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126 0
2010-09-18
“台湾的代工业未来十年是不会消失的,但会面临新的竞争者,会萎缩,萎缩的部分会被大陆的产业带走。用什么方法使BenQ成为强势品牌,这还需要战略和操作的技巧,也需要时间。”    自从1991年1月接任明基总经理以来,李焜耀带领明基已经走过近二十年的时间。2000年从宏碁拆分后,独立品牌明基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先是资金链断裂、收购西门子手机以失败而告终,而后涉嫌内线交易被检方搜查。而今年销售业绩重返自己的历史最高点,李焜耀认为产业的改朝换代时期,正是明基“篡位”契机。
    从宏碁独立出来,李焜耀带领的明基一路曲折,一方面深耕代工产业,一方面发起向自有品牌的全面进军。现在的明基友达集团旗下分为两翼:一是以友达为主的代工产业,一是以明基电通为主的自有品牌(BenQ)产业,集团旗下共13家子公司。近日,李焜耀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采访,就未来代工产业的布局、自主创新品牌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以下为李焜耀观点全文:
    发展品牌需要策略与技巧
    台湾的代工业未来十年是不会消失的,但会面临新的竞争者,会萎缩,萎缩的部分会被大陆的产业带走。
    未来我们一定会以品牌为主导。3C产业在亚洲蓬勃发展的背景是,过去欧美公司大量退出制造业后,导致制造环节基本上被亚洲公司包揽,这里面有太多的代工机会。3C产业规模之大,大到你只做价值链中很短的一个环节都有足够的盈利空间。可是在新兴领域,我不觉得价值链短会有生存的空间。在新兴产业,你不一定有机会做代工,它的产业成熟度不像3C产业那么高,规模也没有那么大,标准化程度不高。
    如此,我们的代工就需要跟品牌慢慢结合,以什么方式结合现在还不能讲,我们内部已经在做。未来纯代工的部分不会有太大增长。
    是在被削弱,很大的原因是大陆代工业的发展壮大,比如比亚迪这样的企业,大陆很多人才在台湾代工企业里受过训练,对代工非常了解,所以代工产业在大陆崛起很快。我们去看过一些企业,总体感觉他们的经营能力还需要一段学习时间,与台湾企业有一定距离,不过再练十年功,就会有相当的能力体现出来。
    其实大家都在寻找获得稳定利润的方式。稳定的利润到底可以从哪得来?有些企业觉得跟客户绑得越紧越好,服务就是绑紧客户的方式。因此,硬件就变成了给客户提供服务的一个工具。以往各种产业里这样成功的模式很多,比如打印机是靠墨水、碳粉在赚钱。
    而现在,计算能力变得非常便宜,由于云计算的普及,让计算能力过剩。因此这个时候走向服务不见得很好。因为我们知道,很多东西将来都可以通过云计算走向免费,现在靠软件、靠服务收费的公司,将来会面临比较大的挑战,比硬件公司的挑战要大。
    3C产业很快会衰退,明基需要新的布局,这个布局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难点是跨业经营,要选择跨到哪去?整个产业都有这个困惑。
    关于新的事业挂什么牌好,我们还在思考。最近我们收购了一家医疗公司,也在考虑挂BenQ牌是会加分,还是减分。我个人认为,一个强势品牌是可以支撑这项新业务的,但用什么方法使BenQ成为强势品牌,这还需要战略和操作的技巧,也需要时间。但无论是哪个品牌,无疑都要投入相应的资源和市场力量。
    创造品牌,第一是追求知名度,这个阶段我们已经过了。第二个阶段就是商业模式,我们也已经找到。第三个阶段就是建立市场的主导性,现在我们正慢慢进入到这个阶段。
    云计算打破产业布局
    “做出一个新产品来并不难,但要做到领先、差异就需要很小心。”
    云计算之后,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现在的产品长得“不三不四”了,什么都像,什么功能都有。但这些功能到底如何组合才是用户最想要的,找到这样恰当的组合是困难的。
