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010-10-15 16:38:14
10月下旬要完成博士课程作业和其他写作任务,读书笔记要暂停一阵,争取11月初继续进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8 15:56:29
第5章  合约原理

正如上一章提到的,本章是要把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模型化。

模型化有两种主要方法,一种是将交易费用(更确切说是信息成本)本身模型化,一种是看他们的影响。

因为本人知识有限,对模型化理论认知有限,且限于网页格式很难使用图表公式,本部分仅能最基本的介绍,请不要误解为此部分内容浅易。

这一章占了足足100多页,在这样一本正文总共600多页共10章的书中,分量是可想而知。

其原因一方面大概是因为模型化的理论中公式和图示总是很占用比纯文字更多的空间,但是更可能的原因还是其本身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这部分顺次介绍了几个模型:

1、企业的管理理论的开支偏好模型。可以将其看作是委托——代理模型的雏形。

2、道德风险型的委托——代理模型。主要处理代理人事后机会主义行为。

3、逆向选择的委托——代理模型。主要处理代理人事前机会主义行为。

4、隐形合约理论。分析黏性工资现象。

5、不完全合约模型。主要是试图将Williamson的交易费用方法模型化。主要涉及资产专用性问题。

6、自我履约协议。探讨了信誉均衡问题。

每一部分的结构不尽相同,但是基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模型的提出前提,包括问题的提出和假设条件等。

2、模型介绍和推导。有的介绍了如何从比较严格约束模型逐渐过渡到一般模型。

3、模型结论。

4、模型缺陷。

本章最后对以上模型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归纳了相关参考文献,提供了阅读建议。

这一章涉及较多的模型建立、推导和解释,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大量名词、假设、理论和案例。

如果从事相关研究,是非常好的资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0 23:05:39
谢谢,受益匪浅!请问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框架中能否解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6 01:01:15
楼主很用心,说了很多。可是我想说一句话,这本书很不错,但是翻译很差,如果没对照原文的话,很多的理解都是有问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6 22:12:32
以上几章是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和简要的分析。6-9章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应用问题。使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三种基本的制度(组织):市场、企业和国家。其中第6章是对这种应用的总体性评论,第7章分析市场,第8章分析企业,第9章分析国家。大概是由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始于“企业为什么存在”这样的疑问,在具体分析的三章当中,第8章最为详细,而对市场和国家这两种制度(组织)的分析,相对而言则明显篇幅较少。对于前者,似乎古典经济学阐述更多,后者可能是因为这种分析方法也是出于初步探索和研究阶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6 22:19:00
miseschen 发表于 2010-10-26 01:01
楼主很用心,说了很多。可是我想说一句话,这本书很不错,但是翻译很差,如果没对照原文的话,很多的理解都是有问题的!
谢谢提点,阅读的时候确实是很累人。读原文也是导师的要求,只不过我也刚刚是入门,希望通过这本书掌握个脉络,下一步会尽快从读译著过渡到读原文。也建议各位坛友尽量读原文。这个过程是绕不去的,早晚要经历这个过程,越早越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6 22:20:18
33# xing0409

尝试看一下隐形契约、组织文化和“信誉”等内容还是可以有很多启发意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7 11:48:26
第6章  应用于市场、企业及国家的新制度经济学:一般性评论

开篇提醒读者,第一,新制度经济学这种研究范式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协议各方在经济交易过程中的协调问题。

第二,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是在具体环境下,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治理结构、秩序或宪政)是“合理”的。

这两点对于把握新制度经济学文献有比较重要的指引作用。

文章尤其提到,这种“合理”的制度形式可能是两种极端形式中的某一个(市场或科层)或介于二者之间的某个东西。目前文献对科层和市场两种组织形式研究的比较多,而更让人好奇和着迷的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混合”组织形式。这可以作为研究的一个方向。

