人类发展的高级阶段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在这里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人类的认同能无限拓展最终涵括万事万物,这可称为"大宇宙意识",也就是"神秘宇宙观"(THE UNIO MYSTICA),这在图2-2中有所体现。个体的认同无限扩展至大精神,并由此超越万事万物,涵括了万事万物。上述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但实际上实现这种至上同一性的人数却微乎其微。这正是由于深度越大,广度就越小。但是在这种体验中,这种有意识的认同的确是与万事万物及大宇宙的认同。在这种认同中,所有的存在物不管是高是低,是圣是俗,实际上都可以看成是大精神完美的显现,正如它们的本性都一样,在这个意义上,它们没有高低之分。(PRECISELY AS THEY ARE--NO LOWER,NO HIGHER。)终极深度就是同万事万物及大宇宙的终极同一。   
尽管万事万物同样都是大精神一视同仁的显现,但是并非万事万物都同样能实现这种终极同一。这种实现是一个成长和超越的发展和进化过程的结果。那些平地命运理论家(flatland web of life)仅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生命的平等性上,忽视了实现层次性。他们认为,既然一只小虾(shrimp)和一只猿猴都是上帝的完美显现,那它们的深度也不会有什么差异。这些理论家实际上一种最令人不安和方式把理论简化了。   
因此我们希望我们的环境伦理学家能毫无例外地把所有亚整体都看成是大精神的显现。与此同时,也要在它们的内在价值方面做出注重实际的区分,并意识到,用脚踢一块石头要比踢一只猿猴好得多,吃胡萝卜要比吃牛肉好,吃谷物要比吃哺乳动物好。如果你承认这些观点,实际上你就承认了深度上的分级以及内在价值上的分级,也就是承认一个价值的层次系统。绝大多数环境哲学家都同意这些观点,但他们不能解释为什么,因为他们有一个否定等级系统存在的等级系统--他们只承认平地命运以及生物平等性,这种观念不仅是自相矛盾的,而且它使实际行动软弱无力,同时也使内在价值变得残缺。   

意识层次图   
问:好,我很想回到我们在第三部分谈到的话题。但我们应把目前的话题谈完。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进化方向、大宇宙的目的,它们并不是偶然出现的事,而是本身具有的方向性(directionality)。   
肯·威尔伯:是的,今后具有一定方向。这是混沌状态中的一种秩序和原则。换句话说,它是一种朝向更大深度发展的驱力。在这里,偶然性被战胜,意义出现。随着进化不断展开,大宇宙的内在价值也不断得到上升和增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08:15:46
问:这实际上是要点12,也是我想和你探讨的最后一点内容。在这个要点中,你给出了进化定向性的各种标示。我下面将把这些标示列出来。进化具有一种按下述方向演进的主要的、普遍的趋势,即朝着复杂性不断增加,分化、整合不断增加。组织/结构不断增加,以及目的(TELOS)不断增加的方向演进。   
肯·威尔伯:是的。你说的是已经被人们接受了的一些进化的方向,也是在学术上已被认可的进化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退化和分解就不会发生。事实上,在进化过程中是存在退化和分解的。分解是任何亚整体都具备的四项功能之一。同时它也并不意味着每个短期发展阶段都必须遵循这些方向。正如迈克尔·墨菲所说,进化的大部分时候都是蜿蜒前进,而不是直线前进。但是从长远来看,进化总有个大概目的,一个大致方向。这在进化过程中分化程度逐渐递增这一点上体现得尤其明显。例如从原子分化为阿米巴(极小的单细胞原生物),再从阿米巴逐渐分化为猿猴。   
但是所有这些科学描述都能大致这样总结:进化基本驱力是不断增加深度。这是大宇宙自我超越的驱力,即要不断超越以前走过的路。在这一过程中,它的深度也在不断增加。   
  
问:你同时把深度和意识也联系起来了,你曾经说:亚整体的深度越大,它的意识程度就越深。   
肯·威尔伯:意识和深度实际上是同义语。所有的亚整体,不管它有多么微小,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因为深度不存在最低点。随着进化发展,深度变得越来越大,意识程度也变得越来越深。例如,不管原子具有什么深度,分子深度一定比原子大,细胞深度一定比分子大,植物深度一定比细胞大,灵长类动物的深度一定比植物大。这里有一个深度层次问题,即意识层次的问题。进化实际上为我们展开了一个意识层次图。意识展开越多,对它自己的认识就越多,它自身的显现就越多。大精神、意识、深度,这样一些术语表达的都是同样意思。   

问:既然深度无处不在,那么意识也无处不在?   
肯·威尔伯:从里面,从内部观察深度,意识和它是一个模样,因此可以说深度无处不在,意识无处不在,大精神也无处不在。随着深度的逐渐增加,意识也逐渐被唤醒,大精神也逐渐充分展开。我们说进化的向前演进产生更大深度,深度随着进化的发展不断增大,也就是说,进化打开了更深的意识。   

