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67 8
2010-09-18
”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货币工资就会下降,价格水平就会上升。”
 请问价格水平为何会上升呢?劳动供给超过劳动需求,货币工资首先会下降,这点我理解。但是为何价格水平会上升呢。此时,社会的产量应当低于充分就业的产量,那么基于菲利浦曲线推导出来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来说,价格水平应当是下降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9-18 23:09:00
因为长期来看要达到充分就业,价格上升实际工资水平继续下降,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9 16:42:47
“货币工资就会下降,价格水平就会上升”这两句话是并列关系,并不是因果关系。前面已经假设了整个市场是处于充分就业,那么当过多的人追求相对过少的岗位(产出固定,岗位就固定,因为充分就业),货币工资肯定就下降了。假设工资不变,过多的劳动要素供给就意味着过多的收入,那么产品市场上就是过多的消费需求追逐不变的产出,那么价格水平就上升了。
总之,古典观点就是,长期中产出自动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总供给曲线垂直,无需ZF干预,市场机制自动调节价格(工资、商品价格)使供需平衡,外界的干预只会改变价格水平而不会改变产出水平。
凯恩斯派的观点则认为短期中总供给不一定垂直,因为价格具有粘性,不易自动调节,因此ZF干预可以改变产出水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9 23:12:20
 LS的高人。“假设工资不变,过多的劳动要素供给就意味着过多的收入”能解释得再详细一点吗?劳动要素的供给超量,但是并不是充分就业啊。为什么会有过多的收入呢。过量劳动供给,工资又没变,那应该是有相当部分的人失业,达不到原有的收入水平吧?另外,高鸿业书里好像不是从充分就业的状态开始分析的。原文说:“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充分就业的价格水平应当只有一个吧?我看了一下,好像他的意思不是说,从充分就业的一个状态,变到一个非均衡的状态,然后市场进行相应地调整。他的意思好像是说,现在,在一个不均衡的条件下,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会怎样地变化,以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
  若在均衡的状态下,如果劳动力市场出现超额供给,则货币工资将与价格水平同时下降,结果是实际工资不变。产出数量仍然在充分就业的产出上面。因此,总供给曲线显示是一个垂直的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9 23:18:23
徐现祥《图解宏观经济学》里面的:
根据原始的菲利浦曲线:π(通货膨胀率)= —b(u—u*)  
关于货币工资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从一个代表性企业如何定价的角度把工资与价格连接起来。假定工资ω是该企业唯一的成本,劳动生产率为α,则企业的边际成本为ω/α。从种情况分析代表性企业的定价情况:
第一,        市场是竞争性的,则代表性企业将按边际成本定价:即
P=ω/α
第二,        市场是非竞争性的,则代表性企业将按成本加成定价:
P=(1+z)ω/α (其中z为加成比例)。
无论从哪种方式来讲,都可得到货币工资的变化率等于物价水平的变化率。
根据奥肯法则:失业率每超过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产出将下降2个百分点。即:
  (Y—Y*)/ Y= —2%(u—u*) 
 将奥肯法则代入菲利浦曲线:得到:

因此,“当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水平时,价格水平将上升。反之将下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0 12:05:30
楼主把好几个问题同时混在了一起,复杂化了,让我们简化一下。
首先,楼主你的问题是592页的这句话如何理解。你引用的这句话:“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货币工资就会下降,价格水平就会上升。”是讨论的古典观点,这句话之前的那句话就明白地说明了这一点。
你的问题是:“这个情况下,货币工资下降,可以理解,但为何价格水平会上升?”对吧?
我的理解:1、古典观点,产出水平是由生产能力决定的,具体到生产函数上,就是Q=f(N,K),决定量就是就业量、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这里可以看出,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无关,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所以,你在4楼的理解不对,充分就业下的价格水平不是一个,可以是无数个,具体是哪一个取决于总需求水平。关键是:无论总需求如何,产出总是不变,充分就业自动达成。对总需求的干预只改变价格水平而不会改变产出水平。
2、你引用的这句话,实际是想说明,在价格具有完全灵活性的情况下,上述自动达成充分就业的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当劳动力市场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偏离均衡,自动调节的结果就是实际工资下降。实际工资MPL=W/P,它的下降依靠:1、假设P不变,那么货币工资W下降;2、假设W不变,那么物价P上升;3、也可以如书上所说,W下降,P上升来同时达到。调整的结果是,产出还是不变,价格水平变了。
3、注意联系上下文,这句话之后,高老的书接着说:“这些变化最后会使实际工资调整到使劳动市场达到均衡的水平。”你引用的话实际上是分析的一个片断,就是为了推出在假设了总供给垂直的前提下,均衡如何实现,而不是用这句话去推出所以总供给曲线垂直。
你5楼的分析已经不是古典假设,所以与讨论无关了。宏观经济学中,不同理论的不同假设前提得到的结论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楼主需要仔细划分。菲利普斯曲线是在价格粘性的前提下推出的;古典假设是价格没有粘性,具有完全灵活性。不知这样解说你可满意,欢迎继续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