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218 36
2010-09-15
十年前央视热捧三位好学生,猛批韩寒,如今……

这期节目那是相当的有喜感啊

擂人女:额~~~那我想再直白的问你一下,你是用OICQ呢还是ICQ呢,还是在聊天室里呢?
韩寒:就是聊天室里。
擂人女:哦~看来你还没有真正的长大。也就是说,我想跟你说,如果你想长大,用OICQ和ICQ吧,那才是成人的世界。
韩寒:谢谢啊








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在10年前播出了对话韩寒的节目。

  节目中用三个对中国考试应付得最好的学生与韩寒做对比。以下是他们10年前的情况以及现在的去向:马楠 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向克林顿表达对美国的不满,引起中国人叫好。十年后,拿着美国绿卡,嫁了美国老公。哈佛少女刘亦婷十年前,准备报效祖国,中国很多人的希望 。十年后到了美 国做基金副总裁,嫁了美国人。黄思路 十年前中考高考参考书上封面都是她,在节目上歌颂中国教育的好来反衬辍学生韩寒。十年后,北大毕业到了哥伦比亚,老公也是白人。

韩寒,十年前,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子,被中国人认为破坏80后形象的一人。十年后,一直在中国,被认为是最有良心的公共知识分子。
来源:http://jsdhjyzxj.blog.163.com/blog/static/162753048201076541091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9-15 14:31:07
http://jsdhjyzxj.blog.163.com/blog/static/1627530482010765410910/

----这是我在网站上看到的一则“新闻”,一则令人心痛的“新闻”。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主流社会公认的“好学生”(从节目中我知道黄思路不仅是学校里评选出来的三好学生,还是福州市学联副主席,全国十佳少年),寄托了无数人希望的“好学生”却没有像大家期盼的那样报效祖国(我并不狭獈地认为只有在国内才能报效祖国,在国外其实也可以,但当初大家对这三位好学生的期盼无疑就是她们要回到国内作贡献)?为什么被主流社会斥为“另类”的韩寒却留在国内,成为坚守良心与道德的公共知识分子?

在节目中,嘉宾和观众都表现出对韩寒的极大“关怀”,轮番地对韩寒进行教导、劝戒,要韩寒学会与人共处,要融入主流社会,这样才能坚持“五十年”(韩寒语,陈晓明教授多次引用)。显然,在他们眼里,作为“另类”的韩寒只能存在于一时,不能存在于一世;只能是暂时的,而不能是长久的。要想长久就必须放弃个性,回归主流。在他们眼中,像黄思路那样顺应社会,才是好学生,才能长久发展,才能拥有美好的前程,才能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吊诡的是,那些在主流人士的眼中承载着国家和民族希望与未来的好学生不仅出国不归,还嫁给了外国人。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他们眼中的坏孩子却以满腔的爱国热情针砭时弊,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与赞赏。

主流社会对马楠、刘亦婷、黄思路的选择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愤概和失望,尤其是她们竟然嫁给了外国人!而我却对她们的选择深表理解!因为她们有着和韩寒一样的思想和价值观。不同的是,韩寒不知道隐藏,表达得过于直白和激烈,而她们深喑主流思想之精髓,懂得如何隐藏、如何表演、如何在需要时获得主流人士支持,然后待时机成熟时用脚来表达;不同的是,韩寒选择的是进攻,而她们选择的是逃避。无论是进攻还是逃避,都是对某些事物的反对和对某些事物的向往。

韩寒的身上存留了单纯、勇敢、正直、良知,是因为他在学校不是个好学生,学校教育对他没有发生太大的作用;黄思路们展示的虚伪、怯懦、自私、老于世故,是因为她们在学校是好学生,学校教育对她们发生了太大的作用。韩寒因为主动拒绝接受很好的学校教育而展示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黄思路们因为被动地接受了很好的学校教育而展示了人性虚伪的一面。不论哪一种情况都能充分证明一点,那就是: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甚至是反教育!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甚至是反教育呢?节目中的几段对话非常直观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一、辫子妹式的傲慢。

请看辫子妹与韩寒的对话实录:

辫子妹:王朔他有几十年的生活的积淀。他从文化大革命走过来,然后经过上山下乡,到现在他也不再怎么出书,因为他也说过,他的文思要枯竭了。你只有十八岁,也就是说,从你真正地接触生活,可以从你懂事开始一,你才接触生活也就十年,你怎么来和他相比?

