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2010-9-7 11:36:21
严复(1853—1921)字几道,福建侯官人。少年时期考入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育。1877年到1879年被公派到英国留学。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回国后,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辛亥革命后,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这是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

他对老子及其思想深入研究并反复强调“《老子》者,民主之治之所用也”。他认为《老子》第80章所描述的就是“古小国民主之治”。这表明了他对老子及其思想的现实意义、价值的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36:51
中外名人论老子(续)
  ——章太炎论老子

章太炎,名炳麟(1869-1936)号太炎。浙江馀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著名学者,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章太炎作为一代宗师,对《道德经》也有一段精彩的评价。他曾说,《道德经》81章,有时论政治,有时却在政治之外,前后好象没有系统性。严复认为老子提倡民主政治,而我觉得老子也有关于专制的论述,如“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不是专制是什么?大多数评价古人,一定要看其所处的时代。老子生于春秋,当时的政权操纵在贵族手中,不但民主政治不能轻易地说,专制政治也不可轻易地说。所以在老子的书中既有民主语,也有专制语,事实上孔子也是这样。因此,太炎先生,才说了上面的这两句话。

●余谓老子譬之大医,医方众品并列,指事施用,都可疗病。五千言所包亦广矣,得其一术,即可以君人南面矣。

●至于老子之道最高之处,第一看出常字,第二看出无字,第三发明无我之义,第四倡立无所得三字,为道德之极则。

他认为《老子》书中有关于权谋的论述,比如:“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考之,必固与之”都是这方面的论述。他觉得,凡是善于用权谋的,肯定不会明白地告诉人的。但是老子却将权谋之术书之笔端,这可以使一些中人权谋而又无法明白的人引以为戒。他进而认为“老子之道最高明的地方,第一看出“常”字,第二看出“无”字,第三发明“无我之义”,第四倡之“无所得”,是道德的最高准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37:10
——梁启超论老子——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1890年,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年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启超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他(按指老子)说的“先天地生”、说的“是谓无地根”、说的“象帝之先”,这分明说道的本体,是要超出“天”的观念来求它,把古代的“神造说”权力破除。后来子思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这都是说颠倒了。老子说的是“天法道”,不说“道法天”,是他见解的最高处。

上述可知梁启超认为老子最高明的见解是“天法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37:27
——吴虞论老子——  

吴虞,字邓陵,四川新繁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有《吴虞文录》、《秋水集》、《吴虞日记》、《吴虞文集》等。

●或曰:子既不主张孔氏孝悌之义,当以何说代之?应之曰:老子有言“六亲不和有孝慈。”然则,六亲苟和,孝慈无用,余将以“和”字代之,既无分别之见,尤合平等之规,虽蒙“离经叛道”之讥,所不恤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38:02
——胡适论老子——

胡适(1891-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1910年留学美国,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 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 、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等。

●这个在《老子》书里萌芽,在以后几百年里充分生长起来的自然主义宇宙观,正是经典时代的一份最重要的哲学遗产。自然主义本身最可以代表大胆怀疑和积极假设的精神。自然主义和孔子的人本主义,这两极的历史地位是完全同等重要的。中国第一次陷入非理性、迷信、出世思想——这在中国很大的历史上有过好几次——总是靠老子和哲学上的道家的自然主义,或者靠孔子的人本主义,或者靠两样合起来,努力把这个民族从昏睡中救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38:15
——郭沫若论老子——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1941年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等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

●老子与孔子同时,且为孔子的先生,在吕氏门下的那一批学者也是毫无疑问的。

●《道德经》中的精华是其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因素,提示了客观世界的一些对立(矛盾)的方面。

●《道德经》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又是一部兵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38:36
——熊十力论老子——

熊十力(1885—1968)字子真、子贞,1924年改名十力,晚年自号漆园老人、逸翁。湖北黄冈人。17岁以前只读过一年半的书。当代著名哲学家,融会儒释思想,发挥周易、宋明理学和佛教法相唯识之学,提出新唯识论,成为“后五四时期”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奠基人。