既然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核心和对象如上,那么“环境”或“规则”、“组织形式”或“治理结构”就必然是要细致分析的内容。所以第6章接下来的内容包括分析讨论私有经济的基本规则以及对三种制度安排(组织)进行了一般性的评论。

私有经济的基本规则

一般来说,由不同期限和灵活性的关系性合约组成的系统,它们相互支持并共同支撑着(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经济制度这个外壳。而对于私有经济来说,最基本的原则是私有财产可以转让,尤其派生出基本的法律秩序和配套实施工具。这里面当然就涉及到了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和约束,并且为了保证制度规则的建立和正确运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引申到“组织文化”这个议题。



对组织的一般性评论:企业、市场和国家

如果我们认为组织是追求共同目标的结构化群体,那么企业、市场和国家都是组织的一种。

组织形成和进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是免费商品。它的生产、传递和使之可信都要付出成本,而这些活动恰恰是一个组织的典型特征。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组织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个体之间(或多或少)的关系网络,其目的是规范组织中成员的交易(包括信息交易)。特别地,组织的“治理结构”或宪政取决于资产专用性的大小及交易频率的高低。还需要注意时间在其中扮演的必要角色。

从这种认识出发,关系性合约、产权、信息、交易费用等工具必然被纳入到分析中来,并可以对企业、市场和政府这三种组织的概念进行新视角的阐释。

企业可以被界定为个体(通常是资源所有者)之间为有效组织生产而构成的关系性合约网络,从特征上说,它涉及通过管理或者科层交易来发布命令。

市场是绝大多数潜在市场参与者反复交易的社会安排。这里要注意,我们改变了原来假定市场是“现成的”这种认识,认为市场同样不是在真空中运作的,同样要面对交易费用及它们与社会结构的关系问题。
国家被理解成选民(委托人)和他们的代表(代理人)之间的一个委托——代理关系网络,其目标是通过适当的组织来最大化大众的福利,这些组织可以运用武力(胁迫),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式就涉及对政治权利进行适宜的分配、管理和交易

在市场交易与科层交易之间(或者说市场与企业交易之间)不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异,时间其中重要作用。所以区分“企业”和“市场”这两个组织不一定有用,区分搜寻、考察和就某个市场订立的任何类型的延时或非延时合约的组织,以及后来合约关系完成的组织可能更好。

市场和企业都可以看作是私人集体行动的特例。

对很多交易来说,实现不清楚在市场里组织通过市场交易或者在企业里组织科层交易哪种更好。在某些情况下,市场与企业共存于一个组织之中(例如证券交易所和拍卖所)。

制度经济学认为市场失灵可以由私人企业来处理,虽然需要集体行动,但是不一定需要政府行动。

本章最后给出了关于制度和组织文献的简要指南以及阅读建议。无论如何,Arrow、North、Williamson、Weber、Kreps的相关文章是不应该忽略的。



第7章 市场的新制度经济学

正如科斯所说,“尽管经济学家声称是在研究市场运作,但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市场本身的地位却不及企业”,这本书引用了这句话,也在篇幅上印证了这句话。

新古典经济学在零交易费用下进行研究,那么市场不过是“现成的”,只是“供需交汇”而已,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取决于市场参与者多寡,典型的就是Bain(1956)的结构——行为——绩效假说,在相当长时期内是产业组织领域的核心思想。然而,当我们承认存在交易费用之后,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研究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不完全”有了新的功能,它或许不一定是垄断行为的存在形式,而是有交易费用的市场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接下来,作者阐述了市场作为组织的性质、特征和作用,通过价格刚性现象说明市场不能仅用价格信息和合约协议来分析,本质上市场是市场合作的结果,并从签约前(搜寻、考察)、签约中(讨价还价)和签约后(实施、控制和执行)的活动论述了市场组织的问题。这其中有很多思想的火花和重要洞见,摘录部分在下面。