韩寒:我没有想要和他相比。你又怎么知道我要枯竭了呢?

辫子妹:因为你的生活的积淀远远不如他的深厚。

韩寒:那么你又怎么知道我的生活积淀不如他的深厚呢?

辫子妹:因为你的年龄没他大。

韩寒:是这样的吗?那我想问你几岁了?

辫子妹:我三十岁。

韩寒:但从你的话中,我似乎还听出来你的生活积淀还没我的厚。

真是太精彩了!当然是指韩寒的反击。

在辫子妹看来,生活的积淀是取决于年龄的,“先生”就是先出生的人。当然,生活的积淀不能说与年龄没关系,当你吃的盐比别人吃的饭还要多时,当你走的桥比别人走的路还要多时,你的生活积淀一定是有一些的。问题是,生活积淀并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观察与思考。按照前人的角度去观察,按照前人的思维去思考,你仅仅建立了一个个人仓库而已,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积淀。只有按照自己的角度去观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思考,你才会有自己的感受、感动、感悟,才会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积淀。韩寒虽然年龄小,但他有独特的观察问题的角度和独特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他获得了别人“三十岁”都未能获得的积淀。可惜韩寒在人情世故方面的“积淀”实在太少,当众揭穿了辫子妹的真相,结果她恼羞成怒。请看辫子妹的最后一招:

“是吗?我想如果就这个问题的话,你应该去跟我儿子对一下话。”

还好,她没有说吃盐和走桥的事。

看不起年轻人,认为年轻就是无知,认为成人才是年轻人的学习榜样,依然死守着“天地君亲师”的信条,要年轻人顶礼膜拜,实在太落后于现实了。还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糊涂。

嘉宾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陈晓明教授在节目中说:“现代社会发展是后喻文化,长辈向后辈学习。过去的社会是年轻人向前辈学习,这个演习绝对是亦步亦趋的,按照社会预定的规程去学的。但是由于新技术革命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后,信息量非常大,那么很难说老的人在哪一方面就比年轻的一定强。这一点越来越成了年轻人反叛老一辈的一种意识。”

陈晓明教授虽然代表了主流社会的意见,对韩寒进行劝戒(见后文)。但陈教授的这一观点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可惜也仅仅是表达而已,是做不得的。

二、主流意识的惟一正确。

一种菜肴,无论色香味多么俱全,无论营养多么丰富,天天吃、顿顿吃、不吃也得吃,也会导致厌食和营养不良。只吃一种菜,意味着封闭、灌输、排斥、强制、服从。在这种情况下,聪明如黄思路们式的“好学生”,便把自己伪装起来,于是得到了来自主流社会的鲜花和掌声;“愚蠢”如韩寒式的另类学生,选择拒绝和反叛,同样得到了鲜花和掌声,当然是来自非主流社会,主流社会则是质疑、愤怒、摇头叹息。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要实现人的健康发展,教育就应当是自主的、开放的、多元的、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如果教育的方式是强制与灌输,教育的内容单一与苍白,这样的教育就是无效甚至是负效的。

让我们再看一看节目中的一段对话:

某大学教师: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学知识的地方,大学重要的是有一个人文精神的熏陶。

韩寒:对,所以说,我有时候可能会去去。但是不会去那里听多少的课。

某大学教师:不听课倒也可能。如果你不感受它的气氛,不生活在其中,你怎么受这个熏陶呢?