●老子所谓道,决不是超脱现象界之外而别有物。乃谓现象界中,一切万有皆道之显现,易言之,一切万有皆以道为其体。强以喻明,如一切冰相皆以水为体,非离水而别有冰相之自体。即冰以水为体,则水固非离冰而别有物。一切万象,以道为体,则道固非离一切万向而别有物。若谓道果超越于一切万有之外者,则道亦顽空,而何得名为宇宙实体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39:00
——范文澜论老子——  

范文澜(1893—1969)字仲坛,号芸台。范文澜毕生从事历史研究,孜孜不倦,严谨治学,潜心著述,是现代中国史学界为数不多的大师之一。著有《中国通史简编》等。

●老子是有极大智慧的古代哲学家。他观察自然方面天地以至万物变化的情况,他观察了社会方面历史的、政治的、人事的成与败、存与亡、福与祸。在古代哲学家中老子确是杰出的无与论比的伟大哲学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39:37
——利玛窦论老子——  

利玛窦 (1552~1610) 明万历年间旅居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意大利人。取汉文名,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曾学法律。1571年在罗马加入耶稣会,继续在耶稣会主办的罗马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四年后被派到中国传教,进呈自鸣钟、《万国图志》等物,得明神宗朱翊钧信任。

利玛窦在中国度过后半生,取汉名,习汉语,着儒服,行儒家礼仪,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字,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宗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同时,他又向欧洲介绍中国国情,为明朝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著作,数学方面有与徐光启合著的《几何原本》;地理学方面有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语言学方面有《西字奇迹》。《西字奇迹》以西法之音,通中国之音,是中国汉字拉丁化道路之始。

●中士曰:……吾中国有二教,各立门户。老氏谓物生于无,以“无”为道。佛氏谓色由空出,以“空”为务。儒谓事有太极,故惟以“有”宗,以“诚”为学。不知尊旨是谁?西士曰:二氏之谓,曰无曰空,于天主理大相悖谬,其不可崇尚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39:56
——康德论老子——  

康德,1724年出生在德国。年轻时就几乎熟悉了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的发展现状,成了一位学识渊博的科学家。康德有朴素的唯物论观点,即承认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着“自在之物”,承认物质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因而,他31岁时匿名发表了《宇宙发展史概论》,大胆否定了宇宙起源的神创论,提出了宇宙起源的“星云假说”,第一次用科学观点回答了宇宙成因这一重大而又基本的科学问题,使宇宙天体的生成理论,第一次从神学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老子所称道的“上善”在于“无”,这种说教以“无”为“上善”,也就是一种通过与神格相融合、从而通过消灭人格而取得自我感觉消融于 神格深渊之中的意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40:19
```````````黑格尔论老子````````````````
```````````````````````````````````````

黑格尔(1770~1831)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他在哲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是把矛盾看作一切事物的真理与本质,论述了辩证法就是对立面的统一。

●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性——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学术;然而这和直接有关国家的各种科学研究没有联系。老子的著作,尤其是《道德经》最受人崇仰。

●老子的信徒们说老子本人曾化为佛,即是以人身而永远存在的上帝。老子的主要著作我们现在还有,它曾流传到维也纳,我曾亲自在那里看到过。老子书中特别有一段重要的话常被引用:道没有名字便是天与地的根源;它有名字便是宇宙的母亲,人们带着情欲只从它的不完全的状况考察它;谁要想认识它,应该不带情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40:50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一早起身,收拾了房间。安德留沙打翻了墨水瓶,我于是责备他,我脸上的表情一定是恶狠狠的……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他(老子)教导人们从肉体的生活转化为灵魂的生活。他称自己的学说为‘道’,因为全部学说就在于指出这一转化的道路。也正因此,老子的全部学说叫做《道德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41:06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一早起身,收拾了房间。安德留沙打翻了墨水瓶,我于是责备他,我脸上的表情一定是恶狠狠的……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他(老子)教导人们从肉体的生活转化为灵魂的生活。他称自己的学说为‘道’,因为全部学说就在于指出这一转化的道路。也正因此,老子的全部学说叫做《道德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41:56
```````````````约翰·杜威论老子````````````````  
```````````````````````````````````````````````  