签约前的交易活动:搜寻和考察

市场发育需要特定的投资,而这就在协议成员之间或在希望搭市场这个公共产品便车的那些外部人中诱致出机会主义行为。因此进入壁垒不一定是社会浪费,正好相反,对与为创造和提升市场组织提供足够的激励来说,它们可能是必要的。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由于交易费用和信息问题的存在,所谓实际市场与完全市场的偏离不一定原因是垄断,更可能是能够节省费用,如果是后者,那么这种偏离是有效的。

Nelson(1970)把Stigler的文章扩展到对产品质量的搜索,可以认为广告对与搜寻类商品有用处,是一种在总体上节约资源的技术。

Barzel(1982)在《量度费用与市场组织》里指出,量度问题及费用到处存在,并且显著地影响到所有交易。

降低量度成本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产品质保书、分成合约、品牌以及纵向一体化。书中都分别进行了介绍和举例。

Kenny和Klein给出了一个如何避免过度搜寻的有趣案例。案例取自CSO(一个世界顶级钻石销售集团),该集团将钻石细分成2000多个种类,并制定好不容讨价还价的价格。买家可以拒绝,但是将永远失去获得邀请购买的机会。

“纵向合作”一般产生于合约订立之前,而横向合作则更有令人着迷的地方。

合约的形成

在存在“依赖性”即依赖型投资的场合,稳定的标价是相当普遍的,而数量调整比价格调整更多激励相容。因为“价格调整具有一个不受人喜欢的零和性质,而增加、减少数量或延迟交货的建议则不会。”价格刚性也体现在雇佣劳动力的合同上。

Mulherin、Netter和Overdahl(1991)提出了,金融交易创造出了市场而且事实上还“生产”价格。实际上,它们使得产权货币化。

与传统观点相反,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价格刚性和进入壁垒起着有益的经济作用。

在某些条件下,价格刚性可以视为是对交易者专用性投资的可剥夺性复合准租金的一种那个保护。

而像商标、专利和许可证这样的法律保护措施,甚至那些非法的进入壁垒,可能是个促进有效市场组织发育的手段。

书中介绍了Greif(1989)考察Maghribi犹太商人组织的案例,以及Milgrom、North和Weingast(1990)对12和13世纪原野集市的法商制度,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周围大量的看似背离“完全市场”的制度安排都起着降低降低交易费用的正面作用。



签约后的活动:施行、控制和执行

考虑到专用性投资的作用,防范时候机会主义成为一个问题。仅有法庭秩序要么不可能,要么太昂贵、费时,也不一定可靠,因此,“私人秩序”就是可以考虑的了。

本节对市场价格高于竞争价格、特许、纵向和横向一体化、公共管制以及私人第三方裁决争议5种现象的效率问题,阐述了新制度主义的观点。

Klein和Leffler(1981)认为,市场价格高于竞争价格以及沉没成本的出现是确保质量承诺的方法。二人与Alchian(1978)认为特许可以视为市场和科层的混合形式,同时,如果声誉机制不可能约束“不良行为”时,纵向一体化就特别有吸引力,而高度专业化的投资时横向一体化的重要原因。

Demsetz(1968b)在“为何要管制公用事业?”一文中批驳了以自然垄断导致市场失灵所以需要公共管制的观点。他认为在长期合约下只要投标前经过竞争,仍然可以达到比管制更好的效率。

私人第三方决定绩效的情形在现实中广泛应用,这也说明市场的使用不是免费的。

所以,上述几种机制在一定条件下都是有效的制度安排。



市场:结论与展望

这部分阐述了新制度经济学对市场所用所持的观点,并展望了这部分研究的发展前景。

总体结论是,市场是为了克服信息问题而进行双边或多边合作的结果。而结合政治决策对市场组织进行分析目前令人吃惊的进展缓慢(甚至几乎可以说没有什么进展),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更为正式的研究工具以及公共选择理论应该结合起来。



