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9-27 12:27:35
27# 吴本龙
yangfw :在fujo11看来好像穷人的收入与富人的财富没有关系,把两者孤立起来了。事实上穷人的有效需求是用他从企业主那里得到的工资来体现的,工资提高是需要企业主减少利润的。就算工人的工资提高是国家以福利的形式给的,国家的钱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是靠提高企业所得税得来的。结果恐怕是,企业的生产增加了,工资提高了,有效需求也增多了,但企业主财富并没有增加,企业还会有积极性去这样生产吗。
   
吴本龙:你的推理完全正确。企业的确没有积极性去这样生产。正因为这样,才需要消灭私有制企业。增加有效需求的根本出路就是公有制市场经济。
        另外说一下fujo11的穷人收入与富人收入的关系。在经济增长阶段,穷人的收入与富人的收入有可能同时增加。在经济增长接近零时,穷人的收入增加就意味着富人的收入下降。所以,fujo11的逻辑并不算错误。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14805&page=3

吴兄的评论总体上是合乎道理的,只有“需要消灭私有制企业”——这一句除外!为什么一定要消灭私有制呢?……股份制不好吗?
马克思之所以要消灭私有制,是因为他看到社会化大生产与(个体)资本家私有制不能相容;进而以为只有国有制(公有制)才能解决问题。
但现代世界的发展与马克思的预想背道而驰,它没有选择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的——国有制,而是选择了联合资本家私有制的——股份制。
并且实践证明:这个联合资本家私有制的——股份制,能够以比国有制更高的效率,来解决社会化大生产与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7 12:44:45
30# fujo11
当国民收入的大小一定时,工人阶级分的多(绝对量),资本家阶级分得(绝对量)就少,这合乎马克思的观点;
现在是,因为有效需求的提高,国民收入增大了,那么劳动阶级分得比原来多(绝对量),资本家阶级也会分的比原来多。而且,不仅资本家的收入增加了,而且资本家的资本的市场价值量增大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14805&page=3&from^^uid=1123236

按你这个观点走下去,那岂不是说:劳动者阶级的收入越高,资本家阶级的财富就会越大吗?——居然有这样的好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7 15:05:18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9-27 12:44
按你这个观点走下去,那岂不是说:劳动者阶级的收入越高,资本家阶级的财富就会越大吗?
——居然有这样的好事!
=============================
当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好事。
而在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几乎是常态。
看看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就是这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7 17:42:59
31# 赫赫铭儿0

赫赫铭儿0 的话有道理,资本主义社会自从诞生了股份制以来,垄断企业确实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确实比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大有进步。
但我认为社会的自发选择并不就是最好的选择,股份制只是垄断资本家扩张资本的新手段而已,只要存在私有制,市场无论如何竞争都不会出现天下企业归一统的情况。那么马克思担心的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的矛盾就永远不会克服,从而过剩和需求不足以及经济周期性危机就不可避免。所以人类社会的祸福存亡还是要靠自己的集体的高瞻远瞩的聪明智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8 12:05:54
34# yangfw
资本主义社会自从诞生了股份制以来,垄断企业确实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确实比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大有进步。
但我认为社会的自发选择并不就是最好的选择,股份制只是垄断资本家扩张资本的新手段而已,只要存在私有制,市场无论如何竞争都不会出现天下企业归一统的情况。那么马克思担心的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的矛盾就永远不会克服,从而过剩和需求不足以及经济周期性危机就不可避免。所以人类社会的祸福存亡还是要靠自己的集体的高瞻远瞩的聪明智慧。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14805&page=4&from^^uid=1123236

