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也待了四年了,期间待的最久的就是图书馆了,一下子要离京,好舍不得。
回忆最多的是国家图书馆,是早先名北京图书馆,虽然现在又有一个首都图书馆,这两个名字混淆,让我一开始的时候有点不知所措。
以往一直对北京印象很好,一半是因为它毕竟是国家首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对我也许因遥远而显得神圣的事件。另一半因为本科时留下好的记忆。
只是一直有点不习惯北京图书馆的进门,开始的几个月,始终没有闹清楚进门的那几幢大楼是干嘛用的,反正图书馆的书库和阅览室要绕过这些大楼,从一条不大的旁道才能到达。
然而图书馆的设置专修毕竟还是显示出品味和文化底蕴来,这是前面的三个图书馆都望尘莫及的。例如,善本阅览室,打扮得就像一个文物展览室,让人们便觉得似乎自己在文物的包围中时光倒流。特别喜
欢每个傍晚将要下班时候广播里播放的那段音乐,很婉约的古典民乐,轻缓如梦,让累了的人都感到不知不觉中舒出一口气。
国图的藏书得天独厚,整理也系统完整,胶片阅读不要钱,然而阅读古籍本身却贵得让我有些咋舌,清代的抄本都要一册5块!读完了所有拍摄成胶片的书外,读了两套原装书,数十册,已经觉得花费不起了,于是有些可不看的便也不看了。另外,国家图书馆里任何可以吃的东西似乎都贵的有点离谱,弄得风景区旅游点收费似的。
国图里可以有很多很多各式各样的讲座论坛,学术气氛很活跃,人群也来来往往的热闹活跃,有时不免觉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