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1445 0
2010-09-15
由于苏式体制缺少人民大众有效的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各级官僚为所欲为,只要一放开就乱了套,一层糊一层,一级骗一级,各级都乱来,疯上形象工程,大搞基本建设,泡沫经济,物价跑风。若是中央死死控制住,经济又无法活起来,就象现在的金融流通股市商业直线下跌,跌了又跌,亏损萧条。人们所说得好,苏式体制的经济是一放就乱一统就死,计划经济改为双轨制,改为市场经济,不管怎么改只要不改苏式政治体制,经济都走不出乱死危机,总不能正常运行。90年代初我国综合国力位于世界近八十位,有些指标位于倒数第廿位,与非洲一些落后国家为伍。改革开放前28年就有11年财政赤字,1978年-1990年的13年中有11年是财政赤字。1978-1988年,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按可比口径计算下降至19。2%,10年共下降了18个百分点,而财政支出却越来越猛,资金缺口越来越大。2001年12月报导说,我国工业死帐达9000亿。又据不完全统计,1953年至1978年期间,中国农业为工业提供的积累资金达5100亿元,约占同期农业净产值的1/3。农业收的过度流失和剩余资金的大量被抽,导致农业生产手段长期落后,大量剩余劳力滞留农村,农民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978年万里去皖东农村考察,看到八斗岭一户姓张的7口之家全部家当只有一床破被子。锅里是用地瓜面和胡萝卜缨子煮的稀粥,万里估计这家的全部家当也不值30块钱。
党天下党代政,对企业的干扰尤其为烈。党政矛盾谁也躲不了,谁也不会躲。书记副厂长整厂长,厂长副书记揪书记,闹琅琅蜂酿蜜,乱纷纷蝇争血,勾心斗角,你找我的岔子,我踢你的脚,稍有不小心给对方抓住把柄,一个跟头跌得鼻青脸肿,甚至永世不得翻身。谁也不敢一心一意当家理财抓好生产,谁也不敢说真话。厂长安排干部书记不同意或也搭上一个,书记抓思想教育厂长嗤之以鼻。全厂以他们划线,经常向厂长汇报工作的人书记不高兴,反之亦然。中层干部个个学得葫芦圆。若是书记厂长一肩挑,一是挑不动,二是更没有人监督得了。
低效率和急功近利。国外投入产出比一般是1:5,而我们是1:0.8。用百元积累增加的国民收入量来衡量,除个别年份外都低于30元。我们的生产工艺设备落后、工人技术素质差、产品附加值低、厂内外养的闲人多是其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由于苏式用人制度不公打击了工人劳动积极性,消积怠工、出工不出力、偷工减料、大家拿、废品次品率高。有人认为是产权关系不明,其实也是掩盖实质问题并借故掠夺财富。事实上发达国家也有国营企业,虽然效率比不上私营,但投入产出比不象我们这样低。于是乎为了获取利润,我们不得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就象一个漏水桶打水,必须快速提上来,就这样打了一桶倒漏了半桶。为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又不得不高投入,不得不短视行为,不得不急功近利,不得不甩掉文化科技教育等事业包袱,不得不只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房地产建筑业。饮鸩止渴,挖肉补疮,恶性循环。空间越走越小,步伐越走越急,潜力越挖越了,吃光了国营吃乡镇,吃光了民营吃股民,吃光了祖宗饭吃子孙饭。写到这里我忍不住疾呼,苏式体制停停手,留点中华儿孙饭吧。
苏式体制带给各行各业的苦恼,非亲身经历不知其害。如若不信,请学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调查方法,从高级领导做起,亲自蹲点抓几个典型(保持一般条件)试一下(当然要对试验结果负责)再来讨论。   
本文原稿写于1991年,这次略加修改。其中有许多数据可能陈旧,但因目前条件未能找到新的资料改换,特此说明。
原稿写于1990年
2000年2月12日修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