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07日 07:39 来源: 云南日报
刚刚公布的2010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净利润1.5万亿元
人民币,其中4大国有
银行的利润占中国500强企业总利润的1/4左右。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工、农、中、建4大国有银行共赚得净利润2559.82亿元,日进斗金14亿元左右,真正成为挣钱机器。
赚钱本来是件好事,可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国有4大银行却不让人看好,非议不少。
原因之一,盈利含金量小。
上半年,
工行、
中行和
建行的利息净收入分别高达1433.12亿、918.64亿和1177.99亿元。权威人士指出,这份成绩单表明,国有银行利润的最大来源还是靠传统的存贷差收益,盈利主要吃政策饭,业务创新,发展新模式还有较大差距。不无遗憾,
银行卡手续费等等手续费用收入,成为银行喷涌金钱的“永动机”。请看
工商银行(601398),上半年没有任何技术含金量的银行卡手续费收入达到61.86亿元,同比增加18.31亿元,增长42%。
原因之二,收费名目多。
业务创新滞后,创新收费却超前,银行收费热情空前高涨。目前,银行的3000多种服务项目中,收费项目就超过了750项。年费,点钞费,跨行取款费……名目繁多,以至于达到750项之巨。对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说明、解释,银行大多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很多收费是在
消费者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被收费”让消费者很无奈。无怪乎今年银行 推出的“数钱费”犯了众怒,一项针对“数钱费”的调查显示,89.3%的受访者对银行收取“数钱费”持反对态度。
银行乱收费早成社会诟病,批评之声不绝于耳。近期
银监会、国家发改委共同起草《
商业银行服务价格
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包括密码重置等7项收费将取消。一场盼望等来取消7项收费,屈指一算还不到750项收费项目的1%,看来取消银行乱收费还任重道远。
原因之三,服务质量差。
4大国有银行服务质量与巨额盈利反差实在太大。一项调查表明,有高达80.6%的人认为银行“应该使普通人能享受到便利优质的服务”。做业务,而不是做服务是普遍现象,银行注重员工业务技能、本领的提高,却较少让员工懂得待客之道和服务技巧。到银行“一肚子气”,“一鼻子灰”是家常便饭。主动服务意识差,在国有银行已是通病。
现代社会银行已经同人们的
生活密不可分。处于垄断地位,享受国家政策优惠的国有银行,为社会,为群众提供优质、周到、贴心的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容有偏差和背离。有专家指出,如果国有银行仍然躺在当前的盈利模式、分红模式、服务模式上乐不思蜀,不思改进,不顾及消费者的感受,是相当危险的。
这不应该是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