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美国电视剧《成长的烦恼》风靡中国大陆。而今,偌大的中国经济正经历着类似的烦恼。从实体经济到虚拟市场,从微观行为到宏观管理,从专家的理性到公众的预期,无不显著地打着“新兴”加“转轨”的烙印。 9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显示,8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继续上涨,涨幅为9.3%,环比与上月持平。与此同时,8月份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环比均明显上涨,其中销售面积环比上涨6.49%,销售金额环比大涨15.23%。
一时间,市场人士开始大呼小叫楼市的“量涨价更涨”,并断定房地产调控政策必将加码。这些言论再度大面积地影响投资者脆弱的心理,
A股市场的钢铁、保险、银行、地产等权重板块结束多日来的强势反弹,股指一度跳水。
当下的中国,没有哪一个产业像房地产这样令百姓和决策层魂牵梦绕。1998年至今,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已进行了四轮调控,遗憾的是,
房价仍是中国经济成长的最大烦恼。有时越调控越大涨,有时不调控就猛涨。
房地产业的发展关联或影响着60多个行业,影响到地方财政收入和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但管理层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在房地产业高歌猛进的带动下,中国GDP尽管保持长期高速增长,也给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重重挑战。诸如,更多公司热衷于挣“快钱”,一些地方过分依赖房地产投资,使得中国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不足。
房地产的支柱产业作用能否弱化还存在着很多争论,但是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必须成为共识。9月8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这关系到未来中国经济成长动力的配置。
由此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经济热点,也将是长期的市场热点。然而,眼下投资有关新兴产业的股票风险却是巨大。8月31日以来,中小板综指先后6次创出历史新高,一些个股的过度炒作,技术面严重超买,技术性调整随时可能出现。
从估值角度看,全部A股、沪深300、中小板综指、创业板指数基于2010年中期业绩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7.55倍、13.55倍、47.15倍、74.41倍。除了中小板、创业板个股估值显得过高外,沪深A股、沪深300成分股的估值并不高。当宏观面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明朗以后,指数不大动、个股热闹的盘整局面终将结束,那些大市值股票将迎来投资机会。
9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8月份进出口数据表明,我国内需增长强劲。据统计,8月份我国出口1393亿美元,同比增长34.4%,增速有所下滑;进口1192.7亿美元,同比增长35.2%,远超市场预期。其中,进口汽车大幅增长。由于机电产品及资源能源进口占比较大,表明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依然强劲。
9月11日,统计局公布8月份经济数据,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5%,涨幅比7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创22个月新高。这与进出口数据呈现较强的一致性。
中长期来看,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价格调整以及内需逐渐旺盛都将推动CPI上涨。而CPI的新高再度引发市场的加息预期。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2.25%的水平,已然使中国进入负利率时代。一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说:“当前CPI走高,存款利率不动,民众储户利益受到损失,加息是一种对民众的补偿。”
的确,真实利率如果长期为负,对经济发展没有好处,央行将努力使实际利率水平大体为正。同时,如果贷款利率也上浮,会加大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的负担。考虑到货币政策制定者的“烦恼”,市场正流行一个新概念,不对称加息。
近期上证综指还将继续围绕2600点整理,除非政策面和经济基本面进一步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