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扩招出乎意料的一面
大学扩招的是非曲直已经有许多文章作了讨论.我这儿补充一个大家也许没有注意的方面.
在大学扩招短短的几年之内,大学生的人数翻了一两番.可是大学老师的人数,无论从数量或者从质量来讲都显得远远不足.所以全国各大学普遍发生了老师荒.老师的培养不是几年里就能够快速赶上的.老师不足的结果就是教学质量普遍下降.
另一方面,考进大学的学生质量也同样下降.原来的录取比例假定是40%,现在提高到70%,当然会把原来够不上录取资格的学生也录取了.学生的质量当然跟着下降.只有高中教育的质量能够大幅度提高,大学入学生的质量才能够不降低.可是提高高中教育谈何容易,没有十年以上的时间根本是不可能的.
我们常常对解放前的中专生的高质量感到惊讶.我想道理是一样的.那时候招生人数非常有限,所以把最优秀的学生录取了.现在大学很普遍了,学生质量一定会下降.扩招之后这一现象变本加厉.学生质量下降当然不可避免.
2006-5-3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其实大家忘记了这一点:
现在大学生的群体范畴扩大了。
本科、大专、高职、民办本、民办专、成人本、成人专、在职XX......XX国家承认学历XX
“大学生”不多才怪!
“质量”不低才怪!
教育要发展呀,教育不能缓慢地发展呀。扩招反而加速了教师的培养和对教育的投入呀。地区之间教育部门为了争夺入高校的名额,也纷纷加大了对高中的投入呀。所以,更多的人得到了原来不可能享受到的教育呀,而且这个教育质量也是在逐年提高的呀,总体质量是在上升的呀。
现在都说教育产业化,现在不顾教育质量. 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现在事业单位都以盈利为目的了....
应该把出的门守好了
提高全民素质,普及高等教育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忽略了教育的正外部性,完全市场化,造成的效率损失却是需要反省的.如今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难,择业难的局面,一方面是供给太多,另一方面恐怕也与整体水平下降有关吧.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本人认为这不应该是出乎意料的一面。
但很遗憾,毛老都觉得出乎意料,那么有多少人会是两眼一抹黑呢!
可见政府决策应慎之又慎,多思多想。
袋子
这几年高等教育是搞大跃进,所谓高等教育“大众化”,不顾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我们能够为这种大众教育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配套设施和师资吗?中国目前最缺乏的不是硕士、博士,而是具有专业技能的蓝领工人。这么多硕士、博士毕业出去大多数不是还在干蓝领的工作,而且由于没有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往往眼高手低。因此,国家应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蓝领。目前高等教育不能大众化,应该继续以往的那种“精英”教育,培养高质量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国富民强之时再进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那时各方面条件也已经具备。
但是高校都严重入不敷出,也难怪大家都趋利
这大概是量变——质变的一个过程吧,问题的确很多,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得以解决,
过渡期嘛!理解一下!
不过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太低了!
同意楼上。国家是把教育作为一项投资,还是作为一个发展经济提高GDP的产业区别可大了去了。
扩招本身不是坏事,有没有做好相应配套工作才关键。出现一些问题也没有关系,关键是有没有往有利的方向发展。
我觉得连义务教育也做不好
想做好高等教育本来就是梦想
在农村很多人连小学也没经济能力读完
怎么高高等教育
难道高等教育是有钱人的游戏?
再说了
具备上大学素质的学生没那经济能力上大学
没具备相应素质的却上了
高等教育能搞好吗
别忘了“学坏一天足够”这句话
大学校园里那么多不合格的学生
我看合格的学生在学校里不用一年就变质了
怎么要求高素质啊
关于大学扩招,学生数量疯长,进而引动学生质量,老师质量的下降,这并非什么大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而应该是路人皆知的没有争议的问题。关于老师质量的下降,也只能说是相对的质量下降,而非绝对。不见现在的一些有名气的大学,土博士不要,清一色的海龟而且非名校毕业不可的规定。那么教学质量下降的是一些三流及一些不入流的院校,教师待遇水平低下,在此工作无法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之类等许多问题。表面看似如此,但从一些民办高校的规模显赫的师资力量可以看出待遇水平才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人才与正常的商品一样也是具有较为明显的价格弹性的,随着待遇水平的提高,也会促使大量的人才涌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就像现在的香饽饽公务员的职位一样,那是每到调整工资首先受益的都是公务员们,而且这还不够,还要大提什么以薪养廉的缘故。决不是什么想为公务员者的为国家,为社会的责任感,这是谁都不会信的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