问:你使用了"展开"(unfold)和"兼容"(enfold)两个词汇。   
肯·威尔伯:在每一次新的超越中,大精神都进一步展开自己。同时在新的阶段,大精神又把新的展开包容进了自身存在。超越和包括,产生(beings forth)和包含(embrace),创造(creates)和爱(loves),性爱(eros)和上帝对人之爱(agape),展开和涵括,这些成对的概念实际上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一切简单总结为:由于进化总是要超越前面的进化阶段,但又必须同时涵括这些阶段,那么它的本质正是超越和涵括。这样它具有一种内在方向性,也就是说,进化有一种神秘冲动,那就是朝着不断增加的深度,朝着不断增加的内在价值,朝着不断增加的意识这一方向发展。如果说进化在不断演进,它就是在向这个方向演进,此外不存在其它可以选择的路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08:16:21
问:那么概括起来,你的观点是……?   
肯·威尔伯:可归纳为好几点。首先因为宇宙具有方向性,我们自身也具有方向性。运动过程体现了丰富意义,而涵括本身也体现了内在价值。正如爱默生所言,我们身处在无穷无尽的智慧(intellence)这样一种环境里。智慧换另外说法就是大精神。在宇宙的最初面容上就刻有智慧这一主题,在空无一物的墙上绘有一种图案。在智慧的每个姿态中都有一种意义,在智慧的每次闪光中都有一种优雅。   
我们以及所有的生命都浸透了这样一种意义,融汇在关爱、深刻价值、终极意义以及内在觉识的潮流中。我们是这无穷无尽的智慧、运行中的大精神以及创造中的上帝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不一定非把上帝看成是某种存在于显现之外的主宰一切的神秘人物。我们也不一定非把上帝描绘成某位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内的女神,她消融在自己的创造物之中。进化既是上帝又是女神,既是超越又是涵括。它内化在进化这一过程本身。它的不断演化编织出的恰恰是大宇宙的结构。但是它处处超越自己的产物,同时每一刻又有新的创造。

问:这就是所谓的超越和涵括。   
肯·威尔伯:是的。我相信,我们被引导醒悟这一过程。这个过程恰巧是处于我们自身之内的大精神变得自觉起来,或如某些人所说,变得具有超意识。从潜意识到自觉意识再到超意识,深度不断增加,在对它自己令人震惊的认识过程中,单一与辉煌的万事万物融合,我们大彻大悟,洞若观火,犹如那独一无二的上帝。   
谈到这里,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这种说法是精神错乱吗?难道这些神秘主义者、圣者和贤人都是疯子吗?他们都在演奏同样传奇的变奏曲,不是吗?某日清晨醒来,发现自己以一种超越时空的方式与万事万物同一,这样的故事听起来是否有一些荒诞无稽?是的,也许他们是疯狂了,他们是一群神圣的傻瓜。他们面对不测的深渊正在喃喃自语。也许他们需要一名具有优秀理解力的治疗家?   

问:但是我仍对此存疑。也许进化的顺序是从物质到身体,从身体到心智,从心智到灵魂,再从灵魂到精神。每一次都是超越和包括,每一次都比前者有更大深度、更深的意识,更大的容量。在进化所能达到的最高阶段,也许,仅仅是也许,个体意识也能达到无限大的程度,它将整个大宇宙都涵括在其中,这是一种真正醒悟到自己本质大精神的大宇宙意识。这至少在表面上还讲得通。请你告诉我,世界上的神秘主义者、圣者和贤人讲述的故事真要比那些所谓科学唯物主义的故事更不切合实际吗?后者其实才是白痴。他们的话语充满了噪音、愤怒而又没有体现意义。请仔细分辨:这两个故事究竟哪个实际上听起来是真正愚蠢的?   
我认为那些圣者、贤人们处于进化的神秘冲动前沿,他们是自我超越驱力的先驱。这种驱力使他们不断超越已经走过的道路。在我看来,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大宇宙朝着更大深度和不断拓展的意识今后的动力,他们正在以光速与上帝会合。   
我认为,他们已经表明,在你、我以及所有人的身上都有同样深度。在我看来,他们已渗透到万事万物中。大宇宙通过他们的嗓音放声歌唱,大精神通过他们的眼眸闪烁光芒。他们昭示了明天,向我们打开通向我们自己命运的道路。这条道路现在看起来非常正确。在这个过程中,你能达到惊人的自知。你会发现,圣者的声音变成你自己的声音,圣者的眼睛变成你自己的眼睛,你用天使般的声调说话,你在实现的火焰中燃烧起来,你在大宇宙这面镜子中认清了自己的面容:你的本体实际上与万事万物同一,你不再是那条溪流的一部分,你就是那条溪流本身,万事万物是在你之内而不是在你之外展开。星辰不再是在天外,而是在你的上空闪烁。超级新星在你心中形成,太阳因为你的醒悟光芒四射。因为你超越了一切,拥抱了一切。在这里,没有最终的完全体现,只有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你就是那个起点,那种初始状态或者那个绝对的空。在那里,整个进化过程永远无休止地、持续地神奇地展开。   
整个游戏,这个梦魇般的进化过程又恢复了原状。你现在正在整个进化端点的前面,随着一次突如其来的彻底惊觉,你看清自己最初的面容。在大宇宙混沌初开之前,你就是这样的面容。这面容是绝对的空,它象万事万物那样微笑,象整个大宇宙一样歌唱。在那最初的一瞥中,一切都重新开始,剩下又是永恒的微笑,就像一池水中的月晖,在水晶般清澈的深夜里闪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09:31:37
哦,天呐,阅读起来有点困难,像《时间简史》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