韩寒:生活在其中未必非要被大学录取……。

我们再来看看节目中的另一段对话:

观众(学生):你不喜欢学习……

韩寒:我热爱学习,只是不喜欢在学校学习。

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主流社会人士的眼中,只有在学校才叫学习,只有在学校才能接受熏陶。韩寒之所以“另类”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因此,他们强烈要求韩寒回归学校。可惜韩寒并不领情,他不但认为学习未必一定要在学校,不“放肆”地说:“在大学4年或7年是浪费时间”。

眼看劝说没有效果,社会科学院的博导陈晓明于是“恐吓”韩寒:“他其实在走一条非常艰难的路……但从我的角度看韩寒只能走三五年,他如果要走五十年,他就要到大学里面去。”到大学里面去能够得到什么结果呢?陈晓明教授接着说:“去跟大家一样,那么同样的,那个韩寒就消失了!”

原来如此!

他们恐惧“另类”学生的存在,因为这颠覆了他们的秩序,他们感受到了威胁。因此,他们需要把韩寒劝说进学校,让韩寒在学校中“消失”!

其实生活中有太多的韩寒,只是他们还没等到像韩寒那么样冒尖就被主流社会利用学校这一神圣的工具“消失”了。

要么心甘情愿地顺从,要么虚与委蛇地顺从。否则,就是另类,就要被“消失”。

只有顺从才是好学生,哪怕这顺从是虚假的。

这样的教育还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吗?这样的教育能不失败吗?

10年过去了。今天的教育依旧如此!

放了那些可怜、可爱的孩子们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5 14:32:33
十年教育,树什么人???????????????????????

刘亦婷、黄思路、韩寒,时间给了这个社会一个大大的耳光

2010-02-06 10:40:34 阅读5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剛看完韓寒的《草》。其實還是喜歡他的雜文。昨天給媽媽念了幾段~她說:“没錯。說的都是實話。”

完整看了十年前韓寒參加的幾乎没有對話的《對話》節目。那些自以為是的人現在看來實在可笑。不禁百度一下黄思路。就發現這些文章。隨意看看吧。

以下為轉載內容:

(转载者注:对于刘亦婷、黄思路的些许批评性的话或许是片面的。但是最后一段有关韩寒十年来成长的对比,确实是给了某些曾经自以为是的人一个大大的耳光)

RyanChung写道:

10年前,我也是一个看《三重门》的高中生。10年后,韩寒用其独立的思想直接或者间接地推动着社会的舆论自由。

而这个短片里的那个“全面发展”的小姑娘,现在也不知道去了何方。在过去的10年里,从中国到我现在生活的欧洲,我生活中也遇到过无数类似的“全面发展”的小女孩。

但是我渐渐发现,因为你符合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所以社会接纳你,所以你变得优秀;但是有些人,坚持于自己的价值,当这种价值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时,他们变得伟大。我觉得,教育可以培养优秀人,但是永远无法去培养一个伟大的人。

——————————————————



第一篇、

昨天晚上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刘亦婷来,想要了解她的现状,于是就百度了一下,发现还有个刘亦婷吧,进去看了几个帖子,终 于知道她嫁给了一个美国白人,在一个基金做副总裁,代理大中华区,拿了美国绿卡,没有考上哈佛商学院,也没有回国的迹象。这让我又想起另一个人来,她叫马楠,曾经在克林顿来访时“代表”中国青年表达对美国的不满,而之后却嫁给了美国白人,过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刘亦婷曾说要学成 回国建设家园,而现状与之大相径庭,马楠貌似坚定地排斥美国,却生下了美国人的孩子。这样的结果不让人感到惊诧才怪呢。不过仔细想来,都是我们这个大环境 让我们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所致,就像看新闻联播时间长了,各位领导的表演也在我们的心目中成为他们的真实写照。并不是想要贬低两位女性,要把她们与那几个 领导人放在同样的位置,我必然不会这样侮辱曾经是我偶像的可爱的姐姐的。可是,这样的言语与行动上的矛盾还是给了我们一些虚伪的印象,不过与新闻联播等的 表演而言,真是可以忽略不计了。

