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6956 47
2010-09-07
姚金明/老子的大智慧
——以柔克刚


老子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又说“守柔曰强。”这些教诲也是老子让人们成功的法宝。  

今天,我们做爸爸妈妈的怎么样给女儿、儿子教诲呢?我们常对子女说:“儿子女儿,你们要勇敢地前进!”对不对呀?对呀。老子一看就笑了:“你这个爸爸妈妈还不到位,就知道前进,如果碰到了南墙还前进?那只会头破血流。”如果我们对子女说:能够前进就前进,但也要学会后退再后退,如果向前走不通的话,就应该及时后退啊,就智慧得多。  

我们现在的爹妈还这样教育孩子:“要刚强、要坚强。”如果老子来了会说:“孩子是要刚强、坚强,但是还必须学会柔弱再柔弱。”为什么大学生、中学生会有很多的人跳楼、出走啊?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柔弱胜过刚强的道理,受不了挫折。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以柔弱胜刚强,以坚韧面对人生的困惑。  

我们还这样教育子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也有问题,你往高处走,走走走,走到高处不胜寒啊!聪明的父母应该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人是要往高处走,但还必须学会往低处行。”那么你教育出来的孩子能前进就前进,能后退就后退,能刚强就刚强,能柔弱就柔弱,能往低处走就往低处走,能往高处行就往高处行。

姚金明/老子的大智慧
——把握欲望  


老子告诉我们,人生要找到成功的道,想要坚定不移地走向成功,还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比如人人都想富,那么怎么算富有呢?老子讲财富不是用数字来衡量的,他说:“知足者富。”  

百万、千万、亿万富翁,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华丽的别墅、高档的小车,这真的很富有吗?相反,有些下岗的家庭,一个月就只有几百块钱,还要供孩子读书,就真的不富有吗?  

不一定!因为富有是不能一律用金钱来计算的,健康能用金钱计算吗?爱情能用金钱计算吗?儿女之间的感情能用金钱计算吗?而且就算有很多的钱财,若是不知足的人,永远觉得自己比不上更富有的人,老是觉得还不够富。当然“知足者富”,也并不是说越穷越好,而是你有多大本领致富就到什么档次,能在这一点上知足也就是富。  

老子还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多藏必厚亡(藏得多,丢失得也多。)”。清东陵慈禧太后的墓里陪葬物特别多,但正是她“多藏”,所以盗墓的人也马上盯住不放过,就盗挖,结果死了也不得安息啊!如果慈禧太后能看到后来这样盗挖她的墓穴,还会多藏吗?

姚金明/老子的大智慧
——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强调,要成功就要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举个例子,英国女王维多利亚18岁就开始做女王了,一直做到82岁,她干的事情就是结婚、生孩子,生了9个孩子。但是在“无为”之中却是“无不为”,创造了一个神话,英国成了日不落帝国。她做女王不随便去发号施令。她做事情能顺其自然,而恰巧没有妨碍、干扰那“第三只看不见的手”去自由地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就又应和了老子说的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一个大国和煎一条小鱼是一样的,不能胡乱折腾。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里根总统看到这句话被感动了,把这句话写进了他的国情咨文中。老子的智慧,没有国界,没有时限,只要能正确地理解与运用它,就会产生效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9-7 11:23:25
[方圆智慧]水成冰评析老子


以圆容方/老子的大智慧
——守笃静,把握自我的修养功夫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人容易失去“赤子之心”,即人性美好的东西。老子提出“复归于婴儿”,并不是要求人们回到婴儿的形态——那是回不去的——而是找回人性的真善美。用什么办法呢?“致虚极,守静笃”,在浮躁的充满物欲的世界,安置好自己的灵魂,冷静审视自己,检阅自己,不使人性丧失,行为迷失。对此,求外不如求内。心量要圆,才能化解是非;品性要圆,才能容纳他人。

以方制圆/老子的大智慧
——唯道是从:恪守原则的作人信念


社会像个大熔炉,容易把人的个性磨蚀。个性是方,做人的原则也是方,方是一切信念建立的基础。做人不讲原则,规避规则,只圆不方,一味圆滑,那么什么手段都会使出来,社会必因此限于无序,人必因此活得紧张。人本身是自私的,但老子以无私成其私,即以个性与原则的方,去应对共性与他人的圆。这是有意进行反动——“反者道之动”——不是消极回避,而是唯道是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遵循博弈原则和游戏原则。

以道临天下,在自爱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见素抱朴,在自重种经营好自己的位置。
知雄守慈,在自信中盯准自己的目标。


方圆并用/老子的大智慧
——上善若水:游刃有余的交际方法

老子推崇与颂扬水,因为水有“善德”,水有能耐,可方可圆。既能藏污纳垢,又能激荡澎湃,人在交际中当效仿水的灵活,当方则方,当圆则圆,方圆并用,不拘于一种形式。处世以“处下”的姿态和胸怀,实现与人友好相处的理想状态,达到“居善地、心善渊”的最佳境界。


方中有圆
——柔弱胜刚强:零风险的竞争策略

“零风险”不等于无风险,老子说“有生于无”,竞争不可能没有风险,但可以降低风险与化险为夷。老子找到了一种风险最小的竞争策略,把自己放到被“竞争群”所轻视的位置,故意与对方的参照系错位,信息不对称,达到后发制人而取胜的效果。内心不放弃竞争,这是“方”,表现貌似不争的样子,这是“圆”,寻找最佳的时机出手,这是“方中有圆”。


圆中有方
——处无为之事:巧于变通的领导艺术

老子“以静为体,以柔为用”,以至无所不至、无所不遍,可左可右,可上可下,可顺可逆,在方为方,在圆为圆,这是一种变通智慧。无为,不是什么事都不干,而是顺势而为。领导“无为而治”,在识人用人管人上须圆中有方,团结凝聚各类人才;在决策管理上不作无用之功,达到无往不胜的化境。

