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商品房相关信息:
4月底商品房空置1.22亿平方米 同比增长18.9%
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的报告说,截至4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2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9%。
国家统计局测算的4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101.61,比3月份上升0.15点,比去年同月回落0.65点。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分类指数比3月份和去年同月均有所回落。
1至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4131亿元,同比增长21.3%。完成商品住宅投资2835亿元,增长22.6%。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完成投资101亿元,增长4.1%。
1至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开发土地面积72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5%;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1.76亿平方米,增长22.1%。
如:

王小广:中国房价涨幅被严重低估了一到两倍
房价涨幅被严重低估了一到两倍”,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王小广给出了这样的判断。
上周六的清华大学,一场以“宏观经济是否过热”为主题的研讨会也因此将论题转向了“火热”的房价。
王小广不太同意国家统计局拿出的数字,“2004年的商品住宅价格增长说的是9.5%,去年是超过7%,”王小广认为,“上海、浙江的房价每年至少涨了30%,北京一季度二手房价格上涨了30%,一手房价格也上涨了20%”,“房地产价格不是每年增长8%
来自2006年3月31日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房地产金融安全评估报告》分析称,中国东部地区的商品房均价现在达到了4000元左右,而北京、上海、南京的则更高一些。根据中国2005年城市户均收入在1.5万至1.7万计,如果购买一套70平方米的新房,可能房价收入比在13倍,这就意味着城市居民当中,至少70%没有购买新房(商品房)的能力
市场上商品房的价格对我们这些中下层收入者来说还是比较高的,虽然国家提供一部分经济适用房,但毕竟还是不能满足需求,而且有些较富裕的人也加入经济适用房的购买,再者开发商也不愿意开发商品适用房,因为利润微薄。开发出来的商品房价格太高,供大于求
| 国六条后续政策引人关注 土地供应调整是关键 |
| 2006-05-25 08:38:42 |
“国六条”仍是调控大框架 “国六条”出台之后,业内人士自然而然地将其与去年的“国八条”相比较,并 进行逐条解读。包括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聂梅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以 及经济学家孙飞等业内专家都在第一时间围绕“国六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而在记者的采访中,“国六条”与“国八条”的比较也毫无例外地成为首要的话 题。北京思源顾问总经理李国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六条”相比“国八条” ,无论是在思路上还是在整体框架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国六条”在整体框架上开 始从国家整体战略的角度着眼,不像去年的“国八条”仅仅局限于眼前一段时间内的 情况。可以说,“国六条”的范围更广泛、立足更长远、思路更开阔。 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公衍魁则表示,与去年的“国八条”相 比,“国六条”的“火药味”更浓了。去年的调控是放在政治高度,要求地方政府负 责;而今天的政策方向则更明确、更务实、更关注执行阶段。 尽管新出台的“国六条”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完善税收信贷政策、整顿市场秩 序、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建设、发展二手房市场以及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等 多个方面提出了调控要求,可以说是汇集了目前呼声最高、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意见。 但业内人士认为,与“国八条”一样,“国六条”仍然是仅仅提出了大的思路和框架 ,在大范围的指导性上更近了一步,但缺乏量化和可行性的方案。中大恒基不动产营 销公司总经理王述表示,虽然与去年提出的“国八条”比较,新政针对性更强,但功 效仍待执行。 住宅供应结构调整关键 要看土地供应结构调整 采访中,作为京城知名代理机构的代表,中原地产副总经理殷则环向记者就“国 六条”的相关措施进行了一一解读。针对措施第一条“切实调整住宅供应结构”,殷 则环指出,住房供应结构是否有可能调整好,就要看政府相关部门如何调整土地供应 量。目前北京的土地供应量并不能够满足整个北京市场的需求。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就是要提高郊区以及五环以外土地的供应量,整合整个北京市的土地推出情况。 而对于措施第二条其中指出,要有区域的适度调整信贷政策。殷则环认为,如果 要调整首付比例的话,应该分成两个部分进行调整:一个是按照价格的高低,决定首 付款的大小,这个价格既有总价也有单价方面的。另外一个就是如何处理经济适用房 的贷款和购买第二套、第三套房子的贷款。如果真如此前业内传言的那样“一刀切” ,全部提至五成的话,就会造成买不起房的那一批人更加买不起房。 此外,在针对“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这一措施解读时,殷则环表示 ,从目前来说,这条措施是否能够有效落实,就要看相关部分如何真实处理房地产市 场的信息,会不会再次出现类似前不久两个部门发出同一数据指标相差甚远的情况。 