我理解她们,虽然有些遗憾,毕竟我是个自私的中国男人。

接下来我又 链接到另一个在高中时期影响过我的女孩-黄思路。得知她北大毕业后到哥伦比亚大学读硕士,感觉她弄不好也会成为美国大家庭的一员,不过这只是我的一种猜测 了,虽然带着遗憾。之后链接到韩寒在央视做的一个节目叫对话,里面韩寒和黄思路面对面,也没几句话的交流,他们都是18岁的样子,彼此羞涩拘谨,现在看起 来甚是有趣。

现在看2000年的这期节目,给人一种很鲜明的感觉,那就是9年时间会有这样大的变化,从对一个异类的怀疑恐惧, 到现在的司空见惯甚至是崇拜喜爱,我们都不用一个年代的时间。那些所谓的教授研究员,在一个18岁的孩子面前显得多么迂腐无知,那些观众的提问又是多么的 哗众取宠呢。我闻到了进步,也嗅到了悲哀。新生事物必定会碾过旧的保守的事物,这简直就成了金科玉律了。而在我的心里,却早早地被移植了控制叛逆的机关, 于是早早地我便缴械投降,在一个同样的年纪站在了老学究们那一边。

这录像真是个给人顿悟的好东西,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看到了自己的本质,还有这个社会的本质,更为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未来。

文化的专制与制度的专制是一对孪生兄弟,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我们也是没法搞得清楚。专制是贫困的产物,当贫困取消,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专制机器。在人类为了自由奋斗的时候,那种追求的精神也就随着自由的到来而消失殆尽。到底生活在哪个阶段的人是幸福的呢?



——————————————————



第二篇、

第 一次读《三重门》时,我在上初中,那时有人讨论“韩寒文化”,我就觉得很奇怪。从纵向来说,非科班的才子墨客古来有之,要命名这种文化,恐怕轮不到韩寒。 从模向来说,韩寒有选择任何成长方式的权利,其他每个人也都有这种权利,我实在看不出这有什么可研究的。尽管如此,当时社会对韩寒的研究是不遗余力的,其 中讨论最广的,应算央视在2000年做的一期《对话》。现在不断有人问我对韩寒的看法,于是我把这期节目找出来,对比现在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韩寒,观察其 中的滑稽与失衡。

十年前,我觉得这个节目很不光彩,满口的仁义道德,字里行间都是吃人。十年后,我怀疑这是央视当时有意为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衬托韩寒是一个难得的合格人类。

十年前的社科院博导陈晓明,认为韩寒的影响只是昙花一现。十年后,在陈晓明不遗余力地歌颂祖国时,韩寒却成长为中国百大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十年前的华东师大教授陈永明,认为社会应该把握韩寒、拯救韩寒。十年后,社会已把无数学生把握成了房奴,而韩寒却在拯救社会。

十年前用来歌颂中国教育制度的黄思路,被主持人得意洋洋地请来反衬韩寒。十年后,黄思路跑路去了美国,而韩寒却在用文章改变中国人的价值观。

十年前那个会用“ICQ以及OICQ”的麻花辫妈妈,认为韩寒是只幼稚的土鸡。十年后,她随着ICQ和OICQ一起消失在人海,而不用聊天工具的韩寒却话语传遍中国。

十年前那个司法学校的学生,认为韩寒的自由是“太过分了”。十年后,他这批学生大概走上了工作岗位,结果司法没有自由。不知道他的名字,也许叫贾连春。

十年前那个“孩子喜欢昆虫”的父亲,庆幸自己坚决不让孩子研究昆虫。十年后,一代孩子的儿时梦想毁灭了,他们开始在泪水中嫉妒韩寒,愤恨命运不公。

十年前那个说“韩寒记仇”的人,认为韩寒的讽刺是一种报复。十年后,韩寒用他的成长,让上面的每一个人贻笑大方,不妨说他确实记仇吧,他分分秒秒都在报复。

要 我说,社会宽容度如此之低,就说明这社会欠折腾,没有韩寒这样的人出来赏它一耳光,它就能长进一点。中国特色主流文化,无非就是对货物模式的追求,对个体 权利的忽视,以及对不同声音的镇压。韩寒没有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这个狠人,用他的行动生生把这荒唐制度撕开一条口子,捍卫了自己作为人类的尊严。我没有资 格评论任何人,只有时间才有资格,这期节目跨越十年所展示的诸多丑态,正是时间对韩寒的最生动评价,这就是我的看法。







——————————————————



第三篇、如果林雨翔再见Susan……假如韩寒再《对话》黄思路,10年之后又是怎样呢?

