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是企业在会计工作中为维护会计数据的可靠性、业务经营的有效性和财产完整性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实现了会计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使会计人员有时间更多的参与经营管理。一套好的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高效性、准确性,为企业经营决策及现代化管理提供高质量信息的保证。随着会计电算化应用广度、深度的不断发展,如何建立健全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已成为我们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影响的表现
(一)使传统手工会计的职能发生变化。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中,每笔经济业务的处理要经过相应授权人员的审核复查机制,内部控制主要是不相容岗位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会计电算化使经济业务处理以电算化系统为主,会计人员职能变得相对集中,原先要由几个人按职能程序配合完成的经济业务,现在可能由一人即可操作完成,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员和会计软件共同完成。
(二)提高对原始会计数据操作的准确性要求。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数据的处理过程被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编制输入记帐凭证几乎是唯一需由人工进行的操作,所有帐簿、报表数据都是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计算、汇总产生的,所以控制会计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在电算化条件下突显重要。电算化内部控制要求会计人员对原始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应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并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提高重视凭证审核环节,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会计电算化操作无形化和存储介质无纸化,也给内部控制提出了新要求。传统会计系统下,经济业务信息以帐、证、表等形式反映在不同的纸质上,凭证、帐目的增、删、改都会留存笔迹和印章,以便分清责任。电算化后数据的载体不同了,会计信息来源于数据和程序,并从开始就储存在不同磁性介质上,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甚至能不留痕迹。如果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那么未经授权擅自篡改数据的风险就会加大。
当前会计电算化现状
当下,许多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仅仅局限在“以机待账”,并不注意它的升级,只知道会计电算化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没有认识到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责任;其次,我们的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不少企业电算化系统没有严密的内控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再次,一些会计软件系统本身在安全性与保密性方面存在设计缺陷;另外,目前许多会计从业人员,特别是一些“老会计”对会计业务熟悉精通,而对计算机知识掌握有限,使得电算化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会计人员急需补充计算机知识。
怎样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一)加强系统内部制度建设
首先,要明确职责划分。主管会计应充分认识组织结构、职权和责任的分配与分工情况,按照职责权限进行合理授权分工,确保处理业务过程中各岗位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其次,提高内部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会计人员应努力争做既熟悉财会业务、又精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员。
(二)谨慎选择财务软件,加强电算化程序操作和系统安全控制
企业选择会计软件时应考虑,该软件是否是持有财政部颁发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合格证》的正版软件,其售后服务、日常维护、版本升级是否周到、及时,是否能满足企业软件再开发的要求等。在实际工作总为了保证财务信息处理质量,必须减少差错和事故的产生,为此我们要制定必要的上机规定和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使操作控制制度化。安全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保障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人员安全、硬件安全和软件安全。人员安全是指操作人员的授权限制、密码控制、操作日志记录以及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接触电脑等;硬件安全是指电脑本身及其附属设备的安全性,比如电脑硬盘的生命周期、单独的安全供电系统、保护性设备的配备;软件安全指财务软件本身的安全性,以及对抗病毒、黑客攻击的能力,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和识别、入侵检测等等。因此要加强系统安全控制,保证计算机系统运行安全,建立系统的人工与机器相结合的控制机制,使会计电算化运行的每一个过程都处于有序的控制之中。
(三)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下的档案除了与传统会计下相同的纸制会计资料,如打印输出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外,还包括存储会计信息的不同磁性介质档案,为防止发生损害,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在保管好纸制档案的同时,应定期对所存磁性介质档案进行检查和备份,注意防高温、防尘及远离强磁场,以保管好这些磁性介质。同时,企业选择使用的会计软件也应具有强制备份功能和一旦系统遭遇意外能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四)建立计算机内部审计制度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现代会计审计较传统手工会计,在审计内容、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工作中需要对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电算化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审计,包括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审查电算化账务处理是否正确,费用报销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及实物资产的一致性,是否帐表相符、帐实相符;监督会计数据的安全合法性,防止非法删除、修改历史数据等现象的发生并对电算化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必要的审查,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有效控制防范,以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者:肖伟 来源:《企业研究》201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