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我觉得我们应该知道我国的研究现状,同时,我们的研究是针对我国的经济问题的。脱离了这个谈理论研究是找不到落脚点的。
对于你的爱国热情,我表示钦佩,但是对于你的观点,我不能赞同.
研究人类一般的共性,是最高目标,尤其对于行为经济学尤为重要. 在此基础上,才能考虑理论的本土化问题,你正好把这个顺序搞反了. 谁说我们的研究都要是针对我国的??
本科生如果不考研一般不会从事研究工作,也没有提太高的要求,更没有必要去琢磨怎么去写论文.我想大部分普通高校的老师对这个还是心知肚明的吧.我认为这种发展模式是对的.
似乎文科的研究生也就写论文比本科生能强一点,就强那么一点点也来笑本科生.如果连写不过本科生,那干脆自己一头撞死好了.
不好意思,可能是我的意思没有表达清楚。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肯定要认真的学习我们能够接触到的理论成果。在这个问题上,是向全世界学习。
但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肯定是为了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在先的,而且这也是根本的。世界上很多的经济学大师的成果都不过是为了解决当时国内的问题!但是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所以的研究都是有共性的,然后我们才认识到这样的共性,并广泛运用。
如果刚开始我们就是希望解决的是全人类的问题,其研究不过是妄想。
wdwlzy:你信奉的是自由的市场经济吧!其实完全的市场经济是不是真的符合当下经济发展的需要,早有人证明不是这样的。
所以,大学生教育如果仅仅是希望学生走向“市场”工作,中国就完了!这也不只是一个宏观调控保证国家的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
人本来是多样的,老师有什么资格把我们做成同一的产品,推向市场!
其实你的自己就是矛盾的,信奉的是自由不干预,却又否认人的多样性,对自然不违背!
我的话可能说的太激了,有不对的地方请原谅。
据我所知,国内目前这个方向上的文章还真基本上都是一些介绍性的综述,原因是大家都很急躁,难以静下心来一直搞一个方向或问题,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新一期的《经济学季刊》上不是就又有一篇探讨效用和前景理论的一致性问题,虽然数学证明写了一大堆(第二作者是数学系的),但是总体思想还是不够深刻。虽然问题本身有一定的重要性,而且也是趋势,但是还是难以很清晰的纳入学科发展的链条中。
我也觉得国内的研究有点急躁,这不仅仅是在决策的研究上面,所以我一直对自己说如果真的想做点什么就把自己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脚踏实地的做,急不来的。
你说的文章可能我不怎么看得懂,我还是要看看的。
那你怎么看待自己的学习研究呢??
我们这里的气氛似乎有点闷,讨论不够激烈!学术的讨论不应该是这样的。究其原因,我们太谦虚了!讨论就是要各执己见,真理是越争越明的!有问题我们就应该说出来!网络的好处就是不用去考虑现实中的一些纠葛,这应该更有利于我们的学习讨论,可是我们却没有好好利用。我们是很无知,可是年轻的创劲是不能被消磨。研究也要激情的!一个人学习之后,说出来才有比较。不要怕自己无知或别人的无知,共同学习,做一点有用的事情才是重要的。
我想请教斑竹一个问题:你提到内行人士看一下文章选题以及参考文献就能看出很多信息了,能否稍微具体地解释一下?谢谢!
谢谢原生动力能够看我的文章并给于评价。
我和各位的差距还是太大了,还需要漫长的学习,才能赶上各位前辈。
毕业了,我很可能直接下广州上班,但不会放弃理论学习的。最后能成个什么样子就看我的造化了。考研是不可能了,现实的压力太大了,有很多我不能放下的人。
最后请斑竹把这篇帖子删了吧,我在这聒噪太久了,也该潜水学习了。
这样做好吗?
以后还是别拿人家的东西来说事吧
在粗略浏览了该文章之后,我认为虽然作者没有能够让文章达到自己期望的高度,但可以看出他希望通过整合经济学 心理学 脑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来从一个新的自己的角度思考经济学至今仍未完美解释的人类决策等方面的问题,并且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直以来,大家都说顶级的经济学家是有自己的idea,能够有所洞见的人,但似乎许多人都在“我非天才”或“本科生写不出什么好东西”的自我安慰中放弃了探求。试问,如果连去尝试做一些原创性工作的努力都没有,怎么可能成为好的研究者?
我想说的就是,请作者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没有人能够告诉你究竟你的前路如何,除非你自己继续探索追寻自己体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挫折会有失望,但人类的每一次进步不就是一种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吗?
至于你觉得自己学校不够好,没有导师指导的问题,我想说的是,既然看到了差距,关键就在于你自己选择灰心沮丧放弃还是选择奋起坚持了。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他自己一步一步的选择组成的,自己好好把握吧!
论文的好坏不但和学校有关 更和本人有关, 比如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其他格式等等都能看出来这个人的态度。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班级风气。我们学长的毕业论文感觉还没有我们班许多同学的课程论文写的好,如果一个班的同学都积极地在学生会、社会工作等方面出力,那么对自己的学术方面就会顾及的不够。
我相信环境是重要的,但个人的因素是关键的。
不是想打击任何人,包括楼主,只是今年6月份旁听了学长的毕业答辩后的感想和平时的想法。
祝楼主进步!!
楼主通过这篇论文,是想研究这样一个问题:行为主体是如何在现实当中进行决策?作者认为人在现实当中进行决策的过程中是理性的,但是受到脑科学解释的因素影响,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因此作者又发现了情感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无意识状态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后两种因素对实际研究的重要价值。这篇论文结构严谨,能够很好的解释自己提出的问题,对现实的抽象力和观察力是惊人的。我们应该鼓励这样的原创性论文,不要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进一步地,作者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基础微观经济学的学习来洗脑,掌握更为深入的主流的经济学思维方式,这样思考的逻辑才能更加清晰,整合的功力才能更上一层楼。另外,建议作者应该把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引入自己的研究中,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学习也有助于你的研究向更深层次迈进。
真奇怪??学校有那么重要么??
我就毕业于所谓的“不入流大学”,毕业论文行为经济学,优秀导师当天下午告诉我一审、二审、评阅、答辩的平均分为92,其中的最低分91(据导师说是保守的打分)。毕业一年后用我的理论帮对外经贸大学的朋友写论文,论文又是全院优秀,还引得对方导师给我打电话。
而就理论研究而言,大二时我便结识了我心理学的导师,伴随着本专业经济学的学习开始对行为经济学产生浓厚兴趣。老师们对我的启发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而在此间还结识了斯坦佛大学心理系的两位教授、滑铁卢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以及德国ABC研究组的许多专家。恕我直言,国内的研究太跟卡尼曼的风了。
所以,所谓的烂学校有烂老师教烂学生的论调是十分荒谬的,那只不过是不去专心搞研究,搞不好学习的学生的借口罢了。信息时代可以向世界上任何先进的思想学习,得到希望得到的信息,所谓的名牌的优势已经在减弱了。原因很简单,nobel winners会教小本吗?
现在很多学校本科生的毕业论文
根本没有看的必要
大多数是拼凑的
也许就算写完了自己还没有搞明白
大家都在敷衍了事