知人者智:成功的领导用人重于谋事
以身为天下:高明的领导授权重于用权
功成而不有:魅力的领导激励终于施令


由圆而方
——言有宗:能说会道的口才魅力

有一种误解,以为好口才就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你成天说个不停,说明你有多语症,而不能证明你有口才。好口才不在于说多说少而在于说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一味地奉承与迎合他人,只会给人留下圆滑的形象。“言有宗”,说话不失“本真”,以体现方;“事有君”,能让人共鸣与接受,以体现圆。如果不懂得察言观色,不讲究方式方法,部掌握策略分寸,定造成语言事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24:40
由圆而方  
——言有宗:能说会道的口才魅力

信言不美:好口才是追求和谐之美。
不言之教:好口才的终极目的是心的沟通。
大辩若讷:好口才的价值是帮助自己应对环境。

由方而圆
——大巧若拙:抱成一团的做事技巧

善于做实的人,把自己的事变成大家的事,共同来做,这样效率高,效果好,正如老子所言“天长地久”、“根深固柢”。自信是方,合作是圆,由方而圆是“方而不割”、“圆而不泥”的过程——不要自以为是、意气用事,该放弃的东西一定要放弃,该妥协的时候一定要妥协,该付出的地方一定要付出,以至于“万物并作”,赢得更多人的尊重、支持和帮助。

个人的精神是方,共同的精神是圆,
把个人的精神凝聚为共同的精神,
这就是由方而圆,
必迸发出巨大能量!

个人的利益是方,共同的利益是圆,由方而圆,就是利用个人的“小我”的力量,去争取“大我”共同的力量。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联合作块大蛋糕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25:07
中外名人论老子
  ——孔子论老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后来逐渐衰落而迁到鲁国。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据孔子自述,他十五岁时 就以学为志,学习的内容自然非常广泛,但首先不能离开先代的礼乐典章制度。孔子到三十岁时,所学已颇有成就。五十岁左右,孔子逐渐受到当政者的重视,担任要职,山中都宰为司空,山司空为大司寇,直到以大司寇行摄相事。孔子周游鲁国,始终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地方,孔子非但未受到各诸侯国当权者的欢迎,且时常受到一些意识不到的威胁,孔子畏于匡、孔子困于陈蔡,形容狼狈,年近七十,孔子在失望中返回鲁国,没过几年,孔子就带着遗憾死去了。

孔子对于当时“礼坏乐崩”的时代有深切的感受,孔子自认为“斯文(即先朝的礼乐典章制度)在我”,所以始终在为恢复其理想中的社会秩序而奋斗,这就是孔子所行之“道”。孔子以自己为“述而不作”——只是在绍述先代的礼乐典章制度,其实并非如此,在绍述的同时,孔子为旧的礼乐制度找到了内在的情感依据,即“仁”。“仁”首先指示一种情感,即“爱人”,首先从父子、兄弟间的亲情出发:“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山此推己及人,即所谓“忠恕之道”,以此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孔子对于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实现了仁,也就实现了完满的自我人生。孔子关于仁的学说,对后世儒学发生了关键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正是在此意义上,儒学尊孔子为鼻祖。同时,孔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私人教师,据《史记》载,孔子弟子三千,比较有成就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提供“有教无类”,孔子招收的学生从事各种职业的都有,孔子教育的内容首先是怎样作一个正当的“人”,孔子教授的方式多是启发式的,孔子鼓励谈论自己的观点。

孔子问礼于老子,史有明载,两位历史文化巨人的会晤,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盛事。两位文化巨人有史证可考的会晤是5次。即分别在公元前535年、公元前527年,公元前515年、公元前501年和公元前486年。让孔子对老子发出“犹龙”赞叹的,是在第二次。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分为罔,游者可以为伦,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无。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

这段话的有意思是:鸟,我知道它能飞翔;鱼,我知道它能在水中游动;兽,我知道它能奔跑。能奔跑的兽我可以用网去捕捉它,能游的鱼我可以用钓线去钓它,能飞的鸟我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是不是能乘风云而上天?我今日见到老子,感觉他就象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25:31
中外名人论老子  
  ——庄子论老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人。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杨朱学说。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从老子“道法自然”出发,他认为“道”是无限道,超绝时空的,不可感知的,它生出天地、帝王、神鬼以至一切事物,而又自本自根,不可捉摸。他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而学“道”的最后归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异,从“有待”进入“无待”。在思辩方法上,把相对主义绝对化,转向神密的诡辩主义。庄子又为先秦时期文学家,其文学成就尤居先秦诸子之冠,堪称浪漫文学之父,东方文艺之神。著书十余万言,《庄子》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身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这段话意思是:老子“道”的学说是“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老子建立了以“无”、“有”为基本理论,以“太一”为主体,以“谦下”为基本形式,以“利万物”为本质的思想体系。

这段话是庄子对老子“道”的思想架构的准确概括,记录在《庄子·天下》这本书中。在这本书里,庄子高度评价了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人皆求福,已独曲全,“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坚则毁矣,锐则挫矣”等等“谦下”、“贵柔”的思想。因此,庄子称老子为“古之博大真人”,而庄子本人,又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说老子是哲学史上的现实主义,那乡庄子即是哲学史上的浪漫主义,他浪漫主义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7 11:25:55
中外名人论老子
  ——荀子论老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即荀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象、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中文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博学才能“知助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采,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思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

这是荀子在其著作《天论》中,对诸子就“有”“无”的看法的概括和阐述,同时也阐明了自己对道的理解,肯定了“道化万物”的思想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