余下部分是文献指南和阅读建议。

这部分无法忽略Weber、Stigler、Nelson、Klein、Leffler、Barzle、Alchian、Williamson、Sutton等人的贡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7 12:27:02
第8章 企业的新制度经济学

关于企业的理论正如前面所说,著述丰硕。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传统的古典经济学人为假设应该适当放松。对有关企业的组织问题的现代思考提供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比较恰当。

这一章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新制度经济学文献中关于企业的一般理念,第二部分考察了新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末尾一如既往是关于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第一部分是从批判传统新古典理论开始的。正如Stiglitz指出的,“大多数我们以前认为正确的东西其实是有局限性的”。交易费用大于零的假设与新古典中无摩擦世界是冲突的,把企业当作“黑箱”的理论显然不符合新制度经济学的胃口,而在现实中,企业制度结构对于更好地了解它的生产函数无疑是重要的。

现代企业理论不能不关注产权分析方法、交易费用经济学及合约理论。

企业作为降低交易费用的组织形式出现,就不得不考虑一体化激励及其局限。

一体化激励

Alchian和Demsetz(1972)最早尝试对企业进行较为细致的制度分析的经济学家,将结构考虑与企业的经济性质联系在一起。特别讨论了所谓计量问题。

Grossman和Hart建立了一个组织一体化理论,代表着不完全合约理论的第一个模型。他们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准确地区分企业内合约与企业间合约之间的不同?他们认为企业规模与控制资产剩余权利有关。一体化企业作为一个包含大量次级单位的大单位建立起来的,由于递增的费用和无效率,交易费用和协调问题将会对企业规模施加约束。

Simon则从企业家的角度入手,论述雇主和雇员关系如何确立和执行。

Kreps认为权威的信念是“允许互利交易产生的黏合剂。”他的分析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合作博弈的声誉理论,成为交易费用经济学和科层权威理论研究的一部分。在他的观点里公司文化(组织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Miller也进行了深入讨论。

一体化的局限

“Williamson之谜”是这个问题的好开始。

Williamson认为存在许多问题阻碍着有较强激励机制合并的实现。他列举了很多复杂的因素,其中值得一提是,兼并必然会涉及到产权得变化,而这改变了激励机制和经济行为选择。

一个更为复杂的解释集中于官僚理论中所谈到的“损失控制”现象,Kreps将其中一些观点运用到了他的企业组织文化理论中。Milgrom和Robet(1990)也提到了官僚组织结构中,由于一个集中式权威有能力介入组织内事务,某种费用就会产生,被认为存在所谓“影响成本”。

特别地,需要注意,企业规模边界似乎是一个时事性的问题。比如《经济学家》提到贸易壁垒减少对跨国企业的影响,以及由于电脑等技术的使用使得小企业可以与大企业抗衡等。



所有权和控制

在这部分要解决(1)谁拥有企业?(2)企业所有权意味着什么?和(3)企业中涉及各方的区别是什么?

这个部分可以看作是委托——代理模型的具体应用。

Manne(1985)应用产权分析方法,提出接管威胁作为约束管理层的工具。比如“绿票讹诈”方式的存在。

Jensen和Meckling(1976)主要是从实证委托——代理理论出发来探讨这个问题。

Fama(1980)对于Alchian和Demsetz(1972)以及Jensen和Meckling(1976)讲规范管理的任务主要交给风险承担者(剩余所有者)的认识提出了批评。

Williamson主要是从资产专用性角度提出分析和解决方案。

Holmstrom和Tirole(1989)则在他们的综述文章中提出了四种办法,包括内部制约和三个外部市场(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制约。



第二部分是理论应用,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模型的批判和扩展,第二个层次是对各类企业的详细“案例分析”。因为网络格式限制和具体类型的非一般性,所以这一部分内容不做深入展开,感兴趣的话请参考原著内容。   