    对于硬件公司最大的困难就是汇流:技术的汇流、商业模式的汇流、服务模式的汇流。大家都需要重新找到自己舒服的地方。其实核心就是功能的组合和界面的友好,这是整个产业面临的挑战。
    云计算在改写游戏规则,现在产业的界限被打破了,大家都在寻找新的边界,到底要做哪些功能,选择什么样的经营范围,这是现在企业家们要面对的严峻问题之一。
    从云计算的角度来看,电脑以后不用那么高的配置了。这时会产生价值区域的移动:以前电脑那个领域的产值大,未来会向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区域转移。台式机、笔记本的产值在下跌,而且下跌的速度会很快,这个区域的价值被压低。未来用户一定会需要一个随身带着的移动终端产品,只是这个产品到底是多大,3寸、5寸还是7寸、10寸?这是厂商需要去研究的。
    而同时,随着移动终端价值区域的提升,WIN-TEL(微软-英特尔联盟)也会出现松动,被其他移动的操作系统、芯片挤压。
    手机我们还会做,但我们不做只有讲话功能的手机,而是综合型的手机。其实我们内部已经做出了机型,但希望能够找到下一代的产品,才不会跑到竞争最激烈的红海里去。我希望动作再加快一点。
    屏幕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我们认为会不断有新的产品出来。比如传统PC不会消失,但是PC的能力需要重新考量,计算能力要下降,储存再放到云端,未来的 OS系统会很简单,而多媒体、影像处理能力要加强,管理能力要加强。明年上半年,我们会出一种代替台式机的智慧显示器,有一些简单的计算功能,还带有键盘,以商用为主。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机会之一,办公室里也许不再需要那么大的台式机。
    追求领先和差异目标
    “除了在市场上做区隔策略,在产品上我们追求领先和差异两个目标。”
    今天无论哪个产品,竞争都很激烈,我们凭什么赢?坦白讲,过去两年我们在试验,但并没有想着去全面赢,而是在找区隔,在区隔里称王。只有在区隔里称王,才有可能全线放大整个生意,变成一个强势品牌。
    比如过去18个月,我们在投影仪领域的尝试非常成功,现在成为全球第二,在中国市场是第一。当然在尝试阶段,难免会有困难。比如我们曾经希望在笔记本方面有大的突破,但没有成功。于是我们重整脚步准备再发力。现在做笔记本的时机就比较好,笔记本增加了平板电脑的市场空间,而平板电脑与电子书比较接近,两边相互掩护、攻击的能力会增强。
    一个品牌能不能托起如此庞大的产品线,我认为不太困难。第一,因为这些产品的渠道大多数都是重合的,第二,我们重点推行区隔策略。我们不押宝一个产品,也不希望所有的产品在全球都是领先的。在全球的区域里,挑选合适的资源和合适产品去导入。比如,笔记本、数码相机,我们就不在美国卖。而在中国我们却选择全线产品出击。
    我们选择进入一个新产品线的标准是:一跟视觉科技有关,二跟计算能力有关,三跟通讯有关,四跟工业设计有关,五跟集团愿景有关。前四项都是我们在技术上的强项,如果再跟集团的发展理念相结合,就是我们可以做的。
    这只四色蝴蝶代表原创、独特、美丽、激情。过去两年多,我们做了很多内部的优化和整理工作,也通过在投影仪上的尝试,找到了恰当的经营模式。我们除了在市场上做区隔策略,在产品上我们追求领先和差异两个目标,我们现在研发的投资有20%都是投入到差异化上来。
    此外,在竞争中,我们也有两种方式:一是正面攻击,找到竞争者最强的方面里的弱项,从那里来做。二是侧面攻击,找到市场空白的机会。比如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教育市场反而非常好,于是我们就推出了互动式白板替代方案,在教育市场获得极大成功。正面攻击和侧面攻击相结合,我们投影仪在2009年销售台数逆 “市”成长17%,与此相对,当年整个产业的销售额是减少了15%。



来源:《中国经营报》2010年09月16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