约翰·杜威(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他的学术著作甚丰,仅目录就达125页。思想涵盖逻辑学、认识论、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哲学、美术和宗教。杜威于1919年来华讲学,传播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和社会》、《儿童与课程》、《明日之学校》等。  

●无为是道德行为的一种规范,是教人积极的忍耐、坚毅、静待自然工作的一种教训,以退为进就是他的标语,因为有这种见解作根据,所以才有中国人的“听其自然”的安分知足的、宽容的、和平的、诙谐的、娱乐的那种人生观。也因为有了这种见解做根底,所以才生出中国人的命定主义。中国人知道自然的程序是徐缓的,所以不慌不忙地等待着应得的收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42:17
```````````````海德格尔论老子````````````````
`````````````````````````````````````````````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现象学的重要代表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从中学时代起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并对哲学产生了兴趣。1913年获得弗莱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海德格尔是一个勤于思考的哲学家,主要著作有《形而上学是什么?》《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真理的本质》等。海德格尔的思想博大精深。在欧陆哲学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学运动中,海德格尔始终被视为重要代表,他不但推动和改进了现象学运动,而且提出了存在主义的现象学方法。由此可见他的哲学历程是从现象学到存在主义。运用存在主义的现象学方法研究语言问题构成了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显著特征和主要内容。

●我们通过观看那不显眼的简朴,越来越原发地获得它,并且在它面前变得越来越羞怯,而学会这种注意。那些简朴事物的不显眼的简朴使我们靠近了那种状态,依循古老的思想习惯,我们就将这种状态称之为存在,并与存在者区别开来。老子在他的《道德经》的第11首箴言诗中称道了在这个区别之中的存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42:39
中外名人论老子(续)
  ——李约瑟论老子

李约瑟(1900-1995)英国人,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致力中国科技史研究。撰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史学家。1994年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李约瑟博士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FBA)、中国科技史大师及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当代杰出的人文主义者。1937年,在鲁桂珍等三名中国留学生的影响下,皈依于中国古代文明,转而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医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李约瑟广泛考察和研究中国历代的文化遗迹与典籍,为他日后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作了准备。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他在这部计有三十四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李约瑟一生著作等身,被誉为“20世纪的伟大学者”、“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这些树根今天仍然生机勃勃。

 ·在中国文化技术中,哪里萌芽了科学,哪里就会寻觅到道家的足迹。

 ·中国是科学人道主义最早发源地之一。在古代,儒家提供了人道主义,而道家提供了科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43:23
中外名人论老子(续)
 ——威尔·杜兰论老子

威尔·杜兰(1885-1981)美国麻省人。美国最著名的通俗哲学史家、历史学家。从1914年起在纽约的一家长老会堂演讲哲学史与文学史,前后14年,为他的《哲学的故事》与《文明的故事》两部书预作准备。1926年,出版《哲学的故事》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从此偕同夫人投注毕生精力从事《文明的故事》的著述。1967年,该书荣获美国普利策大奖,并得到西方读书界、学术界的普遍赞誉。20世纪30年代杜兰的著作就被译成中文,为中国读者所熟悉。《文明的故事》被称之为20世纪之《史记》和《汉书》。

 ·老子是孔子前最伟大的哲学家。《道德经》出自何人手笔,倒是次要的问题,最重要的乃是他所蕴涵的思想,在思想史中,他的确可称得上是最迷人的一部奇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43:42
中外名人论老子(续)
   ——李政道论老子

李政道( 1926~)理论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1946年受他的老师吴大猷的推荐获得国家奖学金,去美国深造,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1948年春通过研究生资格考试,开始在费米的指导下作博士论文研究。1949年底完成了关于白矮星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牛顿力学已被量子力学来代替,量子力学有条很基本很重要的定律叫“测不准定律”。这条定律说,我们永远不能测准一切,任何物件假如我们能完全测定它在任何一时间的位置,那在同一时间,它的动量就无法能固定。对普通的一般物件而论,动量不固定,就是速度不固定,既然速度不能固定,那就无法完全预定这物件将来的路线了。从哲学上说,“测不准定律”和中国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颇有符合之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