十年前,一个18岁的少年和一个17岁的少女在CCTV别有用心的安排下进行了一次羞涩的对话,除了两个更年期的男教授不断咄咄逼人的炮轰韩寒之外,还有一个30岁的大辫子徐娘半老的姐姐嘴尖牙利的“修理”着这个不成熟的少年,然而千夫所指的这个“离经叛道”的少年始终没有走回“正轨”,只是10年一路在这个世界上本没有的路上走出了一条让大多数人认可的路来,“十年一觉荒唐梦”之后,这个“坏小子”被评为了2009最具影响力的最具责任感的“中国公民”。而感谢网络,让十年之后的我们能翻开那些可以用来回顾的记忆去看看那段荒诞的《对话》,十年的生活沉淀让我们咀嚼其味道时有无限的感慨!

  我在回顾这段对话的时候止不住的遐思,假如某天我们某个媒体不再大肆的专注扫黄而是平心静气的把自己那“骚动”的心按捺下来不去找黄色图片和黄色视频,而是再找回来曾经的这两拨对阵的嘉宾在进行一次对话,情景会是如何呢?

  韩寒还将会是自己一个人组成自己的《独唱团》抵挡着四面的围攻吗?当年韩寒的那群乳臭未干的FANS现如今多半都已经独立,或已成家,或已事业有成,多已成奴(卡奴,车奴,房奴,孩奴……),假使这些FANS不是以五毛为生的话,想必对现如今的韩寒报以更多的掌声,会更加相信这个之前被老气横秋的主流所鄙夷的非主流韩寒才是新时代的主流思想领路人!

  十年过去了,十年前的ICQ早已被白领的MSN和技术的GTALK或主流的OICQ所取代,而嫁给美国人的马楠所唾骂的美国的搜索引擎Google也即将不合适网络最自由的中国,带着“不作恶”的口号像毛主席笔下的而不是创建燕京大学的司徒雷登灰溜溜的离去。10年之后的韩寒想必已经如大辫子姐姐所希望的那样用上了OICQ而进入了“成熟”的行列,而此后应该会考虑为了上baidu的排名而不得不支付出高于60美元的书目录扫描版税价格的钱去确保在百度中输入“韩寒”而出现的第一个链接是他的新浪博客!

  著名歌手罗大佑喜欢10年恋一曲,《恋曲1980》之后《恋曲1990》,之后跨越千年《恋曲2000》,而正廉颇未老的谱写《恋曲2010》。那么大腕媒体是否有计划再做一次《十年对话》呢?

  10年,韩寒的长头发被他的睿智剪短,而十年前那个短头发的黄思路用她的成熟把她的头发抚长。10年后的韩寒的胡子已经硬挺,10年之后的黄思路的成熟也已经发酵,10年之后的韩寒还是孑然一身,十年之后的黄思路是否也在默默等待着?

  当年闷骚、腼腆而羞涩的的韩寒是否会拉着当年那个不停拽着袖口的Susan在《lilei和hanmeimei》的音乐声下再次登上已经除旧换新还经过大火考验的CCTV新大楼的演播室,给我们重温那段年少时候的美好呢?给我们在平静的温馨中眼泪婆娑,抑或给我们一样敏锐的抨击呢?

  只希望10年之后再去对话时候韩寒的房间能有了私人的卫生间……

  期待,10年之后再次对话,让我们看看我们心中的林雨翔和Susan……
来源:http://hgd6421.blog.163.com/blog ... romSearchEngine=ye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5 14:43:32
呵呵 路过看看 偶有收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5 14:49:00
我了个擦,都嫁给了外国人,这些渣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5 15:04:27
“好学生”,呵呵,曾经的梦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