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策略配置报告:虚实分离的强化与基本面检验的展开
研究机构:中信建投
撰写日期:2010年09月06日
Ptf文件
阅读全文:
22页 | 557KB
研究逻辑:
全球需求小幅回升和价格的迅猛上涨成为近期最典型的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则是过度释放流动性所使得滞胀如约而至,当价格对需求的弹性被货币因素放大后,全球经济回升的力度将受到抑制,进入9月份,房市、车市和出口进入传统旺季,成为检验基本面状况的最佳时间窗口。
主要观点:
8月份市场整体陷入盘整,透露出的信号是虚实分离下的股价结构性波动,周期权重股继续运行在二次去库存的下行趋势中,而题材类个股则在结构性刺激下表现活跃。
全球经济在8月份有所改善,中国经济表现要明显优于欧美,美日的弱势复苏带来了再次刺激的政策诉求,但价格的大幅反弹却使得滞胀的阴霾挥之不去,在二次去库存阶段,政策因素的重要性再次显现。
就中国经济二次去库存而言,房地产成为滞胀博弈的关键因素,若出现价格继续上涨,则政策压力无疑会加大,对资本市场形成压力,若出现价格持平或下跌,而销量有效放大,政策转向中性是大概率事件,对基本面而言构成利多,若价格持平或下跌,销量下跌,无疑会延长调整的时间,系统性机会的时点将后移。
就跟踪的钢铁、机械、汽车行业而言,钢铁和汽车开始回升,而机械行业则出现了滞后回落的迹象,由于调控政策和地产行业前景的不确定性,企业整体生产活动保持谨慎,而购进价格大涨也加重了经营压力。
就9月份的市场,在基本面检验逐步展开的背景下,对于短期波动起作用的基金仓位,政策预期等发挥效力的通道取决于房地产行业的运行情况,我们认为,大概率情形是房地产价格难以下降,而销量无法有效释放,整体而言,市场依然承压,震荡筑底。
配置策略:
就风格选择而言,依然无法确认大小盘股趋势分离的拐点,但小盘股的预期逐渐步入预期衰减期,估值调整压力渐显,周期类行业低点的确认由于价格的反复而被延后,受二次去库存影响较小非周期性行业将继续充当避险角色。就中游的投资品行业,其滞后回落已经开始显现,基于中长期逻辑,我们认为下跌是布局装备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机会,而产品价格上涨的逻辑对于炒作上游重化工行业无疑是脆弱的,对于下游的价格上涨,其可持续稍好的逻辑在于刘易斯拐点之后中期通胀的必然性。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