1 为什么“社会的自发选择并不就是最好的选择”呢?……社会发展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难道还有比“自发选择”更好的——“人为选择”吗?
2 为什么一定要追求“天下企业归一统”,以及既无过剩也无不足……等等这些极端主义的目标呢?难道还有比“万类霜天竞自由”更好的——“人为选择”吗?
3 一个社会学理论,如果并不能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相吻合,却声称自己最终……最终……最终会实现;那它就不是“科学”,而是“宗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9 10:35:00
35# 赫赫铭儿0
========================
这属于个人的“价值判断”范围。
我同意你的上述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9 11:23:35
35# 赫赫铭儿0
1为什么“社会的自发选择并不就是最好的选择”呢?……社会发展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难道还有比“自发选择”更好的——“人为选择”吗?2 为什么一定要追求“天下企业归一统”,以及既无过剩也无不足……等等这些极端主义的目标呢?难道还有比“万类霜天竞自由”更好的——“人为选择”吗?3 一个社会学理论,如果并不能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相吻合,却声称自己最终……最终……最终会实现;那它就不是“科学”,而是“宗教”了。
1、或许我不该在这里扯上“自发”和“自觉”两个哲学概念,扯上它们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你说现代社会选择了联合资本家的股份制而不是马克思的国有制,并且股份制“能够以比国有制更高的效率,来解决社会化大生产与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我认为言过其实,现时代西方的大股份公司可谓规模和股东都充分社会化了,但是他们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麽?我倒认为他们的规模越大其兴风作浪的能量也越大,从而给社会带来的伤害和震动也越大,倒是更加激化了社会化运作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冲突,作为股份制公司的雷曼兄弟公司的倒台造成了全世界连索性的至今挥之不去的经济危机,索罗斯金融大鳄在泰国和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推波助澜作用,澳大利亚铁矿大鳄必和必拓最近要收购加拿大钾肥,将威胁中国这样一个第一大国国民的粮食安全等等事例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不错,现实都是人自己选择和创造的,然而每一代的现实又都不会照搬前一代的固有模式都会写进每一代人自己的聪明才智。没有哪一个固有模式会被后一代人宣称为不可更改的最好的模式。  2、我不是说我在追求什麽天下企业归一统,我是说私有制的股份制企业在自由竞争中若达不到这一点的话,那么私人占有与社会化操作的矛盾我认为是只能越来越加深,而不是你所说的更好地解决了马克思要解决的问题。面临着这种体制给人类带来的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和灾难(包括环境和生态灾难)难道我们不应该寻找解决之路,反而还要继续给它叫好吗?  3、谁也不是在空谈理论,都是在寻找当前的解决办法,大家都在本楼围绕福利问题进行建设性讨论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9 13:05:22
36# fujo11
这属于个人的“价值判断”范围。
我同意你的上述观点。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14805&page=4

谢谢fujo11如此宽宏大量,你的本意我明白,只是故意难为你一下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9 14:51:52
37# yangfw
1、或许我不该在这里扯上“自发”和“自觉”两个哲学概念,扯上它们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你说现代社会选择了联合资本家的股份制而不是马克思的国有制,并且股份制“能够以比国有制更高的效率,来解决社会化大生产与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谢谢你很正确地概括了我所要表达的意见。

我认为言过其实,现时代西方的大股份公司可谓规模和股东都充分社会化了,但是他们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麽?我倒认为他们的规模越大其兴风作浪的能量也越大,从而给社会带来的伤害和震动也越大,倒是更加激化了社会化运作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冲突,作为股份制公司的雷曼兄弟公司的倒台造成了全世界连索性的至今挥之不去的经济危机,索罗斯金融大鳄在泰国和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推波助澜作用,澳大利亚铁矿大鳄必和必拓最近要收购加拿大钾肥,将威胁中国这样一个第一大国国民的粮食安全等等事例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你用很经典的实例指明了股份制的弊病;不过我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指明国有制的弊病。……所以现在就必须“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用形而上学的方法来权衡利害当然是行不通的,因为这势必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混乱局面。
所以最终的选择标准应该是:哪一种所有制能够实现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不知先生是否赞成?

   不错,现实都是人自己选择和创造的,然而每一代的现实又都不会照搬前一代的固有模式都会写进每一代人自己的聪明才智。没有哪一个固有模式会被后一代人宣称为不可更改的最好的模式。——其实十九世纪就已经面临股份制和国有制的选择;马克思侧重于“道德”的层面,对联合资本家私有制的股份制不屑一顾,而选择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的国有制。
当今世界仍然面临股份制和国有制的选择;我们现在应该侧重于“道德”的层面,还是应该侧重于“生产率”的层面呢?

