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陆生救得了台湾野鸡大学吗?
·
2010-09-17
·
旺报
·
【顾尔德】
关乎大陆学历认证以及陆生来台就读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大学法》及《专科学校法》三法相关条文,争议15年后终于在上个月底完成修订。就两岸学术教育交流而言,这是重要而迟来的一步。台湾学生赴对岸读书已存在近20年;何况,今天高等教育与学术是全球同步竞争,限制陆生来台或不承认台生学历既无意义,也不利于台湾高教学术的国际竞争力。
学历认证
私校最初反对
考查这15、6年来,大陆学历认证与陆生来台问题,可发现非常有意思的事:当初反对修法的是私立大专院校,而今天急于修法的也是私校;当初积极推动《大陆学历检核及采认办法》的是前教育部长吴京,而把问题搞到引发私校抗议的也是吴京。
2005年总统陈水扁反对开放大陆学历认证,理由是国内160多所高等学府已严重招生不足,若开放会更恶化国内高等教育。其实,早在陈水扁提出8年前,私校校长就用同样理由游说政府高层,反对大幅开放大陆学历认证。
私校招不到学生,也要归功于吴京。1990年代,教改团体强力要求增设大学、纾解升学压力。当时台湾高等教育的确供不应求,且90年代台湾的财政与学术资源,也足以再兴办几所好的公立大学。吴京却便宜行事,让一些不具备资源、师资的专校升格学院、大学,这作法让大学升学率一下子冲到6成。但随人口结构改变,加上这些学校教学与学术资源不足,不久就出现一堆没有人要念的野鸡大学。野鸡学校为了生存,反对开放大陆学历认证。
十几年过去,私校换了脑袋,想争取对岸学生来就读,转而积极支持修法,迎接新「商机」。不过,陆生救得了台湾的野鸡大学吗?答案并没那么乐观。
陆小学生
递减剩1亿人
9月3日,上海《新民晚报》刊出〈十七年来,全国小学减少四十三万多所〉的报导,记者从《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找到统计资料:截至去年底,中国小学总数为28万零2百所,对照1992年的71万3千所,到去年底共减少了6成、计43万2千8百万所。17年来小学数量一直下滑,同时小学在校生人数从1996年的最高峰1亿3千6百万人,递减到去年已剩1亿人。
出生率降低是造成小学数量与学生一路下滑的原因。研究人口问题的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研究员易富贤向《新民晚报》指出,1980年代是1949年后中国第3波生育高峰,而这个高峰到1991年停止了。也因此,6年后的1997年开始,中国小学新生人数就一路下滑。
再经过12年,这些小学生要进大学了,而从2009年起,中国大学高考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跌,前年1050万,去年1020万,今年只剩946万。而上述《公报》中另一个数据又指出,从1996年到2009年间,中国普通高校从1032所倍增到2305所。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者熊丙奇受访时就问道:「高校为未来的生源变化做好准备了吗?」
台湾大专院校在1990年代末急速膨涨,导致招生不足。如今想向中国「广大消费者」招手,但中国高校也开始面临同样状况。当两岸高等教育都供过于求,台湾优质大学对陆生还具吸引力,但那些原本就招生不足的野鸡大学,想靠陆生「进补」,恐怕这个如意算盘打得不切实际。
(作者为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