业内更关注细节 措施如何制定 “总体来说,‘国六条’不会立竿见影地发挥作用。”殷则环在谈到“国六条” 的出台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什么程度的影响时如是说。而对于他的看法,其他几位被 访者也是持相近观点。究其原因,殷则环表示,从去年“国八条”提出之后无论是市 场还是消费者的反映来看,现在“国六条”的提出都不会在短期内有什么立竿见影的 作用。但并非没有作用,只是可能将在明后年逐渐地显露出来。这是由于消费者和市 场在经历“国八条”的历炼之后更加成熟;而目前土地供应市场日趋合理化,将会为 “国六条”作用的显现制造良好的条件。 而去年“国八条”出台之后,市场一度低迷以及消费者持币观望的局面,业内人 士也认为不会再次重现。同时,其对北京的房价上涨影响也不会太大。公衍魁认为, “国八条”是对去年地产在没有预兆下的一个急刹车,但今年以来,在金融等各个方 面不断出现调整,大家也感到了一些苗头,因此“国六条”出台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 ,不会引起去年那么大的震动。 此外,相对“国六条”本身,业内人士似乎更关注“国六条”相关细节化的措施 将会如何制定。李国平认为,经过长时间的市场沉淀,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断 线”政策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对于“国六条”而言,关键问题是如何解决具体的问题 ,也就是随后的相关细节政策如何制定。尤其是土地方面的策略,既然提倡建廉租房 ,那么就应该把土地的价格降下来,怎么降,如何降,就是相关部门应该考虑的事情 了。背景阅读 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房地产业 健康发展措施,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修订草案)》 。会议指出,要认真落实去年以来中央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部署,根据当 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 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 (二)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完善住房转让环节税收政 策,有区别地适度调整信贷政策。制止囤积土地行为。 (三)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 (四)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全过程监管,制 止擅自变更项目、违规交易、囤积房源和哄抬房价行为。 (五)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 市场和租赁市场,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六)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全面、及 时、准确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 [46] |
| 来源:京报网-北京现代商报 |
好像是买方与卖方的一场博弈,由于卖方(包括政府,他们是房产商的上游,土地提供商)想尽办法(包括所谓政策监管明压实放)隐瞒产量和生产能力,买方只能认为产品非常的稀缺,需求推动价格不断上涨。由于空置率是因为惜售而不是供给过量成的,所以所谓空置率与价格上涨的矛盾是不存在的,二者是一致的。当然是先有需求推动价格,后有惜售,只不过惜售反过来放大了需求,造成价格进一步上涨。目前空置成因的信息不对称由于时间的原因不断消除(政府出于所谓公平的考虑,也在作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工作),买方可能会根据信息作出待买,空置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价格会相对减缓上涨,卖方可以改变策略平抑房价,也可以愣扛,于是买卖双方对峙,就看谁扛得过谁了。
我同意上面的意见!应该补充一点:为什么我国现在的房价居高不下?!“由于长期来对房价有下降的估计,加上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所以大多消费者都在等,等其跌的一天。而如果房价真的下跌,那将是场灾难”,所以房地产开发商自然是不希望价格下跌;少数购房者是在炒房,他们肯定也不期望价格下跌;由于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都是银行资金我,房价下跌对于银行来说将是灾难,大量的不良资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会触发整个国民经济的动荡,这是政府部门不愿意看到的;还有一点,近年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8%左右的增长速度,房地产开发业功不可没,也为一大批官员造就政绩,如果价格下跌会怎样呢?!等等,等等。
而真正希望价格下跌的是普通老百姓,大量的工薪阶层和贫困户、低保户。但是与此相比什么更重要呢?!
综上所述,房价保持稳中略有上升,应该是不少人所期望的!
同意楼上的观点,完全是销售环节人为造成的,政府如何监管造出来的房子和已售出的房子面积之间的差值,值得认真思考。看看银行的房贷合同,看看建委完工的面积,不就清楚了。
怎么就是没有政府的人干正经的简单事情。期待政府洗心革面!
我想应该从中国大众的消费结构上来分析。由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制度不够完善,我们的人民只有思前顾后,今天储蓄为明天的消费。落实到房地产上,就表现为供应要大于需求。如果说是需求不足的话,那也是现时的需求而不是未来的或者长期的需求。我想如果做统计的话,就不应该单单的将数据堆积起来分析问题,而是分类的,分时段的集中和分析。
masterzxq说的很对。我想政府的政策,原则上来讲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能我们以后要做的就是细化这个问题,分阶层,分时段的分析问题。
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是一个转贴,来自经济学教育科研网:《房价黑幕》
房价黑幕,大家赶紧停止买房!