  2、我不是说我在追求什麽天下企业归一统,我是说私有制的股份制企业在自由竞争中若达不到这一点的话,那么私人占有与社会化操作的矛盾我认为是只能越来越加深,而不是你所说的更好地解决了马克思要解决的问题。面临着这种体制给人类带来的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和灾难(包括环境和生态灾难)难道我们不应该寻找解决之路,反而还要继续给它叫好吗?—— 人类的不幸在于:尽管他们永远在幻想,却永远不可能有万全之策,可以一劳永逸解决所有的矛盾。他们只能在层出不穷的矛盾面前,不断地寻求“最佳方案”。
而判定最佳方案的实践标准始终是——更高的社会生产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30 03:21: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30 10:21:12
简单的树根 发表于 2010-9-30 03:21
个人拼命扩大生意被认为此人有能耐:“你看人家,三年资产做到过亿!”都在称赞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值得称赞吗?先解决这个社会价值观问题吧。
===================
就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三年资产做到过亿”。通俗地讲,一种方法是把蛋糕做大,另一种方法
是把现有的蛋糕,切更大的一块归自己。
如果把所有的“运行着的机构”都看成企业,那么,行政单位靠发钞票把更大蛋糕留给自己的行为,和上述第二种做法,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尤其是当它把拿到手的蛋糕基本供自己享用的时候,就更是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30 11:30:49
          【转帖】原中宣部长朱厚泽如是说  朱厚泽在胡耀邦辞职后而卸任,离开政治中心。然而他从未放弃对中国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和对中共自身改革的思考。
  1999年,朱厚泽在《方法》杂志发表著名的《以社会为主义,为社会而主义》一文,指出:“20世纪的世界历史证明:靠单一的国有经济,不行。一切交给国家政府去包办,不行。社会主义者,以社会为主义,为社会而主义。不要把国家主义误认为社会主义,进而去崇拜那个国家主义。……这是一个全面的、普遍的回归社会时代。回归社会,就是社会的问题主要由社会自身去解决,也就是由各种类型和各个层次的社会群体自己去解决,而不是由国家包办。”
  2008年,中国出现了关于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观”的争论。朱厚泽在文章提到,“一些人站出来,要对普世价值观加以讨伐、加以批判。我们官方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的领导人,也在正式的院报上发话了,也在批普世价值。……为这件事,我们一些老同志一起议论过。大家的意见完全一致,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让步,就是要旗帜鲜明!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改革开放就是回归人类文明的共同大道!回归历史!回归常识!回归人类共同价值!想离开这个东西另搞一套,搞出来是什么结果,我们过去的历史已经完全证明了。”
  2009年3月,在纪念胡耀邦的一篇未刊稿中朱厚泽写道:“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光搞经济体制不行。经济体制改革有两条路线,一个是富民的,一个是富官的。现在名义上是搞国家富强,实际是压榨老百姓。我们看得出来,确实是有两种不同的政策。应当承认,国家这些年来,经济确有发展,但一边是政府大量提取资金,政府行政费用大幅增长,同时产生大量腐败,另外一边老百姓应该得到的实惠没有得到,而且贫富差距在拉大。这不仅表现在政治体制改革不搞,而且在经济建设里边究竟是按什么路线搞?都很值得研究。事实上,不搞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势必走到邪路上去,本来想富民,结果富了当官的。权力没有制约,就要利用市场为自己捞好处嘛!”
  “历史是一面镜子。不要掩盖自己的过失。坦荡真诚地改正错误,终会有光明的前程。”
  “我们经常说,我们这个制度的优越性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句话是对的。但是,它同时也可以集中力量办错事,还可以集中力量办坏事。而这些错事、坏事谁也纠正不了。”
  “二十世纪高度集权的国家,想用人类理性设计的计划经济制度(实际上是行政命令经济制度)来替代原有的制度,反映到社会问题上,就是国家吃掉社会。作为人群聚集的社会,如果没有自身公民社会的发育,要支撑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和文化持续的繁荣创新,要使整个国家机器能够比较稳定,都办不到。”
  “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忽视人文精神的教育,只把知识当作一种功利来学,培养了一批手艺匠人,而且知识面非常窄,这是非常危险的。人最根本的就是人的思维,发展就是自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30 12:03:39
40# 简单的树根
个人拼命扩大生意被认为此人有能耐:“你看人家,三年资产做到过亿!”都在称赞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值得称赞吗?先解决这个社会价值观问题吧。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14805&page=4