对于模型的部分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因为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的广泛影响和长久生命力,以及新制度经济学本身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所以在尝试修正模型中难免有将新制度经济学考虑的因素作为一种“约束”纳入原有模型倾向,或者虽然考虑新的框架和模型,但是在初始假设中留存了部分新古典经济学的内容,使得在假设部分就有相互冲突,比如同样一个主体对某些事情完全理性,无所不知,但是对另外一些事则是有限理性的。这些问题并不能否认这种尝试的贡献,因为毕竟我们已经在解释力上取得了进步。

企业类型部分包括传统的苏联式企业、社会劳动管理型企业、劳资共管企业。



接下来的部分介绍了这部分讨论问题的先驱者及早期研究、企业新制度经济学概要及科斯之后的主要文献和文献阅读建议。

不应错过的学者和文献有:

Coase(1937)和Barndard(1938):了解现代经济学如何走出了传统的新古典企业理论

Hart(1989)和Eggertsson(1990,chap.6):关于企业的制度经济学综述,其中Williamson是必读原著的,Alchian、Demsetz、Jensen、Meckling的论文是非常重要的。

Putterman(1986a)编辑的论文集:一系列重要论文,还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文献。

Hansmann(1988):所有权问题综述

Holmstrom和Tirole(1989):现代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Wiggins(1991):有选择的综述,主要是正式的理论文献

Rumelt、Schendel和Teece(1991):新制度经济学与商业政策研究综述

其他关于社会主义问题、南斯拉夫的劳动管理型企业的文献等也有介绍,这里从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7 23:54:44
关注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8 20:19:02
第9章  国家的新制度经济学

前面已经提到国家也是一种组织,并且可以理解为一个类似企业的社会产品最大化的组织。

但是国家与企业存在重要区别,其中之一是国家是最高权威,并且它能制定自己的法律。

如此,我们可以使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工具对国家及其组织进行分析,同时必须注意与企业分析的区别。

这部分可以分成三个层次,首先是关于国家的起源或建立,然后是国内政治关系或“市场”,最后谈及国际关系。

一个简单的国家新古典理论

对国家的产生,有合约原理和掠夺原理两类(North,1981)。

合约原理认为统治者与选民之间是一种自愿合约,统治者提供保护和正义,选民付出成本(赋税等)。

这里面有几点比较有趣。统治者虽然是“代理人”,但是要有可以要求“委托人”服从的权威。统治者的权利受到的约束来源于选民“用脚投票”(如移民)和“用手投票”(罢免现在的统治者另选他人)。

这里面要注意几个问题,比如双方合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宪法,但是还有不成文的隐性契约。统治者作为国家的代表显然有获取垄断租金的倾向。而选民制约统治者的能力大小与可替代者容易与否相关,而“用脚投票”的成本即使在现代的西方社会也是相当可观的。公民的专用性投资(沉淀成本)通常远高于企业雇员。这样形成的“锁定效应”更大,所以诱致一个政府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很大,无论什么类型的政府都不例外。

Margaret Leiv(1988)认为统治者是掠夺者,试图从人民那里榨取尽可能多的收入。其他教材也有介绍说,有学者认为国家的起源是土匪、流寇,后来他们发现“杀鸡取卵”成本太高,而居民也不堪忍受不确定的生活,所以双方缔约,由前者提供保护地方平安,后者支付固定费用,形成了国家的雏形。

