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892 8
2006-05-22

中国经济改革,一个总体的目标,是由所谓的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这种说法是官方和社会舆论的典型版本。但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两分法,掩盖了中国经济真实一面。中国在本质上是权力经济,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不是权力经济的外衣和障眼法。

在入世过程中,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一直是谈判焦点,最后的妥协方案,人为地把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延缓了15年。英国《金融时报》居伊·德·容凯尔(Guy de Jonquieres)2006年5月8日的文章“中国是市场经济吗?”,再提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冷战时期的遗物,与当今中国经济现实的相关性日趋减弱。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经济领域“现实政治” (realpolitik)的一种工具,也是对进口国保护主义游说的恩惠。一贯教诲中国遵守游戏规则的西方国家政府,应停止假装它还有其它意义。市场经济地位,在国际贸易中,成了权力政治的交易砝码。

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符合了市场经济的标准,坚持要求其它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理由是中国97%以上的产品价格已经完全放开,绝大多数企业投入产出销售等各环节不再受政府控制等等。然而这句话只说了一半,而有意忽略了资源品的价格与控制问题。实际上,作为生产投入的资源品价格与控制程度,才是判断经济是否摆脱政府干预自主运行的核心。反观中国现实,土地、石油、煤炭、电力、劳动、货币、市场准入......等等,诸多资源品的定价与流通无不在严格控制之下。这种情况下,我们声称中国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时,总是有点底气不足。

那么,既然资源品受到严格的计划控制,是否可以说,中国仍然是计划经济呢?实际上,这个设问本身就蕴涵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两分法的狭窄视野。资源品按计划分配的假相背后,本质是按权力分配。一个市场主体,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或个人,能够获得经济资源的多少和优劣,完全是依照其与权力的关系远近而定的。在经济资源的分配中,形成了以权力为核心的差序格局。这一结论可以从多个方面得到印证。土地取得可谓著例。另外,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针对信息产业资源的博弈,更是经济资源按照权力分配的典型标本。

从这个意义上讲,也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大胆地说,真正的计划经济并没有在中国存在过。中国自始至终,真正发挥作用的经济运行机制,都是权力经济。

实际上,权力经济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宿命。而这种命运的造就,其根本还不是中国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的权力文化,而是权力约束机制(一定程度上是宪政)的缺位。无拘无束的权力,除了在政治舞台上角逐之外,必然也会延伸到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从而形成权力经济、官本位、以吏为师、意识形态......回溯千年,反观今日,这种在各个领域存在的以权力为核心形成的差序格局,并未有多大改变。中国经济,本质上,既不是市场经济,也不是计划经济,而是权力经济。

本文作者李寿双为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人民大学企业改制研究所秘书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5-22 21:03:00
家长权力式、小农、失控、死活都没错的行政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3 09:23:00

有的方面很市场,有的方面很计划,只能算是混合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3 09:46:00

中国的经济的根本特征:转型(转轨),既是政治制度的转型,也是经济制度的转型,还有其它方面的各种转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7 19:52:00

混合经济时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7 21:48:00

是混合经济吧,

纵看世界各国,都是混合经济,差别只是是自由市场多一点还是政府控制的计划经济多一点

“计划”和“自由”各有所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