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辉--中国经济奇迹或将在十二个月内告以段落
在上周五大涨65.45点后,笔者认为管理层如果出台有效的政策予以打压力,股指或将稳定。但笔者发现管理层并没有这么做,今早晨的消息:沪深交易所颁布新规则T+0、融资融券将开闸,还有一些其他的消息也都属于偏利多的消息。而这无异于助涨了游资的疯狂。
对股市暴涨突如起来的变局,管理层总是被动的。这也使得本周一股指会出现更加剧烈的上涨。而上涨的背后就是整个中国金融风险的积聚。就好象今天的房地产市场,管理层即不希望房市继续上涨,又不希望房市就此展开下跌的难堪局面一样进退两难。
明朝末年,当李自成的大顺军就要将吴三桂坚守的山海关拿下的时候,突然间冲出漫山遍野清兵铁骑,于是局面瞬间改变。今天的中国股市正在重复着昨天的历史!在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尾声,股市越来越不利于多方时,却发现以外资和外汇储备注资券商的多却拥有数量庞大的作多资金,而此时的股市却是面临“新老划断”分三部走的规模有限市场。更加上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对居民消费品价格的宏观调控,政策市却对股市支持,结果资金进入了有限规模的证券市场。中国股市的空前大牛市来临了。而中国证券市场大牛市的背后将是更多的变数。
一,股指暴涨是宏观经济政策导致。
中国股市何以会暴涨,是因为股权分置吗?那为什么在股权分置开始或者在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以后股市怎么那么低迷呢?股改开始后股指最深跌到998.23点,而后是在政策托市的作用下股指才被拉起来的。而在股改中途股指分别出现了两次大幅的回调,分别是05年7月12日的跌到1004.08点和05年10月20日的跌到1067.41点。显然从回调的幅度看股权分置改革绝对不构成股市上涨的原因。并且因为股改政策对非流通股的“锁一爬二”的限制许多经济学家都得出了风险后置的结论,而且也有许多学者在股指上到1300点的时候认为股市开始存在泡沫。也就是如果没有外资的因素,股改的向流通股折股,以及以后非流通股“锁一爬二”的规定这些都会给股市造成压力的。
但现实是股市偏偏涨起来了,而且是越来越猛的暴涨。股市从最低点05年6月6日的998. 23 点到06年3月1日的1308.20点用了9个月的时间,而从1308.20点到1600点仅仅用了48个交易日,特别是从1500点到1600点只用了四个交易日。本来应该下跌的股市怎么突然变成了暴涨了呢?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游戏规则变了!以往的股市涨跌的推断是根据国内人民币总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而现在的牛市则是在人民币总量大幅增加下实现的。
国家在稳定汇率的政策导致外资疯狂涌入,瓜分人民币升值空间。进入中国的外资加上国家动用外汇储备注资券商、注资银行系统最终导致国内资本过剩。股市的暴涨显然国内资本过剩导致的。证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蓄水池,本来应该起到蓄水的作用,但因为股改并没有使股市成为一个容量无限大的市场市,所以当大资金涌入就出现了以往一模一样的资金推动下的牛市。再加上股市上涨带来的正反馈效应,引导庞大的社会资金的跟进,这越发使得这个市场失去控制。
二,现行汇率机制下中国资本必然过盛
笔者较早就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也较多的提出人民币汇率应该尽早市场化。并且笔者也认为在汇率市场化之前应该尽早的通过对流通股的补偿实现股市的市场化。尽管这样作有可能提早捅破中国的经济泡沫(如房地产泡沫),但无疑这样做对整个中国经济是最佳的选择。
但现实的操作却是管理层为了稳定,在汇率上采取的是稳住汇率的作法,即保证人民币和美元1:8左右的兑换比例。外资本进入后大量投放基础货币。这样的机制就导致外资掌握了大量的新印的人民币(基础货币)。管理层的如意算盘是:外资进入时以1:8的比例兑换人民币,外资出去的时候也以这个比例兑换,中国的外汇储备足以应付汇率的稳定。但这个前提必须是外资现在流入的量和以后流出的量相等。但实际情况是,大规模的外资进入中国后,随便找一个封闭的市场投资(比如管理层垄断土地的房地产),就势必导致这个市场的价格飞扬。比如外资进入搂市、股市。外资进来的资本和出去的资本显然是不一样多的。
