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6174 5
2006-05-20

曼昆在《宏观经济学》货币与通货膨胀一章中提出了一个货币需求函数,读后令人不得不生疑:

在书中,货币需求函数中因变量是M/P即实际货币余额(表示货币存量的购买力),自变量是y(处于简化,这里不考虑利率)。这样所给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M/P)d =ky,之所以这样建模,主要是考虑到居民对货币的需求主要受收入决定。货币的供给为M/P。由供求均衡得ky=M/P。在不考虑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的情况下,该模型表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决定了商品的价格。

我的疑惑在于:1 为何选取M/P作为货币需求函数的因变量? 2 为何用M/P表示货币的供给?这种建模方式与长期经济的一个重要假设即货币中性有无联系?2 如何分析均衡的实现过程?(重在分析该过程中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N 格里高利 曼昆 《宏观经济学》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14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3 11:07:4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5-23 11:19:00

这里的y 指的是实际GDP 。书中对 k 的解释是:“在这里k是不变的,它说明在收入每一每元时人们想要持有的货币是多少。这个方程式说明,实际余额需求量与实际收入成正比。”(P149)。

我的理解是:1该模型认为人们持有货币只有一个目的即交易,而交易量就取决于其实际收入。2 因变量设为M/P而非M是因为货币中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30 10:42:00
我看到这里也是觉得奇怪  书上说  K为常数,它说明每收入一美圆人们想要持有的 货币是多少   这个货币是什么意思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31 09:00:00
看不懂楼主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 13:10:00

我觉得M/P实际上就是社会上流通的物品的数量,你可以想像每个物品的价格都是一个货币单位,这样就不会有任何名义利率及通胀的影响,从而简化并便于理解对货币的总需求。当我们在考虑总时,总会认为供给等于需求,因而,作为货币需求的M/P就是货币的供给,或者说货币的供给会时刻向着M/P这个量接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 13:13:00
另外,把M/P写成是等于kY,更多的应该理解为货币需求与Y有一个相关关系,而不要过于绝对认为与Y就是一个直线相关性,因为,他在书前面也讲过(至少我看的第5版E文)经济学家在建模时是抽象掉了很多东西的,也就是说,他用这个模型的前提是假定了只有Y一个变量的情况下货币需求与这个变量Y存在着这样一种关系,并不是说就由Y唯一确定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