North还分析了国家结构的演化过程,认为国家这种组织的确立,使得制度创新有了载体。这有点类似于企业的存在为企业家创新精神提供了载体。



政治制度的作用

民选国家可以看作是选民与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性委托——代理契约。

同时还存在不同利益集团的代理人的交易问题。

由于涉及时间维度问题,就像经济交易一样,承诺需要借助合适的制度安排确保承诺可信。

制度使承诺可信的观点,也是反驳公共选择文献中的基本不稳定性观点的好观点。

Kreps的组织文化也可以运用到目前的分析当中,即可以运用到对政治官员及其选民之间的科层交易进行的分析中去。



政治市场

民主政治可以被描述成竞争性斗争,这点同经济竞争类似。当然二者存在明显区别。经济竞争是通过经济交换来获取经济优势的斗争。它建立在安全的产权基础之上。另一方面,政治竞争是对权威的斗争,即改变这些产权得权力——单方面的,没有任何经济补偿。所以,政治活动家因而设法对有些权利结构进行改革,这些结构妨碍了他们所偏爱的代理机构和计划将来对公共权力的运用。这个斗争永远不会结束,同时影响着制度的形成。一般情况下,政治竞争不会产生有效率的方案。从特征上说,有效率的政治市场是不存在的。分配性冲突、集体行动规划以及搭便车问题都可以组织经济上有效率的政治体制的建立。

在一般意义上,经济市场和整治市场表现出相同的特征。二者都是通过双边和多变的讨价还价来组织协调。

战略决策,单个居民影响决策的方式(压力集团、示威、静坐等等),私人组织,政党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国际关系

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交易与一国内不同力量之间的交易,或者市场交易,特征类似。

国际关系秩序的问题是它存在一个超级的世界权威来维护。它是无政府主义和自我组织的。

虽然有国际司法,但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主权国家要通过全方位外交活动构成维护自己的手段,直至战争。

国际关系关心的饿问题是国际社会的宪政和运作规则的演化、捍卫和管理。

捍卫国际协议的方式有:抵押品、担保物、联手、联盟。

国际协议的执行手段有:终止、以牙还牙、力量平衡、霸权稳定性、霸权合作。

后面是关于国家和国际经济学文献的简要指南及阅读建议。

Locke的国家合约论,Buchanan的《自由的限度》,North的简单国家新古典理论的经济学分析,还有Moe将新制度经济学运用于公共官僚体制分析漂亮的例子。

因为这部分不是本人关注的重点,所以没有花时间细读,感兴趣的,请看原著品读。



第10章  新制度经济学的未来发展

最好先明确,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目的,就是通过离开极端抽象和简化的正统新古典理论,而将注意力放在另一个不同的经验上的更有力的模型,力图获得对经济行为更多的洞见。不可否认,这种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同。我们已经不再怀疑它存在的合理性,相反,更关心和更困难的话题是,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

显然,新制度经济学者们的意见并没有完全一致,而且这个领域的边界也没有精确划定。新制度经济学还有很多自身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从新古典经济学中走出来但还夹杂初始假设的内在不一致性,对于经济效率、预测精度、最优化成本、无限递归、行动协调等问题的分歧和尝试。倘若想建立起新的研究范式,是否可以考虑“信息扩散”、“转移性偏好”等问题?所以,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年份里,我们主要会看到一个更有力和更集中的新制度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8 20:21:05
全书读书笔记结束。
从自己角度看,算不上啥笔记,说是摘抄还差不多。
感谢走过的路过的捧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 14:31:51
最近要做企业的社会成本与政府规制,还不知道怎么下手哟,来看看制度经济学和规制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5 20:10:51
收藏下,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6:43:56
好有文化啊,看不懂的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30 10:28:39
看了这本书,了解一下楼主的想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30 10:36:54
这本书我前段时间才啃完~   持续关注楼主的读书笔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0 16:53:44
收藏 关注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7 01:50:41
不错,希望以后多多交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7 07:13:09
我也喜欢制度经济学,楼主以后多多指点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8 20:03:37
支持,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9 14:22:08
好东东,正在学习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0 23:06:25
牛人啊 太厉害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3 10:20:44
谢谢,先拜读。希望多指点QQ:45262886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22 11:04:56
很好啊!辛苦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0 21:08:27
嘿嘿嘿嘿嘿,我老师也很喜欢这个话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3 15:21:24
读不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8 13:57:37
慢慢学习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7 11:06:41
还不太了解制度经济学,要学习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20:39:4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