一炒家去年购一处100平米的商品房,开盘价5000元/平米,房屋总价50万元。贷款8成,首付10万。几个月后,他们将房价炒到了8000元/平米。担心没人买吗?他们根本没打算卖!——他们将房子卖给自己!(当然是以另一个人的名义)。这时房子总价是80万,贷款8成(64万),首付16万,通过转按揭(或提前还贷方式),他将房子卖给了自己。
这时侯,让我们来看一下是什么结果:这个人赚得房屋差价30万(因为是用银行的钱还银行的钱嘛),减去第二次的首付16万,它已经干拿了14万。而这时候房子还在它名下!它现在唯一的负担是要还64万的贷款,加上利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这有什么关系,大不了还不起贷款,银行把房子收回去呗?!它还是干赚14万啊。如果它还能找到买主,即使以第二次的成交价卖(通常还会高,它会给你看购房合同上的买入价),那它至少又拿回了第二次的首付16万。那么这一轮下来它就净赚超过30万。当然,这中间会发生一些交易费用,但比起房价是微不足道的。
问题就来了:
一、它们能把房价炒到那么高吗?
答案:能。根本原因在于,开发商自己主力参与这项勾当。一般而言,开发商在正式开盘之前会有一个内部认购,通过这个内部认购,开发商了解大致有多少真正的购房者。根据一个并不复杂的算法,它们知道房价炒到多少还有真正的买主,它们以此决定可以留下下多少套房子来进行安全炒作。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至少可以赚到到卖给自己的那一轮炒作的金额(对应上面的14万)而不漏出马脚,这是因为有真实的交易将这种假交易掩盖掉了。在这一轮中,直接的受害者有两个,一是后续购房者,一是贷款银行;前者要以比先期认购者高得多的价格来获得一个栖生之地(其实到现在,先期认购价也已经炒上去了),他们从购房之时起的大半生里被开发商及炒家带上了一付沉重的锁链,步履蹒跚地走在人生路上,他们这一生都被奴-役着;而后者(银行)将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炒房者没有能力再次将房子转手到真实购房者,那么这就造成了一笔烂帐——炒家(开发商)已经从银行拿走了大笔现金,留下无法转手的房子,更为重要的是你没有任何办法去追回这笔现金,因为这个过程是看起来合法的。森豪公寓虚假按揭金额6亿多元被揭发,不是因为炒作太狠,资金量太大,而是他们将炒出来的资金移作它用导致烂尾,如果他们将巨额骗贷款资金的一部分用于这个楼盘完工,这场炒作就会安全地被屏蔽,成为房价攀升的又一支看不见的黑手——大家只看得见房价飞涨,看不见多少财产落入开发商和银行***官员腰包。
二、银行人员有这么傻吗?
答案:没有。原因在于,开发商与银行内部人员有可能勾结串通,而参与这项操作的某些银行内部人员决不是希望通过购房者支付贷款利息为银行赚钱,坦白地说,他们或在参与着分赃——中国的*商是知道怎么喂养他们的。因此,根本而言,他们与开发商一起盗取不义之财,将风险转嫁给国家银行,而买单的是真实的购房者。一旦真实的购房者无法买下这个巨单,银行就出现危机。这时候,买单的就是全国人民了,国家必须向银行注资,消除烂帐。国家的钱哪里来?印钞票!结果是什么?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老百性的钱不值钱了,或者说老百姓的钱被抢了,被谁抢了?被国家抢去堵漏了,堵开发商和银行某些官员蛀出来的大洞。这个洞如此之大,堵住了也是一个丑陋的疤,而疼的永远是百姓。
三、为什么中国有这样的事情?
答案:贪官。中国各种古怪离奇恶心伤感愤怒无聊无奈的事情,都可以归结到这两个字。这两个字,说得学术一点是人事制度。在中国,说无官不贪,虽然有些过,但还是有些道理的。原因就是,没有先期投入,你根本当不了官。既然下血本爬上去,有不贪的理由吗?法律,在我国有时候是个笑话。法院也是政府官员管啊,你不围着他转,明天你就当不了法院的官,而这个法院的官位是如何得到的啊,不言而语了!所以说,在这个人事制度下,贪官的温床就形成了.而银行官员直接面对金钱,更具有了吸引贪官的道理。谁都知道,任何一个地方,最气派的都是银行和税务,不要说在里面做官了,光能混进去就是令人羡慕的事情。
四、房地产对国民经济有推动吗?