外资进入中国楼市导致搂市场价格大幅上扬,进入股市则导致股市大幅上扬,而外资引发的价格上扬,撬动的则是存在中国银行的16万亿的数量庞大的银行资金跟进,价格继续飞涨。总有一天人民币没有了升值空间外资就要出去,如果以后出去的资金和其当时进入中国时资金量相等,那么出去的时候也以1:8左右的比例兑换人民币,中国的外汇储备就足以应付。但现实是外资在中国引发通货膨胀,导致国内股票价格,楼市价格大涨。外资要出去的时候,从QFII抄了中国股市的大底而言,外资获利是巨大的。外资在中国已经实现了可观的收入,也就是说如果一天资本开始逆流,现行的汇率机制中国的外汇储备量将不足以应付,那么中国将可能面临重蹈日本经济危机的复辙。别为中国有近9000亿外汇储备而骄傲,非市场化汇率引发经济危机许多国家都曾准备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结果是一样的。更何况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很大一部分已经被拿去注资银行填充银行的呆坏帐,还有的被拿去注资券商,这又平添了一道隐患。
三,中国经济奇迹或将在十二个月内告以段落
一方面人民币有巨大的升值压力,另一方面股权分置改革还没有形成股市的市场市(这是关键),房地产和股市都需要人民币升值预期来支撑,,还有银行改革中外汇储备注资的银行和券商都不希望人民币大幅升值,比如中国银行掌握着大量的美元资产,如果人民币升值势必导致其出现损失。这样的结果就是外资有足够的时间在目前的汇率水平继续进入中国。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处于高位,而且国家还在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外资将以进入中国股市为主。中国股市正因为管理层的政策市的稳定基调正在走上扬的趋势,从目前的形式看只要管理层不推出市场化发行,或者做空机制股指期货等手段,一段时间内管理层还可以掌控中国股市的。但这只能是在堵的方法,会积累更多的市场力量最终将自己政策市冲垮的。
政策市下的价值中枢永远是高估的,只要在政策市的基础上运行下去,就会有一天出现资金和股票供求关系的失衡,导致资金推动的股市的见顶。资本推动的牛市不可能长期持续,而没有业绩支撑的资金推动的牛市一旦再次见顶。那么就不是管理层所能挽救的了,因为以后的市场再融资是市场化的,扩容压力越来越大。股市上涨,非流通股的市值也将逐渐庞大,根据“爬一锁二”的规定,一年以后市场整体抛压将最为强大。政策力量将不可能再战胜市场力量。以后的中国股市再次下跌将真正于国际接轨。如果人民币不出现贬值,股市的最低价股和香港几分钱的仙股靠拢应该没问题吧。即使中国的股票跌不到几分钱,ST股跌到几毛钱总可以吧。
主导这次世界资本游戏旋律的显然是美国,美国在前几年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世界资本空前膨胀,也使得世界上出现资本膨胀,这导致中国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表现的更剧烈。而现在美国正在改逐渐改变这种局面,美国不断升息就是明证。就美国的经济实力显然其是有能力主导世界资本游戏的。但中国不一定适合这个旋律的。也许就在资本的一张一缩的之间,中国就会成为第二个墨西哥。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美国调控经济的引发的。
股市一旦失去吸引力,那么中国的房地产也将失去上升的动力,至少在笔者而言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更加严重。结果最大的可能是引发资本逆流。还要补充的是2006年末,中国将向外资完全开放银行业市场。这都是风险隐患所在。在外资必然获利的前提下,国内资本怎么选择整体上都是要全输的。目前股市形式大好,显然是在积累风险,甚至积累的是整个国家的风险,管理层千万不要被眼前的大牛市所迷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