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看了看,简单写了下入门知识
1. 入门性知识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制度对于经济运行的绩效是至关重要(不是决定性)的。
微观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中性的,它的脆弱性正是体现在它的制度的中性分析方法上——没有严格的考虑制度约束和交易费用。现代制度经济学运用新古典经济理论来解释制度安排的运行和演化,从而拓展了微观经济学的使用范围,并提高了其预测能力。
一些基本假定和术语
1.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每个人是不同的,从个体成员的行为推导组织行为或企业行为;
2. 最大化 个人都被假定是在他所处的制度结构的约束下做出自己的选择,并追逐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目标,终结了消费者选择理论和企业理论“二分法”。
3. 个人理性 当代经济学家更多关注的是不完美个人理性(imperfect individual rationality)。有限理性(以及交易费用不为零)是指,面对负责的世界,在合约所有相关的地方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有限理性意味着所有经济交易无法由市场合约来组织。
4. 机会主义行为 因为存在“利用欺骗手段进行自利”的行为,将机会主义者与非机会主义者进行区分一般会涉及高昂的费用,所以复杂的合约必然会终止。
5. 经济社会 一般认为是一系列的规则,在这一系列的规则下,人们可以自由的(即不存在压力集团的势力)将个人产权赋予社会上的每一位成员。
6. 治理结构 新制度经济学更多的关注有法律或惯例(包括论伦理和道德的行为约束)的法令。这种法令的使用构成限制个人行为的体制。任何时候,一个经济体现存的产权结构是由治理结构和秩序界定和保护的。
7. 制度 制度被定义为一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规则,以及规则的执行安排。制度的目的是为个人行为沿着特定方向提供一种指引。实际上,制度“界定了社会、尤其是经济的激励结构”。制度的内生化是新制度经济学今后研究方向的关键所在。
8. 组织 制度和那些受益于制度的人在一起被称为组织,分为正式组织的和非正式的组织。秩序是精确的按照最大化组织的目标函数的方式来建立的。建立和运行任何制度都需要投入真实的资源,并保证他们的规则得以遵守。这就需要涉及费用,即交易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