答案:有;非常大。开发商/炒家和银行将房价炒高,虽然导致房价奇高,但人总得有住得地方啊?!为了买房子住,大家只能拼命工作,客观上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然而,经济虽然发展了,创造的财富的分配严重错位:广大拼命工作的百姓发现挣钱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房价的攀升速度,在国家一片经济发展叫好声中,人们憔悴不堪,早年白发。他们茫然地看着不断攀升的房价,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商和官僚正一点点地榨取着他们的汗和血。
五、我们有办法吗?
答案:有。房价失控到今天这个程度,仍有豢养的专家出来声嘶力竭地辩解,说房价高是正常地市场经济现象。而部分不明真相地人们(个人炒家除外),也被不断攀升的房价吓怕了,宁愿被套上枷锁,以求一席栖身之地,所以一肆有新房认购,即懵懂趋之。一旦认购成功而且房价又攀高了,算算好象房子还没交就得了十多万,兴高采列,好象捡了个大便宜。其实你去卖一下,看真有人鸟你么?你们其实不知不觉中给某些开发商和某些银行官员充当了帮凶,同时也是受害者,还在那儿沾沾自喜!你们只不过受害程度轻一些罢了。你被人打了一拳,另一些人被打了两拳,这你也值得你高兴?真的这样,我只能鄙视你,因为就是你去抢着挨这一拳,才导致另一些人挨这两拳。如果我们都不去参加认购,我相信它们无法投机,它们无法赤裸裸地攫取社会财富。因此,我向大家呼吁,也向大家乞求:不要去参加任何形式的认购,不要去排什么号。
楼市炒到今天,某些开发商和某些银行官员已经攫走了大量财富,房价已经攀高,房价泡沫已成事实。我们现在要做是戳破这个泡沫,我们拒绝在这个巨大泡沫上构筑我们的悲惨的受人奴役的人生。因此,我向大家呼吁,也向大家乞求:如果我们可以暂时不买房子,就不要买,暂时维持现状。我相信,大家如果这样,只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这些阴险的开发商和某些银行贪官就会原形毕露:首先是银行大量坏帐,国家银行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予清查,将严重影响其他利益集团的现实利益(记住,除了开发商和银行,还有很多利益实体),一旦赖以依存的国家经济出现问题,这些利益集团就会强烈反应。他们将动用司法机关介入对坏帐的追查,逼使银行官员受审供出受贿内幕,进而追查到行贿的开发商。按照惯例,这些开发商将上串下跳,开始血本收买追查官员,但由于这些官员代表更多集团的利益,因此多数不法开发商将面临绝境。部分不法财富将被追回(如果它们还没有挥霍完)。更直接的是,房价将趋于基本合理价位。
什么是合理价位?就是用双手勤劳工作的人们——他们是社会财富的真正创造者,可以买得起住房,贷款不会压得它们一生直不起腰,在他们工作之余还能有心情逗孩子,在上班路上还能露出一点笑容。。。这些本来都是基本的生活水准,可是都被开发商和银行官员无情地毁灭了。
转帖一个<房地产兼具消费和投资两特征 其病根在银行?>来自中华工商时报
曲沪平之所以能够进入我们的视线,不仅仅因为他是个上海人,而是因为他是一个能量巨大的却又默默无闻的上海人。作为一个地产经纪人,经曲沪平之手从银行贷出的房款多达4个亿,涉及的房产达100处,其中有1.26亿的房贷甚至根本就连抵押都没有。
曲沪平的故事是一个标准的上海地产投机商的故事,也是一个上海滩再一次成为外国冒险家乐园的故事。故事具备了一切大众关注的要素,外资、炒房、银行、骗贷、腐败、勾结等等。
当然,曲沪平则是一个符号,一个普通的上海职员,故事的真正主角应该是他就业的优佳投资公司,而优佳又是一家注册只有15万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主营就是房地产的经纪。故事其实也很简单,通过各地收集的身份证,优佳以个人名义完成购房手续,获得银行放贷,然后又由公司分期付款,名义上是经纪,实际上就是自营。优佳公司的资金又来自何处呢?全部都来自浦东发展银行。事实上,如果不是在有关部门三令五申的要求之下银行内查,浦发行还不会发现居然涉及曲沪平的房产有32处没有抵押;如果不是担心这1.26亿的房贷血本无归,浦发行还不会全面排查紧急收贷;如果不是全部排查的话,就不会发现世纪滨江一套900平方米左右的豪宅居然在评估中价值1个亿。换句话说,仅此一次,即使按七成放款,银行就放出去了7000万,而市价最多只值4000万。
曲沪平的故事大多发生在2004年至2005年间,而这段时间,又正是中央房地产调控矛头直指上海的时间,风声如此之紧,交易却如此的从容,可见故事后面的故事只会多不会少。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房地产的价格越调控越高呢?上海警备区的一位宣传干部给水皮打来电话探讨上海的房价时特别难过,以目前的房价,上海的公务员不吃不喝30年才买得起房,难道这是真实的供求状态吗?