总有少数人信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不怨天,不忧人,大刀阔斧,奋勇向前——“三年资产做到过亿”。
也总有许多人信奉“好死不如赖活”,循规蹈矩,勤俭持家,只期盼增加福利,多干一点儿就怕造成——生产过剩。
现在请世界人民来做评价,他们会赞赏谁呢?
……其实,即使上帝亲自光临,他老人家也会对前者大加赞赏(只要不犯法),当然也会对后者充满怜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30 13:40:55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9-29 14:51  37# yangfw  1、或许我不该在这里扯上“自发”和“自觉”两个哲学概念,扯上它们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你说现代社会选择了联合资本家的股份制而不是马克思的国有制,并且股份制“能够以比国有制更高的效率,来解决社会化大生产与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
——谢谢你很正确地概括了我所要表达的意见。
我认为言过其实,现时代西方的大股份公司可谓规模和股东都充分社会化了,但是他们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麽?我倒认为他们的规模越大其兴风作浪的能量也越大,从而给社会带来的伤害和震动也越大,倒是更加激化了社会化运作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冲突,作为股份制公司的雷曼兄弟公司的倒台造成了全世界连索性的至今挥之不去的经济危机,索罗斯金融大鳄在泰国和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推波助澜作用,澳大利亚铁矿大鳄必和必拓最近要收购加拿大钾肥,将威胁中国这样一个第一大国国民的粮食安全等等事例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你用很经典的实例指明了股份制的弊病;不过我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指明国有制的弊病。……所以现在就必须“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了。用形而上学的方法来权衡利害当然是行不通的,因为这势必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混乱局面。所以最终的选择标准应该是:哪一种所有制能够实现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不知先生是否赞成?
不错,现实都是人自己选择和创造的,然而每一代的现实又都不会照搬前一代的固有模式都会写进每一代人自己的聪明才智。没有哪一个固有模式会被后一代人宣称为不可更改的最好的模式。
——其实十九世纪就已经面临股份制和国有制的选择;马克思侧重于“道德”的层面,对联合资本家私有制的股份制不屑一顾,而选择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的国有制。当今世界仍然面临股份制和国有制的选择;我们现在应该侧重于“道德”的层面,还是应该侧重于“生产率”的层面呢?   2、我不是说我在追求什麽天下企业归一统,我是说私有制的股份制企业在自由竞争中若达不到这一点的话,那么私人占有与社会化操作的矛盾我认为是只能越来越加深,而不是你所说的更好地解决了马克思要解决的问题。面临着这种体制给人类带来的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和灾难(包括环境和生态灾难)难道我们不应该寻找解决之路,反而还要继续给它叫好吗?
人类的不幸在于:尽管他们永远在幻想,却永远不可能有万全之策,可以一劳永逸解决所有的矛盾。他们只能在层出不穷的矛盾面前,不断地寻求“最佳方案”。而判定最佳方案的实践标准始终是——更高的社会生产力!
回赫赫铭儿:
虽然你强烈地反对马克思的国有制但你的思维方式却依然还是马克思教科书的思维方式,其实你所青睐的西方经济学家看重的是市场和资本周转而并不在乎什麽生产力的,生产力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和社会发展五阶段规律说的核心要素。“生产力”在马克思那里只是一个推动自然历史演进过程的一个客观因素之一(还有生产关系和所谓的二者的矛盾运动),到了后马克思时代的继承者那里却把它变成了推动和检验社会历史发展的指标性要素,好像只要把生产力这个激素一直注射下去马克思预想的高级社会就会如期实现,这就把马克思本已是继承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的历史形而上学做法推向了更加荒谬的地步。由于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导致我们从建国以来一直到现在尽管改革开放换了脑筋,都在片面地讲增长不讲平衡、只研究生产不研究需求和消费,导致我们国家一再地突破建设规模,经济失衡。而且每每都到了想控制而不可控制的局面。事实上当今人类的生产力,如简单的树根网友所说已经足够人类一个礼拜上班一天,就可以生活的很好,那么为什么现在人们即使每天都在上班却还是没有生活的很好呢?就是由于我们不注重消费方式,不重视消费环节存在着的不科学、不合理、不人道、和违反消费活动的本质等造成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回到楼主的论题中来,来共同寻找解决合理化消费,让生产和消费良性循环的问题,我觉得简单的树根提出的“国家渐进提高福利比重”就是个很好的开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30 13:46:26
不小心发重了,请版主帮忙删除此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 08:26:04
42# fujo11

