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基础知识- -
1973年3月以后,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频繁,不受限制。那么,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特别是1976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行黄金非货币化,各国纸币不再规定含金量的情况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是什么呢?
决定汇率的基础 以下介绍一种理论观点,该理论认为:第一,纸币所具有的购买一切商品的能力,体现了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在不具法定含金量的纯粹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作为国家强制通用的货币,虽与黄金已经没有联系,本身并无内在价值,但在现实中仍执行着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商品交换中,人们不是为了取得货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通过货币媒介实现商品的交换价值。纸币在商品交换中,以其计量单位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而实现商品的等价交换。当商品全面地通过纸币来表现它的交换价值的时侯,纸币就直接用一切商品来表现它自己的交换价值,从而使一切商品通过纸币实现等量交换。
第二,在纯粹纸币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不是含金量(已不规定含金量),而是纸币本身所代表的价值量,即纸币所代表的价值是浮动汇率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
影响汇率变动因素 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受许许多多因素(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及货币本身流通规律)的影响而变动,使单位纸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该国货币对外汇率发生变动。在同一时期,各国货币价值的变动状况是不同的。若一国货币贬值的程度较另一个国货币贬值的程度低,则该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的汇率表现为上升;反之,则表现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理论上讲,各国货币在国内所代表的一定价值,是该国货币的对内价值,一国货币对内价值是决定该货币对外价值的基本因素,但实际上,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并不一定表现为对外价值,产生这种不一致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由于各国经济环境不同,如商品结构、劳动生产率存在不少差异,产品质量、消费者偏好也不一样,各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所体现的国际价值也不相同。其次,在现实经济中,各国货币汇率很大程度上受到本国经济政策的影响,使实际汇率与理论上的比价存在很大差距,例如有的国家为了鼓励资本输出、提高本币的国际地位,而将本币定值偏高,即所谓汇率高估(overvalution);有的国家为了扩大商品出口、限制进口,往往使本币对外币定值偏低,即所谓汇率低估(lowervalution)。世界各国都根据本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和调整本币的汇率,并以此作为宏观经济控制的重要手段。正是因为有这样或那样影响因素,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决定和汇率变动分析非常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