水皮一直认为房地产市场兼具消费和投资两大特征。作为消费品,供求必须受制于或收入或价格。但是从现实看,上海的房价上涨了三倍,而居民的收入增长却超不过30%,从居民的消费能力而言根本不可能支持房价的涨幅。支撑房价上涨的力量只能来自于预期,而预期其实就是透支未来,这就是投资的特点,而投资和投机是没有清晰的界线的。曲沪平的故事很形象地告诉我们就像银行的资金违规进入股市会导致股市非理性暴涨一样,推动上海以及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房价上涨的力量其实正是来自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银行资金。不清查这一块资金,收缩银根就是扯淡,而不收紧银根,指望房价下调同样是扯淡。上海的投资者都知道,2001年6月上证指数创出2245点后回调,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央行部署清查违规流入股市的资金。资金是股市的血液,同样是房地产的血液,从这个意义上讲,宏观调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管住银根,2006年一季度放出1.26万亿的贷款已经说明了问题。所以徐滇庆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要空置率下降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抓几个银行行长,而水皮也建议温家宝温总理借鉴当年朱镕基总理的办法,摘几顶银行行长的乌纱帽。
国务院调控房地产的六点意见出台之前,市场流传房贷首付要提高到五成的说法。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的主持人请水皮去直播现场评论真实性,水皮直言不可能,因为如果这样,那么,对于房地产市场就是灭顶之灾,对于消费者则是雪上加霜。此前在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节目中,水皮也提请国务院注意区分消费者和投资者出台区别政策,直言立法禁止炒房。坦率地讲,国务院六点意见是一个非常温和的调控意见,总体上和国八点是一致的,但是突出了区别对待的政策,明确了“有保有压”的方针。因此,银监会的房贷新政出台之后,北京电视台再次邀请水皮预测。水皮指出,银监会所谓的实质性首套住房消费贷款,区别的就是非自用型购房贷款,这正是对于消费和投资的区别。更可喜的是,银监会首次明确多套房屋以及高档商品房、别墅、商业用房等属投资和投机需求,大幅度提高首贷比例,首贷的比例有望提到五至七成,这对于抑制投资需求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房地产市场发烧,病根在银行,要消炎,首先就要拿银行开刀
有些东西经济学是不能完全解释的。
送大家一篇有点老的文章 不想说了 说多了都是眼泪 想多了都是心碎
| 转-中国最昂贵的房价 大学生宿舍 | ||||
| ||||
| 一个朋友老是和我抱怨:现在真是住不起房子了,一平方米都是3000多。不要说买了,就是连租也租不起,这不我刚刚租了个房子都要我1500元每月。3000元的工资除了租房子,养家,都所剩无几,唉!这世道真是活不下去了…… “1500元/月?”,我笑了笑,“你这也算贵?” 这还不贵?都占我工资1/2强了。 不贵!一点也不贵! 那你说还有什么房子比这更贵? 学生宿舍! 你不会在胡说吧,学生们千把多块钱都可以住一年呢!(朋友在一边似乎是嘲笑。) 你不相信? 不相信 好,那我算算帐给你听! 算就算,还看你能算出什么金子银子来? 我先问你,一个宿舍的平方面多大? 大概30平米左右吧? 一个宿舍住几个人? 4个人! 一个人的住宿费是多少? 1200 那也就是说30平方米一个学期的租金是4*1200=4800元 恩!(朋友的表情开始有点不自然了。) 一个学生在学校住宿几个月? 除去暑假、寒假三个月,还剩下9个月。 也就是说30平方米每个月的租金是4800/9=533.3元 你住的房子是多大? 100平方。 那把学生宿舍折算成100平方,那么每个月的租金便是533.3*100/30=1777.7元 学生公寓豪华版! | ||||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