朱厚泽先生的观点很好!
特别是这一句:“改革开放就是回归人类文明的共同大道!回归历史!回归常识!回归人类共同价值!想离开这个东西另搞一套,搞出来是什么结果,我们过去的历史已经完全证明了。”
还有这一句:“我们经常说,我们这个制度的优越性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句话是对的。但是,它同时也可以集中力量办错事,还可以集中力量办坏事。而这些错事、坏事谁也纠正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 09:05:55
44# yangfw
虽然你强烈地反对马克思的国有制但你的思维方式却依然还是马克思教科书的思维方式,其实你所青睐的西方经济学家看重的是市场和资本周转而并不在乎什麽生产力的,生产力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和社会发展五阶段规律说的核心要素。“生产力”在马克思那里只是一个推动自然历史演进过程的一个客观因素之一(还有生产关系和所谓的二者的矛盾运动),到了后马克思时代的继承者那里却把它变成了推动和检验社会历史发展的指标性要素,好像只要把生产力这个激素一直注射下去马克思预想的高级社会就会如期实现,这就把马克思本已是继承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的历史形而上学做法推向了更加荒谬的地步。由于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导致我们从建国以来一直到现在尽管改革开放换了脑筋,都在片面地讲增长不讲平衡、只研究生产不研究需求和消费,导致我们国家一再地突破建设规模,经济失衡。而且每每都到了想控制而不可控制的局面。事实上当今人类的生产力,如简单的树根网友所说已经足够人类一个礼拜上班一天,就可以生活的很好,那么为什么现在人们即使每天都在上班却还是没有生活的很好呢?就是由于我们不注重消费方式,不重视消费环节存在着的不科学、不合理、不人道、和违反消费活动的本质等造成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回到楼主的论题中来,来共同寻找解决合理化消费,让生产和消费良性循环的问题,我觉得简单的树根提出的“国家渐进提高福利比重”就是个很好的开头。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14805&page=5&from^^uid=1123236

1 其实劳动生产率(生产力)指标属于“普世价值”,而马克思也赞成罢了!
在判断股份制和国有制谁是“最佳方案”时,如果不采用这样的“普世标准”,那您认为应该采用什么标准呢?

2 一讲到“社会需求”,许多人往往只会想到劳动者——生活消费的需求。……岂不知“社会需求”实际上包含三大部分:
一是劳动者——生活消费的需求。
二是资本家——投资工厂企业的需求。
三是国家——投资公共设施及公共安全的需求。
所以,真正重要的事情绝不仅仅是“渐进提高福利比重”;而是全部社会财富在个人、企业、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合理分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 18:10:04
本文被求是论坛、共识网、北研网等多家网站转帖,说明建设我国全体国民法定最低社会福利制度问题,
已经是社会瞩目的热点问题,到需要解决的时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 21:28:04
1 其实劳动生产率(生产力)指标属于“普世价值”,而马克思也赞成罢了!
在判断股份制和国有制谁是“最佳方案”时,如果不采用这样的“普世标准”,那您认为应该采用什么标准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800548

我说的“生产力”不是您说的“劳动生产率”,您在上一帖中就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了。所谓“普世价值”之说只适用于劳动生产率,并不适用于生产力。而且劳动生产率只具有统计学价值在这里讨论无意义。

2 一讲到“社会需求”,许多人往往只会想到劳动者——生活消费的需求。……岂不知“社会需求”实际上包含三大部分:
一是劳动者——生活消费的需求。
二是资本家——投资工厂企业的需求。
三是国家——投资公共设施及公共安全的需求。
所以,真正重要的事情绝不仅仅是“渐进提高福利比重”;而是全部社会财富在个人、企业、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合理分配。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800548
这里所讨论的“需求”是进入消费领域的纯粹意义上的需求——即产品的最终需求,您所说的企业生产的需求应属于生产范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4 11:12:46
49# yangfw
赫赫铭儿:其实劳动生产率(生产力)指标属于“普世价值”,而马克思也赞成罢了!
在判断股份制和国有制谁是“最佳方案”时,如果不采用这样的“普世标准”,那您认为应该采用什么标准呢?

yangfw:我说的“生产力”不是您说的“劳动生产率”,您在上一帖中就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了。所谓“普世价值”之说只适用于劳动生产率,并不适用于生产力。而且劳动生产率只具有统计学价值在这里讨论无意义。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14805&page=5

我很愿意接受您的意见,将上述的“生产力”指标,更正为“劳动生产率”指标。
就是说,在判断股份制和国有制谁是最佳方案的时候,最主要的指标不是“道德”,不是“雷曼公司”,不是“贪污腐败”,而是——劳动生产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4 12:28:59
49# yangfw
赫赫铭儿:一讲到“社会需求”,许多人往往只会想到劳动者——生活消费的需求;岂不知“社会需求”实际上包含三大部分:
一是劳动者——生活消费的需求;二是资本家——投资工厂企业的需求;三是国家——投资公共设施及公共安全的需求。
所以,真正重要的事情绝不仅仅是“渐进提高福利比重”;而是全部社会财富在个人、企业、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合理分配。

yangfw:这里所讨论的“需求”是进入消费领域的纯粹意义上的需求——即产品的最终需求,您所说的企业生产的需求应属于生产范畴。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14805&page=5&from^^uid=1123236

让我们举例说明:假定一个国家的GDP总额是10万亿,您将如何确定工薪消费需求、企业投资需求、国家投资需求——这三者之间合适的分配比例……例如分别是80%、10%、10%更好呢?还是10%、80%、10%更好呢?还是10%、10%、80%更好呢?

其实我很赞成提高中国工薪阶层(特别是贫苦农民)的消费需求,却不是出于道德的原因;而是出于在目前情况下,这将更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不赞成脱离企业投资需求和国家投资需求,而单独讨论工薪消费需求;因为这将使一切成为空中楼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4 14:01:06
51# 赫赫铭儿0
==================
你的三分法,分的有道理。
不过,目前国民消费需求这一块太小了,已经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至于国家的需求,如果扣除基础投资需求及人力资本投资需求外,还
是越小越好。目前中国的国家运行费用太高了,砍掉90%,以增加国民
福利,这个经济体会运行得更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4 20:21:59
                                                                 包容性增长有不同内涵
  《中国经济周刊》:“包容性增长”作为一个新概念,目前并没有人给予准确的定义。
          您怎样理解“包容性增长”?
  
       庄健:亚行当时在中国提倡“包容性增长”,比较重要的一个观点是: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的同时,增长也要是可持续的、协调的、更多关注社会领域发展的。
  这种增长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考虑到其他方面,尤其是社会领域的,使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这种发展的成果。
  马晓河:我理解的“包容性增长”,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经济增长应该是互相协调的。
  从国内讲,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不要造成贫富差距,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第三,这种增长应该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
  从国际讲,“包容性增长”应该是A国增长了,不应该去损害或者抑制B国,不要给对方带来危害;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应该有益于多方。
  汤敏:我理解的“包容性增长”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含义,包括环保、和谐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改变,但我认为,最核心的含义,就是经济增长让低收入人群受益,最好是让其多受点益。比如怎样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占整个GDP的比重,怎样增加工资收入,这些就是“包容性增长”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还包括怎样增加农民的收入,因为这些人群是收入分配中比较弱势的部分。
  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提出这一概念,应该是向外界传递一种信息:中国现有的发展方式、发展模式是需要改变的,说得严重点,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各个方面都要包容性增长。
  邓聿文: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向外界传递一种信息和价值导向,即中国及世界的经济增长方式都需要改变,所以提出了“包容性增长”。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各种各样的弊端,如果再不改变,当前与未来的任务与目标都会面临着压力。
  其实“包容性增长”不仅仅是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还要作为一种价值导向,向全社会倡导这样一种理念,就是应该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要让人民过上一种很幸福的、有尊严的生活,这就是“包容性增长”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不是原来过多地强调GDP的增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5 13:47:34
52# fujo11

目前的问题的确是国家的分配比例过高,不过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私有化,使巨额的国有股份退让出来。——从而有利于资本家。
二是积极稳妥地提高福利待遇,使巨额的国有股份降低下来。——从而有利于工薪阶层。
……你如何看待这两条途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6 13:30: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跳至第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